树状数组理解

前言

树状数组,顾名思义,一个“树状”的数组,如下图

它就是一个"靠右"的二叉树,树状数组是一个查询和修改复杂度都为log(n)的数据结构。

主要用于数组的修改and求和。

树状数组与线段树

树状数组能完成的线段树都能完成,线段树能完成的树状数组不一定能完成,但是树状数效率更高。

二者复杂度同级,但是树状数组编程效率更高,利用lowbit技术,使得树状数组能很好实现。

注意:本文章下标都从1开始

 一维树状数组

实现

规律

对于一个数组A,将它看成一个初始的序列,通过它来实现树状数组C,如下图

省去二叉树的一些节点,以达到用数组建树。

通过上图可得

  • C[1] = A[1];
  • C[2] = A[1] + A[2]
  • C[3] = A[3];
  • C[4] = A[1] + A[2] + A[3] + A[4]
  • C[5] = A[5];
  • C[6] = A[5] + A[6]
  • C[7] = A[7];
  • C[8] = A[1] + A[2] + A[3] + A[4] + A[5] + A[6] + A[7] + A[8]

找规律:下标i

  • 为奇数时,C[ i ]=A[ i ]
  • 为2的倍数但不为4的倍数时,C[ i ]=A[i-1]+A[i] 
  • 为4的倍数时,C[ i ]=A[1]+A[2]+...+A[ i ]

 

将C数组的下标转化为二进制

  • 1=(001)      C[1]=A[1];

  • 2=(010)      C[2]=A[1]+A[2];

  • 3=(011)      C[3]=A[3];

  • 4=(100)      C[4]=A[1]+A[2]+A[3]+A[4];

  • 5=(101)      C[5]=A[5];

  • 6=(110)      C[6]=A[5]+A[6];

  • 7=(111)      C[7]=A[7];

  • 8=(1000)    C[8]=A[1]+A[2]+A[3]+A[4]+A[5]+A[6]+A[7]+A[8];

可以发现

  C[ i ] = A[i - 2k+1] + A[i - 2k+2] + ... + A[i]

  k为i的二进制中从最低位到高位连续零的长度

比如i=8,k=3,C[ 8 ]=A[1]+A[2]+...+A[8]

 

联系上面规律和二进制,可得

  C数组下标i的二进制截取从最右端一位到从右往左第一个1的这一段表示的十进制数就是C[ i ]所存的A数组中元素的个数的和。

也就是C[ i ]存A数组中2k个元素的和,截取的一段=2k

比如:

  • C[2],二进制为10,截取的就是10,k=1,换成10进制就是2,表示存两个数的和,也就是A[1]+A[2]
  • C[4],二进制为100,截取的就是100,k=2,换成10进制就是4,表示存四个数的和,也就是A[1]+A[2]
  • C[5],二进制为101,截取的就是1,k=0,换成10进制就是1,表示存一个数的和,也就是A[5]

现在C的建造式已经得到,剩下就考虑如何得到k

lowbit函数

既然k为i的二进制中从最低位到高位连续零的长度,那么可以想到用计算机补码的思想

负数的二进制等于对应的正数的二进制按位取反后加一,

比如:

  t=5(101)

  -t=-5(010+1)=011

然后再利用按位与得出k

  101

  011

按位与得出001,即k=0

x&(-x),即k,当x为0时结果为0;x为奇数时,结果为1;x为偶数时,结果为x中2的最大次方的因子。

int lowbit(int x){
    return x&(-x);
}

上面函数的返回值就是2k

设x=lowbit( i )

  C[ i ]=A[ i ]+A[i-1]+...+A[i-x+1](共x个数)

先初始化C数组为零,然后开始接下来的操作。

操作一:单改区查

理解了上面的讲解,下面的操作就好办了

单点更新

     当更新A数组的一个元素时,要考虑C数组中所有与A中更新元素有关系的元素。

如图

 

更新A[3]时,C[3]、C[4]、C[8]也需要更新

也就是,假设A[3]改变了k

  • C[3]+=k     C[011]+=k      
  • lowbit(3)=1=001    C[4]+=k    C[011+001]+=k   
  • lowbit(4)=4=100    C[8]+=k    C[100+100]+=k
void updata(int n,int x){//n为修改的位置,x为修改的值
        for(int i=n;i<=max_n;i+=lowbit(i)){
        C[i]+=x;
    }
}    

  总的来说如果我们更新某个A[i]的值,则会影响到所有包含有A[i]位置。A[i] 包含于 C[i + 2k]、C[(i + 2k) + 2k] ...

  •  不妨来看看lowbit(0)=0,如果下标从零开始,那么更新C[0]的时候,0+lowbit(0)=0,下标始终为零,更新不到数组的更高层,而且程序也会陷入死循环,所以下标从1开始

 

区间查询

假设:如果要查询A[1]到A[5]的和

就有:

  C[4]=A[1]+A[2]+A[3]+A[4]

  C[5]=A[5]

  sum(5)=C[5]+C[4]

也就是

  x=lowbit(5)=1

  101-x=100

  sum(5)=C[101]+C[100]

所以联系上面,区间查询就可以看成区间更新的逆操作

如果查询点为n,则需要查询的就是C[n]+C[n-lowbit(n)]+...直到下标等于0

int getsum(int n){//n为查询点
   int sum=0;
for(int i=n;i>0;i-=lowbit(i)){ sum+=C[i]; } return sum; }

 

最终程序

一个算法最重要的是什么,当然是板子(滑稽.jpg)

 1 #include<iostream>
 2 using namespace std;
 3 const int max_n=1<<16;
 4 int C[max_n]={0};
 5 //查询 
 6 int getsum(int n){
 7     int sum=0;
 8     for(int i=n;i>0;i-=lowbit(i)){
 9         sum+=C[i];
10     }
11     return sum;
12 }
13 //更新 
14 void updata(int n,int x){
15     for(int i=n;i<=max_n;i+=lowbit(i)){
16         C[i]+=x;
17     }
18 }
19 //适合单点更新和区间查询 

上面代码只适合单点更新和区间查询,如何想要更多操作,则需要更高级的思考了

 

操作二:区改单查

 接下来的操作可能会和上面的操作差不多,但是更难想到,对于我,只能说前人的智慧太精深了(赞叹!),至于为什么,看接下来的内容

前言

  学习了上面的单点更新,可能就会和我一样,觉得区间更新就是把一个区间的点一个一个的更新,想法不算错,但是却没有考虑到树状数组的初心和充分利用

一个一个点的更新,那么复杂会很高。

 

利用树状数组的特性,我们可以有更好的方法来实现——建立差分数组

  设中间差分数组D,D[ i ]=A[ i ]-A[i-1]1<=i<=n)

那么就用D数组来建立C这个树状数组

区间查询

演算

假设

  A[8]={1,3,4,5,6,8,8,9}

那么

  D[8]={1,2,1,1,1,2,0,1}

  C[8]={1,3,1,5,1,3,0,15}

需要更新的区间为[2,5],更新的值为k=2

  D数组改变为

    1 4 1 1 1 0 0 1

  C数组改变为

    1 5 1 7 1 1 0 17

可以看出,修改A的区间时,对D来说只是改变了2和6的值

 

  • 也就是说修改区间[ l, r],则D[ l ]+2,D[r+1]-2,对于一个很大的区间,却只需要更新两个点 !!!
  • 对于区间[ l, r]和k,updata(l,k) 和 updata(r+1,-k)

这就体现了前人的智慧,极大的降低复杂度。

 

实现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有了差分数组,就好办事了。

区间更新就是更新差分数组的两个点,接下来就是用操作一来实现了

void updata(int n,int k){
    for(int i=n;i<max_n;i+=lowbit(i)){
        C[i]+=k;
    }
}
int main(){
    int n,l,r,k,a,t;
    cin >> n;
    cin >> a;
    for(int i=1;i<=n;i++){  
if(i==1){
updata(1,a);
continue;
     }
cin >> t; updata(i,t-a);//构造虚拟D[]数组差分来创建C[]数组 a=t; } cin >> l >> r >> k; //l---r区间更新 k updata(x,k);//D[l]+k; updata(y+1,-k);//D[r+1]-k; return 0; }

 

 

单点查询

有人会说,直接用原数组不就行了吗。。。

说的没错。我最初也很疑问

但是没必要,因为更新树状数组的时候,完全可以省去原数组的空间,达到时间、空间优化。

假设现在要查询x点

  • 因为D[ i ]=A[ i ] - A[i-1]
  • 所以A[x]=D[1]+D[2]+ ... +D[ x ]
  • 又因为上面讲过C[ i ] = D[i - 2k+1] + D[i - 2k+2] + ... + D[ i ]
  • 所以A[x]=C[x]+C[x-lowbit(x)]+ ...  ,而这不就是getsum函数吗。。。

所以最后发现查询一个点就是函数getsum(x)

int getsum(int i){
    int ans=0;
    while(i>0){
        ans+=C[i];
        i-=lowbit(i);
    }
    return ans;
}

 

还有一件事:如果使用树状数组的话,还有原数组保留的话,区间修改只能修改到树状数组,而不会修改原数组,所以不能直接查询原数组

所以,还是getsum吧。。。

总结

用差分形式,需要在数据输入的时候就对树状数组进行更新。

对于区间修改,则需要在区间原有数据的情况下,每一个元素都要修改相同的值,

而如果要给区间重新赋值,那就最好不要用树状数组了。

操作三:区改区查

显然,这个操作也需要创造差分数组

前言

区改区查有和区改单查一样的区间修改,但是却多了区间查询。

学习了上面的操作,看到区间查询,我想第一反应是有更好的方法来实现,而不是一个一个的进行单点查询

既然有相同的区间修改的特性,索性就直接从区间查询开始吧,建议开始下面的学习时,先把上面的操作二弄懂

区间查询

依然是A原数组,D差分数组,C树状数组,有

  A[1]+A[2]+A[3]+...+A[n] = D[1]+ (D[1]+D[2]) + (D[1]+D[2]+D[3]) + ... +(D[1]+D[2]+D[3]+...+D[n])

变换一下

  $sum_{i=1}^{n} A[i]$ = n*D[1] + (n-1)*D[2] + (n-2)*D[3]+...+D[n]

       =n*( D[1]+D[2]+D[3]+...+D[n] ) - ( 0*D[1] + 1*D[2] + ... + (n-1)*D[ n ] )

 最后

  $sum_{i=1}^{n}A[i]=n*sum_{i=1}^{n}D[i]-sum_{i=1}^{n}(D[i]*(i-1))$

所以我们除了用D数组来创造C数组以外,还需要用D[ i ]*( i-1)来创造一个CX数组

也就是维护两个树状数组,只C是用差分来创建数组,而CX朴素的树状数组,这需要分清楚。

  • 在更新C数组的同时,更新CX数组
  • 查询[ l,r ]时,只需getsum(y)-getsum(x-1)

注意:

  此时因为有了CX数组,所以getsum函数和updata函数要考虑到CX的更新和求和

具体看代码吧:

#include<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max_n=1<<16;
int A[max_n]={0};
int C[max_n]={0};
int CX[max_n]={0}; 
int lowbit(int i){
    return i&(-i);
}
void updata(int i,int k){
    int x=i;//因为 CX[]是树状数组,所以要保存初始 i
    //        更新一个值,其他的bitelse也要更新相同的值 
    while(i<max_n){
        C[i]+=k;
        CX[i]+=k*(x-1);
        i+=lowbit(i);
    }
}
int getsum(int i){
    int ans=0,x=i;
    while(i>0){
        ans+=x*C[i]-CX[i];
        i-=lowbit(i);
    }
    return ans;
}
int main(){
    int n,x,y,k,z;
    cin >> n;
    for(int i=1;i<=n;i++){
        cin >> A[i];
        updata(i,A[i]-A[i-1]);
    }
    cin >> x >> y >> k;
    updata(x,k);//更新D[x];
    updata(y+1,-k);//更新D[y+1]
int sum=getsum(y)-getsum(x-1); cout << sum;//求x---y区间的和 return 0; }

二维树状数组

实现

 二维树状数组只是将一维拓展成二维,只需要将原来的一维循环化成二维而已。

单改区查

C这个树状数组中的某个元素C[x]记录的是右端点为x,长度为lowbit(x)的区间和。

那么二维树状数组C[x][y]记录的是右下端点为[x,y],高为lowbit(x),宽为lowbit(y)的矩形范围的区间和。

代码如下

int lowbit(int x){
    return x&(-x);
}
void updata(int x, int y, int z){ //将点(x, y)加上z
    int now_y = y;
    while(x <= n){
        y = now_y;
        while(y <= n) C[x][y] += z, y += lowbit(y);
        x += lowbit(x);
    }
}
int query(int x, int y){//求左上角为(1,1)右下角为(x,y) 的矩阵和
    int res = 0, now_y= y;
    while(x){
        y = now_y;
        while(y) res += C[x][y], y -= lowbit(y);
        x -= lowbit(x);
    }
   return res; }

文章总结

博主就只会这些了。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astonepersonwhohavebitenbycompanies/p/10908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