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学习笔记----枚举、结构、方法及构造函数的总结

一、枚举

语法:

[public] enum 枚举名

{

 值1,

 值2,

 值3,

 ........

}

public:访问修饰符。公开的公共的,哪都可以访问。

enum:关键字,声明枚举的关键字

枚举名:要符合Pascal命名规范(单词首字母大写)

将枚举声明到命名空间的下面,类的外面,表示这个命名空间下,所有的类都可以使用这个枚举。

枚举就是一个变量类型 ,int--double  string  decimal.

只是枚举声明、赋值、使用的方式跟那些普通的变量类型不一样。

我们可以将一个枚举类型的变量跟int类型和string类型互相转换。 枚举类型默认是跟int类型相互兼容的,所以可以通过强制类型转换的语法互相转换。 当转换一个枚举中没有的值的时候,不会抛异常,而是直接将数字显示出来。

枚举同样也可以跟string类型互相转换,如果将枚举类型转换成string类型,则直接调用ToString().

如果将字符串转换成枚举类型则需要下面这样一行代码:

            (要转换的枚举类型)Enum.Parse(typeof(要转换的枚举类型),"要转换的字符串");  

如果转换的字符串是数字,则就算枚举中没有,也会不会抛异常。

如果转换的字符串是文本,如果枚举中没有,则会抛出异常。

二、结构

可以帮助我们一次性声明多个不同类型的变量。

语法:

[public] struct 结构名

{  成员;//字段 }

变量在程序运行期间只能存储一个值,而字段可以存储多个值。

public struct Person  

   {    

     public string _name;//字段 

     public int _age;

     public Gender _gender;

    }  

  三、方法

函数就是将一堆代码进行重用的一种机制。

函数的语法:

[public] static 返回值类型 方法名([参数列表])

{

 方法体;

}

public:访问修饰符,公开的,公共的,哪都可以访问。

static:静态的

返回值类型:如果不需要写返回值,写void

方法名:Pascal 每个单词的首字母都大些。其余字母小写

参数列表:完成这个方法所必须要提供给这个方法的条件。如果没有参数,小括号也不能省略。

方法写好后,如果想要被执行,必须要在Main()函数中调用。

方法的调用语法:

类名.方法名([参数]);

***在某些情况下,类名是可以省略的,如果你写的方法跟Main()函数同在一个类中,这个时候, 类名可以省略。

 1 namespace 方法概念
 2 {
 3     class Program
 4     {
 5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6         {
 7             //比较两个数字的大小 返回最大的
 8             //int a1 = 10;
 9             //int a2 = 20;
10             int max = GetMax(10, 20);//实参(这行代码也可以写成int max = Program.GetMax(1, 3);)
11             Console.WriteLine(max);
12             Console.ReadKey();
13         }
14 
15 
16         /// <summary>
17         /// 计算两个整数之间的最大值 并且返回最大值
18         /// </summary>
19         /// <param name="n1">第一个数</param>
20         /// <param name="n2">第二个数</param>
21         /// <returns>返回的最大值</returns>
22         public static int GetMax(int n1, int n2)//形参
23         {
24             int max = n1 > n2 ? n1 : n2;
25 
26             return max;
27         }
28     }
29 }

四、构造函数
作用:帮助我们初始化对象(给对象的每个属性依次的赋值)
构造函数是一个特殊的方法:
1)、构造函数没有返回值,连void也不能写。
2)、构造函数的名称必须跟类名一样。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aresh/p/4979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