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总结

团队名称

· Antssss
团队项目

· 期末大作业匿名互评系统
1.学习和使用的新软件

Enterprise Architect用于用例图、类图、流程图等绘图软件
PowerDesigner 用于数据库设计
2.学习和使用的新工具

Mockplus,墨刀,用于原型设计的工具
Coding代码仓库
3.学习和掌握的新语言、新平台

html5
javascript
database
4.统计一下,你在这软件工程实践中,完成了多少行的代码

大概700
5.学习和掌握的新方法

数据库的连接
单元测试
Git的使用
总结与展望

1.记录自己在软件工程课程上的经验总结

团队配合度非常重要,要信任队员,并且善于沟通,大家一起合理分工按时完成,就能做出最后的项目。
2.对于下一届的学弟学妹你有什么建议和告知呢?

上课时认真听老师讲的细节,很多东西就是在小细节上出问题。在进行团队项目实践的时候,要与队员多进行沟通,这样才能发现问题所在,并且及时更正。团队配合度与项目能否成功是有很大关系的。
3.分析一下自己所处的团队。软件工程实践是大学里少有的认真的团队协作经验。《构建之法》团队合作的阶段,你们团队经历过么?最后到达了哪一阶段?

我们经历了很多,从刚开始的探索学习阶段,到后来的磨合阶段,再到最后的合力突破阶段,虽然最后没有做出理想中的项目,但我们还是尽了最大努力。
4.个人发挥
个人的发挥在团队里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聚少成多,每个人的想法不同,就能创造出更加丰富的项目内容。
团队合作需要大家的沟通,协作,各尽其责,交流意见,互相体谅。

个人总结补充:
Q1:第5章:团队和流程
书P88中向我们展示了软件工程团队的各种模式,我想问如果一个团队需要长久的运作,哪一种模式更加适合?

答:学习模式

Q2:第8章
什么是分而治之(WBS)原理?
书中提到WBS通常从最终的产品开始,一层一层往下,把大型交付件分割为小型,具体的交付件,持续分割下去。我有这个问题:那么每次进行这样的分割原理是什么?

答:分而治之(WBS,Work Breakdown Structure)。啥意思呢?就是一个完整的蛋糕,一下吃掉很难,但把蛋糕分成若干块,一块一块的吃掉就能变胖。在软件工程中也是如此,一个项目千头万绪,要一下完成很难,所以我们要把一个项目拆分成若干个需求,每一次只干其中的一件事,然后一件一件的完成后,一个项目就完成啦。

Q3:第17章
软件在功利性和公益性上的偏向如何选择?
书中第17章的软件工程师的职业道德中提到“软件工程师应以其客户和雇主利益最大化的方式做事,与公众利益保持一致。”以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大部分客户一定是是希望软件能够免费并且好用,雇主希望软件能为自己带来的利益越大越好。如何处理这个问题,如何将客户和雇主的意见基本统一?

答:及时与雇主进行沟通,并且向顾客展示产品优点,争取利益最大化。

Q4:第11章
软件的开发模式分别指那些?
通过阅读十一章,我查了资料(快速原型模型:需要迅速造一个可以运行的软件原型,以便理解和澄清问题)快速原型模型允许在需求分析阶段对软件的需求进行初步的非完全的分析和定义,快速设计开发出软件系统的原型展示待开发软件的全部或部分功能和性能。过程:用户对该原型进行测试评定,给出具体改善的意见以及丰富的细化软件需求,开发人员进行修改完善。增量模型:采用随着日程时间的进展而交错的线性序列,每一个线性产生软件的一个可发布的“增量”,第一个增量往往就是核心的产品。与其他模型共同之处:它与原型实现模型和其他演化方法一样,本质都是迭代。)根据我的实践,我得到这些经验(快速原型模型的优点是克服瀑布模型的缺点,减少由于软件需求不明确带来的开发风险,增量模型的优点是人员分配灵活,一开始不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资源,增量能够有计划的管理技术风险)但我还是不太懂(如果增量包之间存在相交的情况且未很好处理该如何解决)。

答:尚未完全理解。

Q5:P257页
书中写道“按测试的目的分类有:功能测试、非功能测试”那么一个软件有千百种功能,如果对已经差不多的软件进行测试,怎么才能具体的将基本功能和非基本功能进行区别?
答:只要区分常用和不常用,基本就能做到区分他们了。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kyoxy/p/7082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