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locity学习(二)之语法

基本语法

在 hellovelocity.vm 里面可以看到很多以 # 和$符开头的内容,这些都是 Velocity 的语法,在 Velocity 中所有的关键字都是以 # 开头的,而所有的变量则是以$开头

一、变量

变量定义

#set($name="velocity")

等号后面的字符串 Velocity 引擎将重新解析,例如出现以$开始的字符串时,将做变量的替换。以 "$" 开头,第一个字符必须为字母

变量可以包含的字符有以下内容:

  • alphabetic (a .. z, A .. Z) 

  • numeric (0 .. 9) 

  • hyphen ("-") 

  • underscore ("_")

变量使用

${name}

$name

在模板文件中使用$name 或者${name} 来使用定义的变量。推荐使用${name} 这种格式,因为在模板中同时可能定义了类似$name 和$names 的两个变量,如果不选用大括号的话,引擎就没有办法正确

识别$names 这个变量。

对于一个复杂对象类型的变量,例如$person,可以使用${person.name} 来访问 person 的 name 属性。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person.name} 并不是直接访问 person 的 name 属性,而是访问 person 的

getName() 方法,所以${person.name} 和${person.getName()} 是一样的,即${person.name}=${person.getName()}【1】

变量赋值

在第一小点中,定义了一个变量,同时给这个变量赋了值。对于 Velocity 来说,变量是弱数据类型的,可以在赋了一个 String 给变量之后再赋一个数字或者数组给它。可以将以下六种数据类型赋给一

个 Velocity 变量:变量引用, 字面字符串, 属性引用, 方法引用, 字面数字, 数组列表。

  • #set($foo = $bar)

  • #set($foo =“hello”)

  • #set($foo.name = $bar.name)

  • #set($foo.name = $bar.getName($arg))

  • #set($foo = 123)

  • #set($foo = [“foo”,$bar])

注意

1、右值是null, 则左值不会被赋值,也就是说会保留以前的值。

#set( $monkey = "monica" ) 
#set( $monkey = $monkey_a )

$monkey 

结果输出:monica,因为右边的$monkey_a并没有定义过

2、velocity模板中不会将reference解释为对象的实例变量,详情见上方【1】

3、变量的作用域 是从上而下往后的都会有

A $monkey 
<div class="list">
    <div class="item">
        <div class="inner-title”>
            #set( $monkey = “jerry" )
            <span class="color_bg point"></span>保障额度高
            B $monkey 
        </div>
        <div class="inner-list">
            <p>年度基础免赔额:<span class="color bold">1万元</span>&nbsp;</p>
        </div>
        C $monkey 
    </div>
    <div class="item">
        D $monkey 
        <div class="inner-title">
            <span class="color_bg point"></span>住院医疗金
        </div>
        <div class="inner-list">
            <p>重症监护费用:不设单项最高年限额</p>
        </div>
    </div>
E $monkey 
</div>

// 以上ABCDE的输出结果是
// 输出结果: 除了A是字符串显示$monkey , 其余的都是:jerry

二、循环

#foreach($element in $list)
 This is $element
 $velocityCount
#end

Velocity 引擎会将 list 中的值循环赋给 element 变量,同时会创建一个$velocityCount 的变量作为计数,从 1 开始,每次循环都会加 1.

#foreach循环得到的是值,和es6中的for...of相似

velocityCount变量在配置文件中定义:

# Default name of the loop counter

# variable reference.

directive.foreach.counter.name = velocityCount

# Default starting value of the loop

# counter variable reference.

directive.foreach.counter.initial.value = 1

自带方法:

$foreach.index //自带方法 : 计数从0开始 相当于index

$foreach.hasNext //自带方法 : 等于false代表是最后一个

$foreach.count //自带方法 : 计数 从1开始 相对于$velocityCount

$foreach.first //自带方法 : 是否是第一个

$foreach.last //自带方法 : 是否是最后一个

#break:

使用 #break指令在任何时候停止循环

#if( $foreach.count > 3 )
        #break     
#end 

三、条件语句

形式一:#if #elseif #else #end

#if(condition)
    ...
#elseif(condition)
    …
#else
    …
#end

形式二:#if #else #end

#if(condition)
    ...
#else
    …
#end

形式二:#if  #end

#if(condition)
    …
#end

四、关系操作符

Velocity 引擎提供了 AND、OR 和 NOT 操作符,分别对应&&、||和!

#if($foo && $bar)
#end

#if($foo || $bar)
#end

#if(!$bar)
#end

五、宏

Velocity 中的宏可以理解为函数定义。

定义

#macro(macroName arg1 arg2 …)
...
#end

macroName:宏的名字

arg1 / arg2:宏的参数

调用

#macroName(arg1 arg2 …)

这里的参数之间使用空格隔开

宏的例子

#macro(sayHello $name)
hello $name
#end
#sayHello(“velocity”)
// 输出的结果为 hello velocity

⚠️不推荐在界面模板中大量使用,经过测试,宏不支持方法重载

六、#parse 和 #include

#parse 和 #include 指令的功能都是在外部引用文件,而两者的区别是,#parse 会将引用的内容当成类似于源码文件,会将内容在引入的地方进行解析#include 是将引入文件当成资源文件,会将

入内容原封不动地以文本输出。分别看以下例子:

// foo.vm 文件:
#set($name =“velocity”)

// parse.vm:
#parse(“foo.vm”)

// 输出结果为:velocity

// include.vm:
#include(“foo.vm”)

// 输出结果为:#set($name =“velocity”)

⚠️包含文件#inclue("模板文件名")或#parse("模板文件名"),主要用于处理具有相同内容的页面,比如每个网站的顶部或尾部内容。

七、注释

单行注释:##

多行注释:#*  *#

文档格式注释:#**  *#

八、单引号和双引号

#set ($var="helo")

test"$var" 返回testhello:双引号解析变量

test'$var' 返回test'$var':单引号不解析变量

可以通过设置 stringliterals.interpolate=false改变默认处理方式

补充

读取不同数据的方法:

.get()

.getString()

.getJSONArray()

.getJSONObject()

.getBooleanValue()

数组的常用方法操作:

$myarray.isEmpty()数组是否为空

$myarray.size()获取数组元素个数

$myarray.get(2)获取数组指定下标的元素

$myarray.add()增加元素

参考

官网

使用 Velocity 模板引擎快速生成代码

《Apache Velocity用户指南》官方文档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kunmomo/p/10168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