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内核的架构

                            GNU/Linux操作系统架构

 

备注:IPC进程间通。IPC(Inter-Process Communication)是共享"命名管道"的资源,它是为了让进程间通信而开放的命名管道,

        通过提供可信任的用户名和口令,连接双方      可以建立安全的通道并以此通道进行加密数据的交换,从而实现对远程计算机的访问

   

下面简要的分析linux内核的各个组件

1.GNU系统库,即glibc库,它是一个实现标准C库函数的可移植的库,包括上半个系统的调用。应用程序与GNU C库连接来访问

Linux内核和一些常用函数。

GNU C和ANSI C函数库的区别:

libc是Linux下的ANSI C的函数库,而glibc是Linux下的GUN C的函数库。ANSI C和GNU C(Linux C)基本上没有什么区别。

般意义上的普通C,是标准ANSI C,是任何C编译器都应该遵循的C语言标准。而Linux C其实特指的是Linux上的GCC编译器,

GCC编译器完全遵循ANSI C,并在此基础上又做了一些扩展,例如:

1)对ASM语法的支持
2)编译器支持内联函数
3)支持__attribute__机制glibc和libc都是Linux下的C函数库,



2.系统调用接口
应用程序调用例如fopen这样的函数时,实际上是发起一个由内核来实现的系统函数的调用。
3.初始化模块
在初始化模块中,init组件在Linux内核启动时运行,完成硬件和内核组件的初始化后,init组件打开初始化控制台
(/dev/console),启动init进程,因此,init进程是所有Linux进程的跟进程。
4.进程调度器是管理系统中运行的进程,而存储管理器提供由物理存储向虚拟存储的映射功能以及物理磁盘的分页和交换
功能。
5.虚拟文件系统给不同的文件系统,例如ext2,NFS,Minix等等提供一个统一的视图,在编程角度上来说,也就是提供
一个通用这些文件系统的函数,如open,close,read等等。因此,Linux支持很多种独立的文件系统。
6.Linux网络接口提供的架构与虚拟文件系统类似,它提供了一个与底层协议和物理媒介无关的通用接口。
7.进程间通信(IPC),它提供了标准的System V IPC服务,包括了System V消息队列,System V信号量,
System V共享内存区。
8. 架构依赖代码:让Linux能够坚持各种硬件平台,通过面向对应的架构族和处理器的相关程序来完成。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kunhu/p/3183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