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之http协议

http协议:超文本传输协议,构建于 TCP/IP 协议之上,是一个应用层协议,默认端口号是 80,是无连接无状态的。

HTTP 协议是以 ASCII 码传输,建立在 TCP/IP 协议之上的应用层规范。规范把 HTTP 请求分为三个部分:状态行、请求头、消息主体。

HTTP 定义了与服务器交互的不同方法,最基本的方法有4种,分别是GETPOSTPUTDELETE

1.GET 可提交的数据量受到URL长度的限制,GET 可提交的数据量受到URL长度的限制,

2.POST 表示可能修改变服务器上的资源的请求,  POST 提交的数据必须在 body 部分中,但是协议中没有规定数据使用哪种编码方式或者数据格式, 服务端通常是根据请求头(headers)中的 Content-Type 字段来获知请求中的消息主体是用何种方式编码

HTTP响应也由3个部分构成,分别是:状态行响应头(Response Header)响应正文

304 not modify If-Modified-Since 服务器没有更新,客户端只要使用本地缓存即可

HTTP 协议采用“请求-应答”模式,当使用普通模式,即非 Keep-Alive 模式时,每个请求/应答客户和服务器都要新建一个连接,完成之后立即断开连接(HTTP 协议为无连接的协议);

Keep-Alive 简单说就是保持当前的TCP连接,避免了重新建立连接

HTTP 长连接不可能一直保持,例如 Keep-Alive: timeout=5, max=100,表示这个TCP通道可以保持5秒,max=100,表示这个长连接最多接收100次请求就断开

使用长连接之后,客户端、服务端怎么知道本次传输结束呢?两部分:1. 判断传输数据是否达到了Content-Length 指示的大小;2. 动态生成的文件没有 Content-Length ,它是分块传输(chunked),这时候就要根据 chunked 编码来判断,chunked 编码的数据在最后有一个空 chunked 块,表明本次传输数据结束
ransfer-Encoding 是一个用来标示 HTTP 报文传输格式的头部值。尽管这个取值理论上可以有很多,但是当前的 HTTP 规范里实际上只定义了一种传输取值——chunked

如果一个HTTP消息(请求消息或应答消息)的Transfer-Encoding消息头的值为chunked,那么,消息体由数量未定的块组成,并以最后一个大小为0的块为结束

chunked 和 multipart 两个名词在意义上有类似的地方,不过在 HTTP 协议当中这两个概念则不是一个类别的。multipart 是一种 Content-Type,标示 HTTP 报文内容的类型,而 chunked 是一种传输格式,标示报头将以何种方式进行传输

chunked 传输不能事先知道内容的长度,只能靠最后的空 chunk 块来判断,因此对于下载请求来说,是没有办法实现进度的。在浏览器和下载工具中,偶尔我们也会看到有些文件是看不到下载进度的,即采用 chunked 方式进行下载。

chunked 的优势在于,服务器端可以边生成内容边发送,无需事先生成全部的内容。HTTP/2 不支持 Transfer-Encoding: chunked,因为 HTTP/2 有自己的 streaming 传输方式(Source:MDN - Transfer-Encoding

HTTP协议是基于字符(ASCII)的,当Content-Type项为text/xml,则内容是文本格式;当二进制格式时,Content-Type项为image/gif,就是了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kkkboshow/p/11361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