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行路随感

  一直以来,我都试图剖析自己的性格,尤其是性格中的缺陷,以解决困扰自己的很多问题,让自己更加成熟地去适应这个社会和自己周围的环境。但是很难静下心来:繁忙的工作和日常的琐事让人很难静心去思考一些重要的问题,遑论付诸实行了。所以去银川旅行的路上,有这么一个午后,在列车上无所事事,终于可以把最近这段时间的想法好好理一理了。

  昨天读到一篇文章,讲心流,或者说是福流(flow)。心理学家希斯赞特米哈伊认为,决定幸福感的重要因素,是生活中出现福流的频率。福流是一种完全投入的忘我的状态,在福流状态下,人不需要对自我状态进行防御性的监控,因此可以投入全部的注意力进行反应,以求实现目标。在福流状态下,人会达到一种浑然忘我的状态,其时间知觉也会发生变化(感觉时间过得很快),同时他会获得一种自由的控制感。人会对这种福流感觉上瘾,并通过不断创造福流,来提高自己的技能。登山、体育、阅读、舞蹈、游戏的吸引人之处,均在于此。(摘自知乎问题:为什么很多人喜欢玩手机上的跑酷游戏?这是一种什么快感?作者:动机在杭州)

  以前写过一篇小文,对状态转换谈了一点自己的想法,回想起来,与福流的理论亦有共通之处。上学的时候总觉得学习任务太多,太辛苦,总是期待工作后没有那些烦人的论文和学习任务。于是选择了行政管理工作,没有在学术的路上走得更远,而且选择了学校,因为有寒暑假。现在看来,最初的目标基本上达到了:工作多为事务性,熟悉了之后不用事事绞尽脑汁;工作强度不算高,而且还有寒暑假;业余时间都是自己的,终于可以随心所欲地搞各种乱七八糟无用但自己感兴趣的东东了。然而这种状态的负面因素也显而易见:学的都是面上的肤浅的知识,对某一领域缺乏系统深入的学习研究和练习,整个人其实是越来越懒散,专业技能也渐渐丢失。人说劳逸结合,我正好可以从反面来理解这个问题:娱乐过度比工作过量更难受,因为那是一种无可名状的空虚感。娱乐过度虽然没有对工作的渴望,但是有对充实感和成就感的渴望。而完成工作之后带着成就感对娱乐的渴望是最让人欢欣和兴奋的。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keymaker/p/3258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