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第七章:局域网概述



一:OSI参考模型及对应局域网技术--------------------------
局域网技术主要设计物理层及数据链路层,其涵盖电缆标准、协议标准等,关系如下:

 二:局域网及IEEE802标准:-------------------------
IEEE: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制定了一系列的局域网和城域网标准,涉及可变分组传输网络、协议、服务等对应OSI物理层及数据链路层。
指定如以下标准:(这太多,例句常用的几个)
IEEE 802.2 :逻辑链路控制子层(LLC)的定义。
IEEE 802.3 :以太网介质访问控制协议 (CSMA/CD)及物理层技术规范 [1]
IEEE 802.11:无线局域网(WLAN)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及物理层技术规范。

局域网:主要解释在IEEE指定的标准下,局域网的内物理层及数据链路层是怎样定义和分配的



LLC子层:
数据链路层主要功能之一就是封装和识别上层数据,这个功能由LLC子层实现。而LLC子层则是被IEEE802.2标准定义
LLC子层为网路层数据添加IEEE802.2LLC头进行封装。为了区别网络类型,实现多种协议复用链路,LLC用SAP标志上层协议
LLC标准包括2个服务访问点:SSAP(源服务访问点)和DSAP(目的服务访问点)



MAC子层:
主要功能:适应种类多样的传媒介质,并且在任何一种特别介质上处理信道的占用、站点的表示和寻址问题。涉及IEE标准:802.3以太网、802.4令牌总线网、802.5令牌环网等
mac子层使用mac地址标识每一节点。通常发送方的mac子层将目的计算机的mac地址添加到数据帧上,当传递到接收方mac子层后,它检查该帧的目的地址是否与自己匹配,如果不匹配丢弃,匹配则发送到上一层LLC子层上。




三:局域网的发展-------------------

常见以太网技术包括以太网、令牌网、FDDI

以太网:由Xerox(实乐)开发的以太网标准,最初涉及为为多台计算机通过一根共享的同轴进行通信,采用CSMA/CD机制检测冲突。
以太网标准和802.3标准的主要区别是:以太网标准只描述了使用50gou同轴电缆,传输速度为10Mbps的总线局域网。而802.3标准包括ISO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的全部内容。
我的理解:802.X标准是国际标准,它主要定制定了数据链路层的各种协议标准,例如802.2、802.3等;而以太网则定义物理层方面,例如电信号、物理介质等,例如CSMA/CD
最初的以太网使用同轴电缆组成总线型拓扑----再到集线器HUB组成的星型拓扑---再到现在通过桥接的以太网交换机
当今以太网已形成一系列标准,从早期的10Mbps的标准以太网,100Mps快速以太网,1Gbps千兆位以太网到10Gbps万兆以太网。以太网成为局域网技术的主流。

这里加料:下面列出是IEEE802.3的一些以太网络标准,在这些标准中前面的数字表示传输速度,单位是“Mbps”,最后的一个数字表示单段网线长度(基准单位是100m),Base表示“基带”的意思,Broad代表“带宽”。
  ·10Base-5  使用粗同轴电缆,最大网段长度为500m,基带传输方法;
  ·10Base-2  使用细同轴电缆,最大网段长度为185m,基带传输方法;
  ·10Base-T  使用双绞线电缆,最大网段长度为100m;
  ·1Base-5   使用双绞线电缆,最大网段长度为500m,传输速度为1Mbps;
  ·10Broad-36 使用同轴电缆(RG-59/U CATV),最大网段长度为3600m,是一种宽带传输方式;
  ·10Base-F  使用光纤传输介质,传输速率为10Mbps;

好处:标准开放,技术简单,加上速率及可靠性不断提高,成本不断降低,得到越来越多的广泛使用。

 (最初的总线型以太网)



令牌网:物理星型逻辑环型拓扑,所有工作点通过连接IBM数据连接器,二令牌相当于是一种特殊的mac空指针,一个节点想要发送数据,必须获得令牌。
令牌有“闲/忙”的标志,至于在“闲”的状态下才能传输数据;
优点:理论上强于以太网,例如避免了无序的争抢,减少介质冲突等;
缺点:令牌需要单独维护且复杂,技术保守和设备昂贵,且只支持电缆。


FDDI:Fiber Distributed Date Interface,光纤分布数据接口,用于环形拓扑的局域网技术,是80年代中期发展的局域网技术。
FDDI传输与令牌环网的访问方法相似,使用“定时令牌”,在分配给一个节点需要传输,那么会设定“目标令牌循环时间”,它可以按照用户的需要发送尽可能多的帧。
FDDI(100Mbps)是当时超越以太网(10mbps)和令牌网(4或16mbps)的局域网技术,得到早起重用。
优点:具有令牌协议特性,支持光纤,抗干扰和防止偷听
缺点:设备价格高,只支持5类电缆和光纤,从以太网升级过来面临大量移植问题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key-network/p/12381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