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刘的烦恼银弹在哪里?

  小刘推开办公室的门,拨动开关按钮把灯和空调都打开。像往常一样,他环视了这个目前还是空无一人的空间,但还是像往常一样----“拥挤”这两个字扑面而来。

  小刘是XY公司的技术经理之一,他想起三年前的景象,包括自己在内的几个人就是在这个办公室里,编写代码、系统测试、上线调试,当时的办公室很空旷,紧张的工作之余还能大家一起踢个键子放松一下。

  现在,队伍壮大了,公司职员由三年前的9个人,增长到现在的130多个人。而在接下来的一年里,公司还计划再扩大一倍。公司的成长,自然而然的会带来一些新的管理职位,小刘就是由一名核心工程师晋升到现在管理着二十多名工程师的技术经理。

  小刘的公司运营一个大型的电子商务网站。随着产品特性的增多、增强,随着用户量的直线增长,平台及系统变得庞大、复杂,这让小刘有点手足无措,更让小刘感到慌乱的是,需求/进度/质量的控制管理屡屡出现问题。

  作为公司管理层的一员,小刘常常参与一些跨部门例会,小刘越来越感觉到,高层领导越来越重视目前管理质量的不可控问题。

  

  小刘意识到,像程序出现了BUG一样,系统经常性的出现问题,一定有一些深层次的原因。 小刘很小心的与同僚们讨论这个问题,小刘也与相熟的朋友一起倾诉,小刘也尝试了在线上论坛寻求帮助。大家的意见出奇的统一:他需要分别培养几个业务及技术骨干,并且赋予更大的权力与责任,让他们来分担解决一些“核心”的技术及业务问题,协助管理。这样他就可以把时间花在更关键的事情上,掌握大局。

  也在这个时候,公司也意识到随着系统复杂程序的增大,随着业务的增长,市场占有率的越来越大,很多事情已经不能轻易掌控。特别是,用户群体已经成为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对于公司来说,无论是用户还是社会公众,保障他们的权益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质量,上升到了公司最核心的位置。

  公司聘请了专业的管理咨询公司,帮助成立QA部门,要把研发过程、运维过程、客服体系等都一一规范起来。 经过半年左右,各种标准过程已经建立了。在研发体系,需求评审、需求变更管理,设计、设计评审、代码走读、单元测试等等,似乎要在源头上为质量除去隐患,而系统测试、集成测试、性能等过程的检查,更让质量看上去有了更大的保障。也就在这半年,小刘也培养了几个骨干下属,他们分担了大量的沟通/检查/跟进等项目管理工作。一切看起来都很畅顺。

  然而,上帝为你打开了这一扇窗,也会关上另一扇窗。小刘发现,整个部分的效率甚至整个公司的效率都在急速下降。原来的技术骨干要天天应付与各个部门沟通需求/获取资源/跟踪进展,每天有开不完的会议,再也停不下来以写下一行代码了。以前几个部门经理在走廊上一支烟功夫就解决的问题,现在要召集多个部门不同角色的人员,而由于相关人员经常缺席,或者争吵总是太厉害,有效并快速的解决问题真的已经变成一种奢侈了。

  继续演化的结果是,整个公司各个部门,权责界限不清,纠缠不断,表面上的和谐,下面却怨气重重。慢慢的,士气走越来越低落,责任不再成为一种激励,而变成一种负担。质量慢慢在下降,效率则变得更低。领导们不断的研究/呼吁,时间嘀嘀嗒嗒的过去了,但这种景象不但没有改观,却更暴露无遗。

  小刘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小刘接受过很多培训,他知道怎样规范自己及下发的行为,知道怎样批评下属怎样奖励下属,知道怎样把责任下达怎样向上管理。但面对这样一个困境,他再一次手足无措,他在深深的思考:这已经不在他的管控范围了吗?

  公司仍然在继续运转,领导已经接受了效率降低这一无可奈何的事实,但却无论如何也不能忍受质量的下降。那么,会有银弹吗?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kevinboy/p/2016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