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 网络15 个人阅读作业2

提出问题

快速通读教材《构建之法》,并参照提问模板,提出5个问题。

问题1

我看到推荐序的这一段:

《现代软件工程》采用的“做中学”的教学方法和面向实战、超大量的项目实践给学生带来了明显的帮助……

根据我的实践,我觉得:“做中学”模式确实对我们学习编程、学习数学类、物理类知识很有帮助(应该说对理工科很有帮助,我只举例自己学过的),学编程就是要会使用一门语言并能够让它来做我们想要它做的事情,它就是我们的双手,手要多加练习才能灵活使用,我在过去两年半的学习中也深刻体会到了实验课的重要性,因此我对这句话的前半部分非常赞同。 但是我对“超大量”不太认同,我认为学习编程应该在代码中“玩”,就是在学习中体验编程的快乐,当我完成一项实验后会有比较大的成就感,但“超大量”这个词听起来是高中式的刷题战略,练多了当然能熟练使用,但我觉得刷题不是最好的学习方法。我觉得这个词用的不太好,不知道老师怎么看?

问题2

咦?目录对小节没有标识页码,感觉比较简约,跟其他书不太一样哦~但是这样一来查阅也比较不方便了,我觉得老师应该是有考虑到这样翻目录不容易找到对应页码,不知道老师是怎么想的呢?为什么这样设计?

问题3

我发现书本中对知识点都有强调地标出来,序号加粗、上下空半行,这对阅读很有帮助,其他课本上经常是知识点混杂在一段话里面,要仔细阅读挑出来,我觉得老师出这本书是真心热爱教育、为同学考虑,是个逻辑思维很强的人;书中加入了很多有趣的背景故事,像

第6页的从爱好到产业举的几个例子和第56页《念奴娇》等等等,

几乎每件事情老师都能拿简单的事例引入,让我身临其境地理解书包内容。我很好奇的是:老师是如何培养自己的幽默感和趣味性的呢?
我一直觉得逻辑性强的人幽默感会比较差,可能是因为我母亲是一个很有条理很有逻辑的人,她要求我做一件事就要一心一意做好,不能分心,虽然她只要求我一件事:好好读书。所以我的初中、高中生活比较单调,特别羡慕那些兴趣爱好广泛的同学,也希望培养自己的娱乐精神和幽默感,很想知道要怎么做一个有趣的人呢?

问题4

书本第241页:

在实验室里喝几口饮料和在消费者家里喝是很不一样的。

程序猿就像实验室里的科学家,绞尽脑汁地设计新的产品,希望能便利于民、取悦他人,但设计出来的产品往往不尽人意,大概就是因为在实验室和生活是不一样的吧。
我记得高中有同学设计了能让水杯固定在桌子上不被碰掉的一个小发明,在外面获了奖,但实际上我们并不会单独买一个这样的工具来保护水杯,虽然它有实用性,但它并不值得我们花钱去买。我觉得:很多东西真的不能只看表面,就像用手势就可以操作的电脑,虽然看起来很酷,仔细想想确实很累人;但我又觉得,这些鸡肋的东西发展起来了,能改变世界生活状态的新发明也会通过不断的尝试而产生,只是路途遥远。
我想问老师的是:我自己设计的界面,我就会觉得好看,但也许别人并不这么认为,实用性上也是一样,那么如何克服这种个体性的差异呢?

问题5

这是我和本书的出版人、来自独立出版团队JUSTPUB的周筠老师合作的第三本书

这已经是老师出的第三本书了。。。我很好奇老师和助教学姐学长是如何保持高涨的热情来管理我们这一群活(tiao)泼(pi)可(dao)爱(dan)的小朋友的?
大一有参加过英语早读活动,也去参观了他们的机构,他们给我们描(xi)述(nao)参加他们的培训后有种种好处。但我关注的是:他们为什么能保持热情一上午?坐在下面的我都已经从一开始的有点小激动到坐着屁股好痛的状态了,站在台上讲了一上午的学长为什么都不用休息还关注到我没有交培训预付款,想要跟我促(深)膝(度)长(洗)谈(脑)。。。可以说培训机构是为了收钱才那么有活力,我就很好奇助教学姐学长是以什么为动力的呢?包括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又该如何保持这种活力呢?

很抱歉没有按老师的格式来写问题,本来我框架已经全部搭好了,就等把问题放进框架里,但当我翻开书本,我觉得我的问题不应该被框在框架里,它应该被释放出来,按它原有的状态存在。

【附加题】:请将问题提交至豆瓣: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7069503/, 并在博客中给出链接

在豆瓣页面的最下方 “读书笔记” 那里发言, 《构建之法》的作者会亲自答复问题

https://book.douban.com/annotation/54361025/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kawajiang/p/8592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