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M

W3C DOM 标准被分为 3 个不同的部分:
  • 核心 DOM - 针对任何结构化文档的标准模型
  • XML DOM - 针对 XML 文档的标准模型
  • HTML DOM - 针对 HTML 文档的标准模型
你可通过若干种方法来查找您希望操作的元素:
通过使用 getElementById() 和 getElementsByTagName() 方法
通过使用一个元素节点的 parentNode、firstChild 以及 lastChild 属性
getElementById() 和 getElementsByTagName() 这两种方法,可查找整个 HTML 文档中的任何 HTML 元素。
这两种方法会忽略文档的结构。假如您希望查找文档中所有的 <p> 元素,getElementsByTagName() 会把它们全部找到,不管 <p> 元素处于文档中的哪个层次。同时,getElementById() 方法也会返回正确的元素,不论它被隐藏在文档结构中的什么位置。
这两种方法会向您提供任何你所需要的 HTML 元素,不论它们在文档中所处的位置!
getElementById() 可通过指定的 ID 来返回元素:
getElementById() 语法
document.getElementById("ID");注释:getElementById() 无法工作在 XML 中。在 XML 文档中,您必须通过拥有类型 id 的属性来进行搜索,而此类型必须在 XML DTD 中进行声明。
getElementsByTagName() 方法会使用指定的标签名返回所有的元素(作为一个节点列表),这些元素是您在使用此方法时所处的元素的后代。
getElementsByTagName() 可被用于任何的 HTML 元素:
getElementsByTagName() 语法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标签名称");或者:
document.getElementById('ID').getElementsByTagName("标签名称");

实例 1

下面这个例子会返回文档中所有 <p> 元素的一个节点列表: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p");

实例 2

下面这个例子会返回所有 <p> 元素的一个节点列表,且这些 <p> 元素必须是 id 为 "maindiv" 的元素的后代:
document.getElementById('maindiv').getElementsByTagName("p");

节点列表

当我们使用节点列表时,通常要把此列表保存在一个变量中,就像这样:
var x=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p");现在,变量 x 包含着页面中所有 <p> 元素的一个列表,并且我们可以通过它们的索引号来访问这些 <p> 元素。
注释:索引号从 0 开始。
您可以通过使用 length 属性来循环遍历节点列表:
var x=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p"); for (var i=0;i<x.length;i++) { // do something with each paragraph }您也可以通过索引号来访问某个具体的元素。
要访问第三个 <p> 元素,您可以这么写:
var y=x[2];
parentNode、firstChild以及lastChild
这三个属性 parentNode、firstChild 以及 lastChild 可遵循文档的结构,在文档中进行“短距离的旅行”。
请看下面这个 HTML 片段:[1] 
<table>
<tr>
<td>John</td>
<td>Doe</td>
<td>Alaska</td>
</tr>
</table>
在上面的HTML代码中,第一个 <td> 是 <tr> 元素的首个子元素(firstChild),而最后一个 <td> 是 <tr>元素的最后一个子元素(lastChild)。
此外,<tr> 是每个 <td>元 素的父节点(parentNode)。
对 firstChild 最普遍的用法是访问某个元素的文本:
var x=[a paragraph]; var text=x.firstChild.nodeValue;parentNode 属性常被用来改变文档的结构。假设您希望从文档中删除带有 id 为 "maindiv" 的节点:
var x=document.getElementById("maindiv"); x.parentNode.removeChild(x);首先,您需要找到带有指定 id 的节点,然后移至其父节点并执行 removeChild() 方法。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kakaisgood/p/5935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