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打的營盤

我想寫出自己這幾年在IT行業看到的個人和公司的生存狀態,然後用比較專業的語言來總結和解釋。但是這個嘗試是幼稚的,因為我連經濟學常識都沒有,根本無法完成這個任務。現在是勉強為之,用的全是俗話。
社會需要競爭,這樣才會有進步。
所有公司都有一個共同特點,人員流動性很強。所有從業人員都有一個共同特點,不斷跳槽。這是行業的常態,現狀。
公司之間的競爭,就是看誰更會節省成本,更會高效運作。個人之間的競爭,就是看誰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賺到最多的錢。公司要省錢,就不會給員工漲太多工資,要高效,就要強迫員工高強度勞動。這兩點都跟員工的利益相衝突,於是員工就想跳槽。跳槽成功,能找到可以接觸更多技術,拿到更高工資的工作的,就是競爭的優勝者。有人跳槽的公司,考慮到成本,不會招高價的人回來補充,只能招更便宜的。但是又要不影響生產效率,於是就更嚴重地向新員工施壓,要其短期內達到跟以前老員工一樣的效率。如果這一行為成功,則該公司也是競爭的優勝者,因為在保持效率的前提下,成本更低了。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在利益機制的驅使下,員工和公司都在劇烈快速的變動中,不斷痛苦地成長。
這種機制的好處,就是使得個人和公司,都會不安於現狀,不斷進取。使個人不至於在長期重複性的勞動中,被惰性所侵蝕,喪失動力和創造力。使公司不至於在人力資源短缺的情況下,增加成本,降低生產效率。
壞處,就是在這個體制中,人的尊嚴被嚴重摧殘,產品的質量被嚴重摧殘。
人,始終是在超負荷的情況下工作。找工作,要虛報自己的背景,誇大自己的能力,然後才能拿到高於上一家公司的工資。工作後,沒有太多的時間學習,公司直接要求你能像老員工一樣高效運作。所以,每個人都長期在超出自己能力的環境中工作。這樣的情況下,壓力非常大,經常爆發衝突,人的尊嚴遭到極大的摧殘,天性遭到極大的抑制。
產品,開發過程可能換幾批人,維護過程可能又要換幾批人。而且,每批人中的每個人都是在高壓下工作,沒有任何一個人會用全局眼光來看待自己手上的產品。這導致產品的質量極端低下,只能在外表上勉強應付客戶和用戶,但是在代碼層面則是千瘡百孔。
員工不能愉快的工作,產品的代碼質量低下,這兩者,都反過來極大的增加了公司的成本。
如果某個個人或者公司,逆勢而動,會如何呢。個人,如果不跳槽,可能長期以從事重複性勞動,無法接觸新技能。最後被整個行業嫌棄,技術低端落後,沒有資格漲工資。公司,如果不通過高要求低迴報的方式逼走老員工,那麼成本就會越來越高,最後產品跟著漲價,被整個市場嫌棄。
市場規則是如此,那麼我就應該遵守。在好易四年,逆著市場規律而行,上班做重複低技術含量的活,下班犧牲休息時間來學習。這是非常愚蠢的行為,近乎自我毀滅。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jonkee/p/4951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