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证券公司信息化——2续

前天晚上写投行业务IT应用的时候,开始还记得一定要提到所谓的“证券销售认购管理统计系统”,不知怎么给遗漏了,这里单独描述一下。(有点太细和太专业化了,大家完全可以先不看这一章,有一些感性认识以后再看。)

这个小系统的原始需求是这样的:

在2002年以前的中国股票(或者债券)发行(或者增发、配售等等)往往业务模式十分呆板,发行价格确定、发行规模确定、发行对象类型单一,例如:某公司发行以4.5元的价格发行5000万股,全额交给交易所网上向以开设股东帐户的股民发行。这种业务模式下,证券公司投行ECM部门做的工作几乎没有,几乎都由交易所和登记公司完成。
注意:通过交易所完成的发行叫“网上认购、发行”,不通过交易所直接由证券公司ECM部门联系的大资金量的买家叫“网下认购、发行”,我们国家的发行方式正在经历一个由网上发行为主向网下发行为主的过渡期。
到了2002年后,我国的发行方式政策得到空前的放宽。体现在,发行价格不固定、发行规模不固定、发行对象不固定,一切都由ECM部门在发行过程中根据市场供求情况灵活决定。于是ECM部强烈需求一个电脑系统灵活管理这个发行过程。

举例说明ECM部要做的工作(为了增加真实感,在这个例子中我全使用了真实姓名,但情节完全是虚构的):

1、2003年10月10日,中信(中国第2大证券公司)的投行部的金融组经过2年地努力拿到了长江电力的IPO批文(意思是已经获得证监会发审会的审批),整个长江电力的IPO项目进入了最后的股票发行阶段,由中信投行部的ECM组(资本市场组)继续负责;ECM经过设计和市场分析决定发行价格暂不确定,但最低2.5元、最高2.9元;发行规模不确定,最低发20亿股、最高发25亿股;发行对象可以是网下的机构投资者,也可以是网上的现有股民,这两部分投资者暂时按网下发10到15亿,网上发10到15亿。

2、2003年10月15日开始,中信ECM部的徐峰开始给跟他一直保持密切联系的50家机构投资人(基金公司,财务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等等)打电话,发传真,发EMAIL,告诉他们长江电力已经进入发行期,如果想购买长江电力的股票,这些机构投资人必须在10月30日以前,把想以多少价格买多少股告知中信ECM部,可以分5次认购,每次可以不同价格买不同的股份,并把钱打过来。例如:申万巴黎基金可以以2.5元买500万股、2.6元买500万股、2.8元买500万股、2.9元买1000万股。

3、到了10月30日,一共有40个机构投资者,一共打过来2000亿人民币,分别以从2.5元到2.9元的34个不同的价格都有资金认购。OK,这些数据都一笔一笔的输入我们这个“股票销售发行管理系统”,先发在一边,等网上发行的数据再说。

4、11月1日到11月7日,所有股民(注意包括那些机构股民)可以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的网络,通过证券营业部系统以2.5元至2.9元,分别用资金来申购长江电力这只股票。到认购期结束,一共有1000万帐户做了申购,冻结了2600亿人民币,在40个价位上都有资金申购。11月7日下午5点,上交所把这些申购的统计资料(什么价位上有多少资金认购)以DBF文件的形式EMAIL到中信ECM部的工作人员信箱,“中信证券股票销售发行管理系统”的操作员,把这个DBF文件导入到这个系统中。

5、11月7日晚,ECM部门绝对要加班到深夜,因为所有客观输入条件都已经获得,现在是确定最终的发行价格、发行规模、网上网下分别分配所少股数,网下申购的每个客户的中签率,网上资金的中签率的时候了。这里涉及一个复杂的业务逻辑,涉及3个要素:1、客观条件,就是有多少客户分别以多少价格认购了多少;2、主观条件,就是发行价格、不同类型的客户间的股份额度划分(有一个术语叫:回拨);3、输出结果:某个客户分别中了多少股。客观条件是不会再变了,要得到输出结果,必须由ECM确定主观条件,而ECM确定主观条件时一定要看到这个主观条件会带来怎样的输出结果,如果输出结果不满意,就要再修改主观条件,再看输出结果。这就是一个递归的过程,人工来做这个工作的话难就难在根据主观条件算输出结果需要人力成本,也许一个轮回要3个小时,如果反复5次,人都已经算得头晕眼花疲惫不堪但结果还是不满意那该怎么办呢?这就是这套“证券销售发行计算管理系统”的最原始最直接的需求来源。有了一个“计算器”,我可以不断的输入那些4、5个主观条件,马上就能看到各种类型投资者的中签率情况,不满意再换条件再试。中信证券ECM部当天晚上在得到投行老总和确认后,确定了最终的主观条件(价格和不同类型投资者之间的股份额度分配)和输出结果(各种投资者的中签率)。

6、11月9日开始,ECM部将最终价格和网上客户的中签率通知上交所,11月10日再由上交所摇号确定哪些客户的哪几笔申购编号的申购中签申购成功,其余的原款退回。同时,ECM部也开始通知网下大客户,你们谁谁谁有多少资金买中了,其余资金退回。整个发行进入尾声。

7、11月12日,30亿网上销售掉的长江电力的股票的资金被上海证券登记公司划到中信的专用银行帐户下,连同25亿网下卖掉的股票的现金,一共55亿,中信要留下1.5亿的佣金,剩下的53.5亿于11月13日划到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的银行帐户下,用于收购三峡大坝的4台发电机组的发电受益。
关于在这个过程中,“证券销售发行管理统计系统”起的作用,我想最核心的就是那个“计算器”的作用,极大的解放了ECM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也是必须要有这么一个系统的理由。其次,这个系统可以起到网下客户证券销售过程管理的作用,例如,银行凭证的录入,回单的打印,最后中签率通知单的打印,等等。

据我所知,还没有商业化的产品出现,很多证券公司都没有这个系统,但随着中国证券发行市场化程度的加大,ECM工作的重要性得到加强,在公司预算制定的话语权也在加强,对这个系统的需求绝对是很旺盛的。但考虑到这个领域的业务模式变化实在太快,专业公司暂时也不会去做这个系统。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证券公司IT部Inhouse开发(自行开发的意思,相对外包Outsource而言),而且往往只有这个开发人员自己做系统维护,他的离职一般都会导致系统的瘫痪。

总之,这个系统在投行业务中相对而言比较核心。值得大家关注。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jiqiwoniu/p/4896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