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伐(1)

-
Second step*


  • 前言:

  • 准备写第二个博客的时候,才发现标题没弄好,所以这次的标题只能加个标题序号了。
    ↓↓ 言归正传↓↓

  • 创新与需求分析:
  • 在看过1,5,17章之后,就迫不及待的看完了第8章和16章,两个章节的内容依旧让我受益匪浅。
    在多元化的二十一世纪,创新是大家都说喜欢的,但是很多时候,创新并不能受到大家的认可,因为它可能会被个人情感因素,行为习惯等阻碍,我认为,影响其中最多的就是WIIFM,我能得到什么呢?邹欣老师举了一个非常形象的例子,电报业的巨头会接受研发出电话的那个人吗?我想几乎很少有人有这样的“胸怀”,甚至会破坏这个创新的推广,of course,电话这种伟大的发明是阻止不了的;有人认为只要想法够好,就一定能赢,于是又有一个例子来denial,QWERTY键盘和Dvorak键盘哪个用的人多呢?大概除了对计算机有兴趣和卖键盘的人外,很多人都不知道有Dvorak这种键盘,因为QWERTY键盘早已先入为主,赢得广大民心,即使Dvorak键盘更加实用和方便,但是改掉一个习惯是很痛苦的事,大家都认为没必要难为自己。所以,在想着创新前,一定要想清楚它有什么优势,能否让利益相关者明白他能得到什么,还要考虑与当前流行的兼容性,技术的复杂性,我在与某位学科老师交流时,他说创新对于他们来说不太容易,年轻人更具有天马行空的创意,这也证实了好的创新并不一定非要成为专家才可以,相反,很多专家会被自己的大容量知识束缚,考虑问题更多的是谨慎态度,也就很可能与伟大的创新失之交臂。
  • 书中纠正了我几个错误的观点,创新不是只有从未出现过的,对于现有的改进也是创新(给予了我最近一直困扰的大创项目很多的灵感),也就是书中说到的改良式创新和颠覆式创新,并且对于颠覆性的创新,邹欣老师强调专家们预测大多是是错误的,因为市场不存在,怎么能预测的准确呢?创新不一定需要技术的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用户体验的创新都可以产生巨大的反响,hao123网址就是个极佳的范例。
  • 对于需求分析,需求一部分是用户需求,另一方面就是软件本身的需求(竞争性需求)。对于用户需求的获取方法也了解了很多,焦点小组比较方便,但是我认为弊端比较明显,议程容易被善于表达的人影响,学生用这种方法就不太妥当,因为经验少,组织能力不够,主持人无法让自己公平对待讨论的分歧,学习好的同学的观点不容易被人反驳,这样就没法达到预期效果,深入面谈,一对一采访,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对面谈成员的能力也有较高的要求,如果面谈的人数少,还会导致得到的需求过于片面,对于现阶段的我们来说,调查问卷,卡片分类都应该是不错的选择,当然,用户调查肯定不能单一的使用一个方法的,多个方法结合,互补优劣,这样效果应该比较nice。竞争性需求分析的框架,NABCD模型,从需求,做法,好处,竞争,推广,五个方面来分析,我想一个好的软件一定是在这五个方面都做的不错的,这给予了我们一个比较明确的目标,在研究我们团队项目时就会少走很多弯路。书中用四个象限把功能的优先级划分出来,总结如下↓↓↓↓
  • 这里写图片描述
  • 个人对团队项目的想法:有团队成员建议针对“失物招领”“健康”等方面进行研究,据调查,本校学生对于前者还是有很多大的需求的,而后者覆盖的范围就比较宽阔,研发难度大,但是如果都是对于大学生来说,可行性就就大大增加,无论是用户的需求还是技术的实现,都可以达到要求,因此,在后续的学习中,我们的目标用户群体就是大学生,范围就是针对大学生的生活服务。

    ps:

  • 首先,感谢宋老师对我上次博客的鼓励,给予了我很大的power,但是最近事情太多,即使很早之前就看过书上的内容,但是博客依然迟迟没有时间写,于是,写这篇博客的时候又看了一遍书,不过同样的理解也加深了一些。那么,接下来依旧是要认真学习,读书,热情常在。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iojust/p/5471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