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GIL(全局解释器锁):多线程模式

在多线程 时同一时刻只允许一个线程来访问CPU,直到解释器遇到I/O操作或者操作次数达到一定数目时才会释放GIL

参考
Python虽然不能利用多线程实现多核任务,但可以通过多进程实现多核任务。多个Python进程有各自独立的GIL锁,互不影响。
启动与CPU核心数量相同的N个线程,在4核CPU上可以监控到CPU占用率仅有102%,也就是仅使用了一核。

但是用C、C++或Java来改写相同的死循环,直接可以把全部核心跑满,4核就跑到400%,8核就跑到800%,为什么Python不行呢?

因为Python的线程虽然是真正的线程,但解释器执行代码时,有一个GIL锁:Global Interpreter Lock,任何Python线程执行前,必须先获得GIL锁,然后,每执行100条字节码,解释器就自动释放GIL锁,让别的线程有机会执行。这个GIL全局锁实际上把所有线程的执行代码都给上了锁,所以,多线程在Python中只能交替执行,即使100个线程跑在100核CPU上,也只能用到1个核。

GIL是Python解释器设计的历史遗留问题,通常我们用的解释器是官方实现的CPython,要真正利用多核,除非重写一个不带GIL的解释器。

进程与线程模式

线程之间共享内存的两种处理方法:

  • 内存类型-厕所 "互斥锁"(Mutual exclusion,缩写 Mutex),防止多个线程同时读写某一块内存区域。 进厕所后上把锁.
  • 内存类型-澡堂 "信号量"(Semaphore),用来保证多个线程不会互相冲突。 领取牌进去洗澡.

GIL(全局解释器锁)

参考: http://www.cnblogs.com/iiiiiher/p/8341091.html
参考
我的机器有4核,代表着同一时间,可以干4个任务。如果单核cpu的话,我启动10个线程,我看上去也是并发的,因为是执行了上下文的切换,让我看上去是并发的。但是单核永远肯定时串行的,它肯定是串行的,cpu真正执行的时候,因为一会执行1,一会执行2.。。。。正常的线程就是这个样子的。但是,在python中,无论你有多少核,永远都是假象。无论你是4核,8核,还是16核.......不好意思,同一时间执行的线程只有一个(线程),它就是这个样子的。这个是python的一个开发时候,设计的一个缺陷,所以说python中的线程是假线程。

参考

GIL(全局解释器锁)

我们知道多进程(mutilprocess) 和 多线程(threading)的目的是用来被多颗CPU进行访问, 提高程序的执行效率。 但是在python内部存在一种机制(GIL),在多线程 时同一时刻只允许一个线程来访问CPU。
GIL 并不是Python的特性,它是在实现Python解析器(CPython)时所引入的一个概念。就好比C++是一套语言(语法)标准,但是可以用不同的编译器来编译成可执行代码。有名的编译器例如GCC,INTEL C++,Visual C++等。
Python也一样,同样一段代码可以通过CPython,PyPy,Psyco等不同的Python执行环境来执行。像其中的JPython就没有GIL。然而因为CPython是大部分环境下默认的Python执行环境。所以在很多人的概念里CPython就是Python,也就想当然的把 GIL 归结为Python语言的缺陷。所以这里要先明确一点:GIL并不是Python的特性,Python完全可以不依赖于GIL。

虽然python支持多线程,但是由于GIL的限制,在实际运行时,程序运行后开启多个线程,但在通过GIL后同时也只能有一个线程被CPU执行。

GIL(全局解释器锁)

参考: http://www.cnblogs.com/zephyr-1/p/6043785.html
GIL并不是Python的特性,他是CPython引入的概念,是一个全局排他锁。

解释执行python代码时,会限制线程对共享资源的访问,直到解释器遇到I/O操作或者操作次数达到一定数目时才会释放GIL。
所以,虽然CPython的线程库直接封装了系统的原生线程,但CPython整体作为一个进程,同一时间只会有一个获得GIL的线程在跑,其他线程则处于等待状态。这就造成了即使在多核CPU中,多线程也只是做着分时切换而已,所以多线程比较适合IO密集型,不太适合CPU密集型的任务。
同一时刻一个解释进程只有一行bytecode 在执行

python多线程为什么不能利用多核cpu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iiiiiher/p/8376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