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冰糖葫芦做成大产业,她不过比别人多了一点“心”

一向聪明能干的朱呈,曾经是“市级劳动模范”,但1997年,她也下岗了。整整两年,她一直找不到自己人生的位置,虽然也总是苦恼不已,却又无可奈何。

1999年的一天,朱呈到平邑县走亲戚。途中经过一片很大的山楂林,她看到有农民在砍山楂树,于是很好奇地上前去询问。

农民告诉她,因为平邑县前几年开始大量发展山楂树种植,结果造成山楂过剩,眼看着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山楂1公斤只能卖5分钱。

把冰糖葫芦做成大产业,她不过比别人多了一点“心”

面对满眼的山楂,朱呈的脑海里一下就浮现出一串串红红的糖葫芦。虽然她并不了解糖葫芦能有多大的市场,但是1公斤5分钱这个数字,深深地刺激了她的神经,她的直觉告诉她,不管怎么样,这样低的成本,肯定有利可图。

她当机立断,马上收购了9000公斤山楂,她的人生从此和冰糖葫芦扯上了关系。

市场上也不是只有她一个人做糖葫芦,充满忧患意识的朱呈就琢磨着要让自己的糖葫芦和别人的不一样,所以,朱呈并没有贸然地开始做糖葫芦,而是细心地观察研究。

很快,她发现市场上现有的糖葫芦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都有核。这样的糖葫芦不但食用不方便,而且会导致有些不太注意环境卫生的顾客随口将山楂核吐到地上。

看到这一点后,朱呈才开始做出第一批产品——无核冰糖葫芦。这批糖葫芦一投放到市场上,马上一售而空。

有一天,朱呈辛苦了一天回到家,一进门就看见儿子手里拿着一块月饼正吃着。看着儿子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朱呈的心突然一动:我的糖葫芦能不能也像月饼那样填点“馅”进去?在糖葫芦去了核的地方不是正好可以填充东西吗?

把冰糖葫芦做成大产业,她不过比别人多了一点“心”

朱呈马上开始试验。她给糖葫芦填上了巧克力、果酱、熟鸡肉、牛肉等,凡是好吃的东西她都要试一试。做好后,她送给亲戚朋友们品尝,结果所有的人都交口称赞。

她马上注册了“朱老大”商标,又贷款5万元,先找包装厂特别生产了一批印有“朱老大夹心冰糖葫芦”字样的包装袋。然后又租了一间厂房,购置了生产工具,雇了几个工人,像模像样地办起了企业。

第一批产品——700支夹心冰糖葫芦,上市还不到一天就全部卖完。很快“朱老大”这个招牌就随着那别出心裁的夹心冰糖葫芦一起在临沂以及省内外的大中城市打响了。

把冰糖葫芦做成大产业,她不过比别人多了一点“心”

如今,她的冰糖葫芦发展了一百多家经销商和代理商,基本形成了自己完整的销售网络。2元1支的冰糖葫芦,竟被朱呈做成了大买卖,行销十几个省市,年销售6000万支。

“戏法人人都会,巧妙各有不同”,朱呈冰糖葫芦为什么就能做成这么大的产业,不过是她勇于创新的和尝试。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hzcya1995/p/13310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