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文创产品一年卖出15亿元

2019年2月19日,农历正月十五,晚上8点10分,故宫“大秀”灯光点亮,55000流明的激光电影放映机,将《千里江山图》和《清明上河图》铺射进神武门旁的飞檐斗拱。北宋山水在21世纪的夜空下复苏,把时空交错的幻景付与一座雪后初霁的紫禁城,又映在红墙内欢呼的人群里。这是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第一次在夜间对公众开放。

故宫文创产品一年卖出15亿元

1、史无前例的一天:对有心人而言,这场灯会的铺垫从两天前的下午就开始了。

2月18日晚,故宫的夜灯亮了,在“紫禁城上元之夜”的彩排现场,故宫博物院现任院长单霁翔接受媒体采访,解释了本次放票情况:开放夜间故宫是5天前决定的,2月19、20日两天,每天夜间分三个批次入场赏灯,每次1000人。其中,2月19日晚将有2500名驻华使节、劳动模范、北京榜样、快递小哥、环卫工人、公安干警等各界代表受邀参观,同时接待网上预约观众500人。

2月20日晚,全部时段用于接待通过网上预约的3000名观众。抢票失败的年轻人各种想着蹭票的办法,有人调侃:“抢不到票的朋友们,我们闭馆前缸里见”。

近几年以来,故宫屡次炮制爆款,作为当红文化IP,故宫的热度在这个元宵夜彻底爆发,一个明年就要600岁的古代建筑群背后,是满满当当的、属于互联网时代的一整串套路。

2、最旺的一周淡季:观众们抢票的那个上午,单霁翔现身在亚布力的中国企业家论坛第十九届年会,为故宫上元夜的活动做了一次预热。

演讲中,单霁翔专门提到,长久以来,坊间关于“好东西都在台北故宫”的传闻是一种误读,事实上,台北故宫的藏品数量不及故宫博物院的1/20。目前,中国国内有五千余座博物馆,收藏的国家一、二、三级文物共401万件,其中收藏在故宫博物院就有168万件,其中又有93.2%是国家顶级珍贵文物——对于世界上其他博物馆而言,这一比例在20%甚至10%就已经相当了不起了。这座博物馆正在创造历史:一直以来,秋冬是故宫博物院的淡季,每年11月到次年3月,日均游客两三万,淡季40元票价,比旺季低20元。

但今冬的故宫一反常态,迎来了建院94年以来最旺的淡季人气。2019年春节,故宫举办史上最大展览“紫禁城里过大年”,将明清两朝王侯将相的过年盛景复原,从大年初一到初八,每天放出的8万张故宫门票一直处于售罄状态。将最好的展览在淡季举办,是故宫“削峰填谷”的手段之一。

以故宫的空间承载量,一天接待4万观众很轻松,达到8万就饱和,到达18万就会崩溃。鉴于此前不好的旺季经历,2015年6月13日,故宫博物院开始实行每日限流8万的实名制售票措施。

为此,故宫做了一年半宣传,把好的展览放在淡季,为大量的教师、医务人员、大学生志愿者设免费日,请他们体验做宣传,从而实现淡季不淡、旺季不挤。经过引导,人们逐渐接受了错峰观赏,人山人海的故宫博物馆一去不复返了。

3、一年挣15亿:先赏雪,后看灯,一周时间里,谢良兵连着去了两次故宫,这个已在北京生活20年的人,至此将去故宫的次数刷新到3。

赏雪那天,这个多年以来对故宫并无太大兴趣的中年人,破天荒地在宫里的文创店买了些小玩意儿:四阿哥和格格造型的娃娃与书签。在过去的2018年里,故宫文创已经是商界经典案例。

亚布力论坛上,单霁翔提到,国家文物局长让他不要说故宫文创的收入,以免给其他博物馆太大压力,“我只能说,2017年故宫文创的营业额达到了15亿”。据中国证券报统计,这一数字已经超过了1500多家A股上市公司的营收水平。故宫的文化产品创新可以说是一场自我造血运动,它的背景是:每年8亿元门票收入直接进入国库,作为差额拔款单位,国家每年提供54%的经费,其余46%要由故宫自己来挣。

故宫文创产品一年卖出15亿元

在2018年12月,故宫不同文创团队推出的彩妆产品一度引发抢购潮,单霁翔对此评价“故宫口红唯一的缺点是买不到,虽然已经加急生产了90万件,但依然供不应求。”至于故宫面膜为什么销量不理想,单霁翔这样分析用户心理:“大庭广众之下拿出故宫口红来抹,这足以彰显身份,面膜是在家里贴的,通常情况下不会在公开场合使用” 。文创产品怎么做?单霁翔认为,关键在于创意,原则是“人们生活需要什么,就研发什么”,具体执行中,则要将文化资源和生活对接,而不能单纯地做文物复制品。

在这方面,故宫博物院也吸取了台北故宫的经验。2013年,台北故宫推出“朕知道了”纸胶带,风靡海峡两岸,原价42元一盒的纸胶带被炒到了98元,上市8个月即卖出了2660万元新台币,并一度断货。这让单霁翔看到了文创产品巨大的市场潜力,认为北京故宫也需要学会用多种方式来进行传播。

2013年8月,北京故宫第一次面向公众征集文化产品创意,随即推出了“奉旨旅行”行李牌、“朕就是这样汉子”折扇等产品,走上了卖萌路线。微信公众号“故宫淘宝”如实记录故宫人设的改变:2014年开始,这个公众号一改正襟危坐的姿态,开始卖萌。

这年8月,一组题为“雍正:感觉自己萌萌哒”的《雍正行乐图》在网络上获得80万人次转发。随后公众号基本都是这种画风:《cosplay界一朵奇葩:雍正》,《四爷的女神们》,《从前有个皇帝他不好好读书》,《朕有一组壁纸要传授给你》,正史里严苛的皇帝突然变得呆萌起来。随后,《胤禛美人图》(《雍正十二美人图》)、《韩熙载夜宴图》等App上线、《每日故宫》手机应用上线、《皇帝的一天》电子游戏上线,对年轻人兴趣点隔三差五进行起精准投喂。

故宫文创产品一年卖出15亿元

这还不算完,在故宫文创产品中,一生东征西讨的乾隆帝突然推出了委屈三连表情包,忧郁的李清照也稀里糊涂摆起了剪刀手。经过几年努力,靠着脑洞大开的文创产品,明年就600岁的故宫重走青春,完全颠覆了大众过去的认知,从禁城走上街头,像留长辫的古板老人突然唱起了嘻唰唰。

回顾这套大变身,不难发现,即使对象是古建筑群,转型方法却是毫无二致的互联网时代手法:执行严格的用户思维,提升体验,维持高流量,然后推出产品,用年轻一代热衷的营销手段为产品加持,形成一个高粘度粉丝群,最终,使它成功出圈,从小众群体的喜好,变成集体抢票的热潮。

但是,就像书店不会因为文创区和咖啡生意被喧宾夺主,故宫本质仍是国字一号的博物院,肩负的仍是文化教育等重任。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hzcya1995/p/13309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