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叉树基础(含四种遍历,图文详解)

定义

二叉树中每个结点有一个数据项,最多有两个子节点,如果允许树的每个节点可以有两个以上的子节点,那么这个树就称为n阶的多叉树,或者称为n叉树。

性质

每个节点有m个子节点和m-1个键值。
每个节点中的键值按升序排列。
前i个子节点中的键值都小于第i个键值。
后m-1个子节点中的键值都大于第i个键值。

N叉树的遍历

树的遍历

一棵二叉树可以按照前序、中序、后序或者层序来进行遍历。在这些遍历方法中,前序遍历、后序遍历和层序遍历同样可以运用到N叉树中。

回顾 - 二叉树的遍历
前序遍历 - 首先访问根节点,然后遍历左子树,最后遍历右子树;
中序遍历 - 首先遍历左子树,然后访问根节点,最后遍历右子树;
后序遍历 - 首先遍历左子树,然后遍历右子树,最后访问根节点;
层序遍历 - 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逐层遍历各个节点。

请注意,N叉树的中序遍历没有标准定义,中序遍历只有在二叉树中有明确的定义。尽管我们可以通过几种不同的方法来定义N叉树的中序遍历,但是这些描述都不是特别贴切,并且在实践中也不常用到,所以我们暂且跳过N叉树中序遍历的部分。

把上述关于二叉树遍历转换为N叉树遍历,我们只需把如下表述:

遍历左子树... 遍历右子树... 

变为:

对于每个子节点:
      通过递归地调用遍历函数来遍历以该子节点为根的子树

我们假设for循环将会按照各个节点在数据结构中的顺序进行遍历:通常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如下所示。

N叉树遍历示例

我们用如图所示的三叉树来举例说明: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前序遍历

在N叉树中,前序遍历指先访问根节点,然后逐个遍历以其子节点为根的子树。
例如,上述三叉树的前序遍历是: A->B->C->E->F->D->G.
对应题目解析N叉树的前序遍历

2.后序遍历

在N叉树中,后序遍历指前先逐个遍历以根节点的子节点为根的子树,最后访问根节点。
例如,上述三叉树的后序遍历是: B->E->F->C->G->D->A.
对应题目解析:N叉树的后续遍历。

3.层序遍历

N叉树的层序遍历与二叉树的一致。通常,当我们在树中进行广度优先搜索时,我们将按层序的顺序进行遍历。
例如,上述三叉树的层序遍历是: A->B->C->D->E->F->G.
对应题目解析:https://blog.csdn.net/weixin_43314519/article/details/106981653

N叉树的经典递归解法

经典递归法

  1. "自顶向下"的解决方案

     "自顶向下"意味着在每个递归层次上,我们首先访问节点以获得一些值,
     然后在调用递归函数时,将这些值传给其子节点。
    

一个典型的 “自顶向下” 函数 top_down(root, params) 的工作原理如下:

1. 对于 null 节点返回一个特定值
2. 如果有需要,对当前答案 answer 进行更新                         // answer <-- params
3. for each child node root.children[k]:
4.    ans[k] = top_down(root.children[k], new_params[k])  // new_params <-- root.val, params
5. 如果有需要,返回答案 answer                                 // answer <-- all ans[k]
  1. "自底向上"的解决方案

     "自底向上" 意味着在每个递归层次上,我们首先为每个子节点递归地调用函数,
     然后根据返回值和根节点本身的值给出相应结果。
    

一个典型的 “自底向上” 函数 bottom_up(root)的工作原理如下:

1.对于 null 节点返回一个特定值
2.for each child node root.children[k]:
3.    ans[k] = bottom_up(root.children[k]) // 为每个子节点递归地调用函数
4. 返回答案 answer                          // answer <- root.val, all ans

对应题目解析: N叉树的最大深度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hzcya1995/p/13308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