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流算法

2018-03-13 19:02:13

图论中,网络流英语:Network flow)是指在一个每条边都有容量(capacity)的有向图分配流,使一条边的流量不会超过它的容量。通常在运筹学中,有向图称为网络。顶点称为节点(node)而边称为(arc)。一道流必须匹配一个结点的进出的流量相同的限制,除非这是一个源点(source)──有较多向外的流,或是一个汇点(sink)──有较多向内的流。一个网络可以用来模拟道路系统的交通量、管中的液体、电路中的电流或类似一些东西在一个结点的网络中游动的任何事物。

一、最大流最小割定理

最大流最小割定理提供了对于一个网络流从源点到目标点的最大的流量等于最小割的每一条边的和

这个定理说明,当网络达到最大流时,会有一个割集,这个割集中的所有边都达到饱和状态。

这等价于在网络中再也找不到一个从s到t的增广路径。

因为只要能找到一条增广路径,这条增广路径肯定要经过最小割集中的一条边,否则这个割集就不能称之为割集了。

既然这个割集中所有的边都饱和了,因此也就不会存在这样的增广路径了。

这个定理的意义在于给我们指明了方向:

任何算法,只要最后能达到“再也找不到一条增广路径”,就可以说明这个算法最后达到了最大流。

二、最大流问题

在优化理论中,最大流问题涉及到在一个单源点、单汇点的网络流中找到一条最大的流。

最大流问题可以被看作是一个更复杂的网络流问题(如循环问题(circulation problem))的特殊情况,。s-t流(从源点s到汇点t)的最大值等于s-t割的最小容量,这被称为最大流最小割定理。

下面举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问题描述:

给定一个有向图G=(V,E),把图中的边看作管道,每条边上有一个权值,表示该管道的流量上限。给定源点s和汇点t,现在假设在s处有一个水源,t处有一个蓄水池,问从s到t的最大水流量是多少。

这个问题有如下的一些限制:

  • 容量限制:也就是在每条通路上的流量都不能超过其capacity。
  • 平衡条件:除了源点和汇点,其他的点的流入量需要等于流出量。
  • 反对称:v到u的净流量等于u到v的净流量的相反。

问题求解:

方法一、朴素dfs

一种非常朴素的思路是,使用dfs每次寻找s->t的一条通路,然后将这条路上的流量值定义为其中最小的容量值,完成这次运输后,将通路上的所有边的容量值减去流量值,开始下一次的寻找,直到没有通路,完成算法。

这个算法看上去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因为每次都在增加流量直到不能增加为止,可是真的是这样么?

我们看下面的这个例子:

如果第一次dfs到的通路是s - > a - > b - > t,那么这次之后,网络中就再也没有从s - > t的通路了,按照算法的思路,这个网络的最大流就是100,然而,很明显的,这个网络的最大流是200。

因此,简单的使用dfs是不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的,下面的Ford-Fulkerson算法解决了这个问题,而成为了网络流算法中的经典。

方法二、Ford-Fulkerson算法

在上面的例子中出错的原因是a - > b 的实际流量应该是0,但是我们过早的认为他们之间是有流量的,因此封锁了我们最大流继续增大的可能。

一个改进的思路:应能够修改已建立的流网络,使得“不合理”的流量被删掉。

一种实现:对上次dfs 时找到的流量路径上的边,添加一条“反向”边,反向边上的容量等于上次dfs 时找到的该边上的流量,然后再利用“反向”的容量和其他边上剩余的容量寻找路径。

下面我们重新对上面的例子进行分析:

1、第一次dfs依然是s - > a - > b - > t,与上次不同的是,这次我们会添加上反向边。

2、继续在新图上找可能通路,我们这次可以找到另一条流量为100的通路s - > b - > a - > t,从宏观上来看,反向边起到了“取消流”的功能,也可以看成是两条通路的合并。

3、对第二次找到的路径添加反向边,我们发现图中已经没有从s - > t的通路了,于是该网络的最大流就是200。

添加反向边的证明:

构建残余网络时添加反向边a->b,容量是n,增广的时候发现了流量n-k,即新增了n-k的流量。这n-k的流量,从a进,b出,最终流到汇。

现要证明这2n-k的从流量,在原图上确实是可以从源流到汇的。

在原图上可以如下分配流量,则能有2n-k从源流到汇点:

三、Ford-Fulkerson算法

Ford-Fulkerson算法:求最大流的过程,就是不断找到一条源到汇的路径,然后构建残余网络,再在残余网络上寻找新的路径,使 总流量增加,然后形成新的残余网络,再寻找新路径….. 直到某个残余网络上找不到从源到汇的路径为止,最大流就算出来了。

残余网络 (Residual Network):在一个网络流图上,找到一条源到汇的路径(即找到了一个流量)后,对路径上所有的边,其容量都减去此次找到的流量,对路径上所有的边,都添加一条反向边,其容量也等于此次找到的流量,这样得到的新图,就称为原图的“残余网络”。

增广路径: 每次寻找新流量并构造新残余网络的过程,就叫做寻找流量的“增广路径”,也叫“增广”。

算法时间复杂度分析:现在假设每条边 的容量都是整数,这个算法每次都能将流至少增加1。由于整个网络的流量最多不超过  图中所有的边的容量和C,从而算法会结束现在来看复杂度找增广路径的算法可以用dfs,复杂度为O(V + E)。dfs最多运行C次所以时间复杂度为C*(V + E) =C * V ^ 2。

四、Edmonds-Karp算法

这个算法实现很简单但是注意到在图中C可能很大很大,比如说下面这张图,如果运气不好 这种图会让你的程序执行200次dfs,虽然实际上最少只要2次我们就能得到最大流。为了避免这个问题,我们每次在寻找增广路径的时候都按照bfs进行寻找,而不是按照dfs进行寻找,这就是Edmonds-Karp最短增广路算法。

时间复杂度:已经证明这种算法的复杂度上限为O(V*E^2)。

import java.util.Arrays;
import java.util.LinkedList;
import java.util.Queue;
import java.util.Scanner;


// POJ 1273
public class EdmondsKarp {
    static int[][] G = new int[300][300];
    static boolean[] visited = new boolean[300];
    static int[] pre = new int[300];
    static int v;
    static int e;

    static int augmentRoute() {
        Arrays.fill(visited, false);
        Arrays.fill(pre, 0);
        Queue<Integer> queue = new LinkedList<Integer>();
        queue.add(1);
        boolean flag = false;
        while (!queue.isEmpty()) {
            int cur = queue.poll();
            visited[cur] = true;
            for (int i = 1; i <= v; i++) {
                if (i == cur) continue;
                if (G[cur][i] != 0 && !visited[i]) {
                    pre[i] = cur;
                    if (i == v) {
                        flag = true;
                        queue.clear();
                        break;
                    }
                    else queue.add(i);
                }
            }
        }

        if (!flag) return 0;

        int minFlow = Integer.MAX_VALUE;
        int tmp = v;
        while (pre[tmp] != 0) {
            minFlow = Math.min(minFlow, G[pre[tmp]][tmp]);
            tmp = pre[tmp];
        }

        tmp = v;
        while (pre[tmp] != 0) {
            G[pre[tmp]][tmp] -= minFlow;
            G[tmp][pre[tmp]] += minFlow;
            tmp = pre[tmp];
        }
        return minFlow;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canner sc = new Scanner(System.in);
        while (sc.hasNext()) {
            int res = 0;
            for (int i = 0; i < G.length; i++) {
                Arrays.fill(G[i], 0);
            }
            e = sc.nextInt();
            v = sc.nextInt();
            int s, t, c;
            for (int i = 0; i < e; i++) {
                s = sc.nextInt();
                t = sc.nextInt();
                c = sc.nextInt();
                G[s][t] += c;
            }
            int aug;
            while ((aug = augmentRoute()) != 0) {
                res += aug;
            }

            System.out.println(res);
        }
    }
}

五、Dinic算法

Edmonds-Karp已经是一种很不错的改进方案了,但是每次生成一条增广路径都需要对s到t调用BFS,如果能在一次增广的过程中,寻找到多条增广路径,就可以进一步提高算法的运行效率。

Dinic算法就是使用了BFS + DFS达到了以上的思路,完成了算法复杂度的进一步下降。

时间复杂度:O(V^2 * E)

算法流程:

1、使用BFS对残余网络进行分层,在分层时,只要进行到汇点的层次数被算出即可停止,因为按照该DFS的规则,和汇点同层或更下一层的节点,是不可能走到汇点的。

2、分完层后,从源点开始,用DFS从前一层向后一层反复寻找增广路(即要求DFS的每一步都必须要走到下一层的节点)。

3、DFS过程中,要是碰到了汇点,则说明找到了一条增广路径。此时要增加总流量的值,消减路径上各边的容量,并添加反向边,即所谓的进行增广。

4、DFS找到一条增广路径后,并不立即结束,而是回溯后继续DFS寻找下一个增广路径。回溯到的结点满足以下的条件:

  1) DFS搜索树的树边(u,v)上的容量已经变成0。即刚刚找到的增广路径上所增加的流量,等于(u,v)本次增广前的容量。(DFS的过程中,是从u走到更下层的v的)
  2) u是满足条件 1)的最上层的节点。

5、如果回溯到源点而且无法继续往下走了,DFS结束。因此,一次DFS过程中,可以找到多条增广路径。
6、DFS结束后,对残余网络再次进行分层,然后再进行DFS当残余网络的分层操作无法算出汇点的层次(即BFS到达不了汇点)时,算法结束,最大流求出。
一般用栈实现DFS,这样就能从栈中提取出增广路径。

// POJ 1273
public class Dinic { static int[][] G = new int[300][300]; static boolean[] visited = new boolean[300]; static int[] layer = new int[300]; static int v; static int e; static boolean countLayer() { int depth = 0; Arrays.fill(layer, -1); layer[1] = 0; Queue<Integer> queue = new LinkedList<Integer>(); queue.add(1); while (!queue.isEmpty()) { int cur = queue.poll(); for (int i = 1; i <= v; i++) { if (G[cur][i] > 0 && layer[i] == -1) { layer[i] = layer[cur] + 1; if (i == v) { queue.clear(); return true; } queue.add(i); } } } return false; } static int dinic() { int res = 0; List<Integer> stack = new ArrayList<Integer>(); while (countLayer()) { stack.add(1); Arrays.fill(visited, false); visited[1] = true; while (!stack.isEmpty()) { int cur = stack.get(stack.size() - 1); if (cur == v) { int minFlow = Integer.MAX_VALUE; int minS = Integer.MAX_VALUE; for (int i = 1; i < stack.size(); i++) { int tmps = stack.get(i - 1); int tmpe = stack.get(i); if (minFlow > G[tmps][tmpe]) { minFlow = G[tmps][tmpe]; minS = tmps; } } // 生成残余网络 for (int i = 1; i < stack.size(); i++) { int tmps = stack.get(i - 1); int tmpe = stack.get(i); G[tmps][tmpe] -= minFlow; G[tmpe][tmps] += minFlow; } // 退栈到minS while (!stack.isEmpty() && stack.get(stack.size() - 1) != minS) { stack.remove(stack.size() - 1); } res += minFlow; } else { int i; for (i = 1; i <= v; i++) { if (G[cur][i] > 0 && layer[i] == layer[cur] + 1 && !visited[i]) { visited[i] = true; stack.add(i); break; } } if (i > v) { stack.remove(stack.size() - 1); } } } } return res;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canner sc = new Scanner(System.in); while (sc.hasNext()) { for (int i = 0; i < G.length; i++) { Arrays.fill(G[i], 0); } e = sc.nextInt(); v = sc.nextInt(); int s, t, c; for (int i = 0; i < e; i++) { s = sc.nextInt(); t = sc.nextInt(); c = sc.nextInt(); G[s][t] += c; } System.out.println(dinic()); } } }

六、最小费用最大流

问题描述:

设有一个网络图 G(V,E) , V={s,a,b,c,…,s ’},E 中的每条边 (i,j) 对应一个容量 c(i,j) 与输送单位流量所需费用a(i,j) 。如有一个运输方案(可行流),流量为 f(i, j) ,则最小费用最大流问题就是这样一个求极值问题:

其中 F 为 G 的最大流的集合,即在最大流中寻找一个费用最小的最大流。

算法流程: 

反复用spfa算法做源到汇的最短路进行增广,边权值为边上单位费用。反向边上的单位费用是负的。直到无法增广,即为找到最小费用最大流。
成立原因:每次增广时,每增加1个流量,所增加的费用都是最小的。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hyserendipity/p/8560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