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ows与linux换行规则

在计算机还没有出现之前,有一种叫做电传打字机(Teletype Model 33)的玩意,每秒钟可以打10个字符。但是它有一个问题,就是打完一行换行的时候,要用去0.2秒,正好可以打两个字符。要是在这0.2秒里面,又有新的字符传过来,那么这个字符将丢失。

于是,研制人员想了个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就是在每行后面加两个表示结束的字符。一个叫做"回车"(Carriage Return),告诉打字机把打印头定位在左边界;另一个叫做"换行"(Linefeed),告诉打字机把纸向下移一行。

这就是"换行"和"回车"的来历,从它们的英语名字上也可以看出一二。

后来,计算机发明了,这两个概念也就被般到了计算机上。那时,存储器很贵,一些科学家认为在每行结尾加两个字符太浪费了,加一个就可以。于是,就出现了分歧。

Unix系统里,每行结尾只有"<换行>",即" ";Windows系统里面,每行结尾是"<回车><换行>",即" ";Mac系统里,每行结尾是"<回车>"。一个直接后果是,Unix/Mac系统下的文件在Windows里打开的话,所有文字会变成一行;而Windows里的文件在Unix/Mac下打开的话,在每行的结尾可能会多出一个^M符号。在这,只比较windows和unix,不比较Mac。

例:在windows上新建文件,查看ASCII值

this
is
a
test

用UltraEdit打开查看ASCII码,可见换行有两个字符'0D''0A',查ASCII表得知‘0D’=CR(也就是回车(Ctrl/M)),‘0A’=LF(也就是换行(Ctrl/J))。在文本中显示不出来,所以就显示'..'。但是最后一行test后面却什么都没有。如下图。

在linux中显示

vbird@Ubuntu1604:~$ cat -An win.txt    //^M就是回车符 $就是换行符
     1  this^M$
     2  is^M$
     3  a^M$
     4  testvbird@Ubuntu1604:~$    //由于windows新建文本,最后一行不会自动添加回车符或换行符,所以"test"与"vbird@Ubuntu1604:~$"显示在同一行中。

例:在linux上新建文件,查看ASCII值

用UltraEdit打开查看ASCII码,可见换行只有1个字符'0A',查ASCII表得知‘0A’=LF(也就是换行(Ctrl/J))。在文本中显示不出来,所以就显示'.'。最后一行与windows不同,windows新建的文本,最后一行没有换行或回车,linux新建的文件,最后一行还会添加1个换行符。如下图。

vbird@Ubuntu1604:~$ cat -An unix.txt   //$就是换行符
     1  this$
     2  is$
     3  a$
     4  test$        //由于linux新建文本,最后一行会自动添加换行符,所以"test"与"vbird@Ubuntu1604:~$"显示在不同行中。
vbird@Ubuntu1604:~$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hwli/p/9638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