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sts.allow和hosts.deny文件

  之前想通过外部主机访问自己主机上的VMWare虚拟机,使用了VMWare的NAT端口映射,经过一番尝试,算是成功了,总结一下。

  VMWare NAT端口映射就可以将虚拟机上的服务映射成自己主机上的端口,以供外部访问。不过需要主机上的windows系统开放相应的防火墙,windows的资料查起来比较困难,使用价值也不大,所以没有深究,目前直接关闭防火墙,以后有真正的需求再认真研究。

  当然虚拟机上CentOS的防火墙也必须打开,这个好像默认就是打开的(至少sshd的22端口是打开的),然后发现还是访问不了,查了一下资料,需要配置一下/etc/hosts.allow文件。终于到了正题,hosts.allow和hosts.deny,这两个文件是什么?

  CentO系统中提供一个叫TCP Wrapper的机制,是在防火墙之后的一道安全控制屏障,任何访问如果通过不了防火墙,那就没戏,通过了防火墙还得经过TCP Wrapper的考验。详情参考:https://access.redhat.com/documentation/en-US/Red_Hat_Enterprise_Linux/3/html/Reference_Guide/ch-tcpwrappers.html。这里是官方的比较详细的说明。总结起来大该是如下几点:

  1) TCPWrapper只针对系统中的网络服务,比如sshd,sendmail,vsftpd等等(/etc/rc.d/init.d/目录下的服务)。

  2) TCPWrapper由/usr/lib/libwrap.a实现,代码中使用libwrap.a的服务才会启动hosts.allow和hosts.deny。通过strings -f <service-program> | grep hosts_access可以大致确定制定服务是否使用TCPWrapper。

  3) 大概的流程如下图,其中xinetd也是一个网络服务。

    

  4)TCPWrapper只是在建立连接的时候起控制作用,连接一旦建立,TCPWrapper不会再进行干涉。

  为什么有了防火墙还要搞这么个东西,功能感觉防火墙都能做啊有木有。原因我不太懂,但是看了hosts.allow和hosts.deny的规则大概就懂了,其实这是一个更高层次访问控制,就是说防火墙控制太细了,同时也比较麻烦,我本人就不太熟悉防火墙的细节,以前看过一点,根本记不住。但是hosts.allow和hosts.deny这个规则分分钟记住啊。先来个例子:

 

  这个是host.allow里面的东西,意思是a) allow 192.168.171.129访问本机的sshd服务,b)deny 192.168.171.1访问本机的sshd服务,c)allow 192.168.171.1访问本机的sshd服务。意思很清晰,语法也很简单是不是?

  相信很多同学也能看出语法规则,就是<服务名>:<主机描述>:allow/deny。本人对这个语法也只是初步了解,可能有更复杂的用法,这个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参考之前给出的官方文档链接。这里给出以下几点说明,希望对新接触的同学有点帮助。

  1) 服务名是/etc/rc.d/init.d/目录下的网络服务名,而且是服务的执行文件的名字,如sshd。

  2) 主机描述可以比较自由,比如192.168.*.*,还有ALL,大家应该懂是什么意思,我就不描述了。其他很灵活的用法请参考官方文档。

  3) 上面c中没有指出是allow/deny,为什么是allow?没有细看说明,根据我的实验,在hosts.allow中不指定就是默认allow,hosts.deny中默认是deny。

  4) 原则上建议hosts.allow中定义allow规则,hosts.deny中定义deny规则,但是这个不是强制的。可以在hosts.allow中定deny规则,也可以在hosts.deny中定义allow规则。

  5) 规则的优先顺序为先hosts.allow再hosts.deny,每个文件中由上至下,一旦匹配一条规则,则停止匹配。上面的例子192.168.171.1就会被sshd deny掉,因为deny规则在前,allow规则在后。有些资料说先allow规则再deny规则是不对的,估计是英文水平一般,直接翻译的,断章取义害死人啊。

  是不是很简单实用?好了,骚年,赶紧动手试一试吧。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hujichen/p/5373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