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的基本操作以及info命令

1. Redis 配置文件位置查询

    在redis内部执行命令: CONFIG GET * 

    一般情况下配置文件叫:redis.conf

2. ps -ef | grep redis-server 可以查看 redis进程,以及可以查看到安装路径等信息

3. redis key值获取

    keys * 获取当前数据下所有KEY值

    get  key  

  select 2 切换到第二个数据库

4. info命令

    转自:http://www.runoob.com/redis/server-info.html

    info server   :  一般 Redis 服务器信息,包含以下域:

    info clients      表示已连接客户端信息 包含以下内容

  • connected_clients           已连接客户端的数量(不包括通过从属服务器连接的客户端)
  • client_longest_output_list        当前连接的客户端当中,最长的输出列表
  • client_longest_input_buf          当前连接的客户端当中,最大输入缓存
  • blocked_clients            正在等待阻塞命令(BLPOP、BRPOP、BRPOPLPUSH)的客户端的数量

  info cpu    CPU 计算量统计信息

     info mem             内存信息,包含以下:

  • used_memory : 由 Redis 分配器分配的内存总量,以字节(byte)为单位
  • used_memory_human : 以人类可读的格式返回 Redis 分配的内存总量
  • used_memory_rss : 从操作系统的角度,返回 Redis 已分配的内存总量(俗称常驻集大小)。这个值和 top 、 ps 等命令的输出一致。
  • used_memory_peak : Redis 的内存消耗峰值(以字节为单位)
  • used_memory_peak_human : 以人类可读的格式返回 Redis 的内存消耗峰值
  • used_memory_lua : Lua 引擎所使用的内存大小(以字节为单位)
  • mem_fragmentation_ratio : used_memory_rss 和 used_memory 之间的比率
  • mem_allocator : 在编译时指定的, Redis 所使用的内存分配器。可以是 libc 、 jemalloc 或者 tcmalloc 。

    在理想情况下, used_memory_rss 的值应该只比 used_memory 稍微高一点儿。

    当 rss > used ,且两者的值相差较大时,表示存在(内部或外部的)内存碎片。

    内存碎片的比率可以通过 mem_fragmentation_ratio 的值看出。

    当 used > rss 时,表示 Redis 的部分内存被操作系统换出到交换空间了,在这种情况下,操作可能会产生明显的延迟。

    当 Redis 释放内存时,分配器可能会,也可能不会,将内存返还给操作系统。

    如果 Redis 释放了内存,却没有将内存返还给操作系统,那么 used_memory 的值可能和操作系统显示的 Redis 内存占用并不一致。

    查看 used_memory_peak 的值可以验证这种情况是否发生

  

  info persistence     RDB 和 AOF 的相关信息

  info stats : 一般统计信息

  info replication : 主/从复制信息

  info commandstats    Redis 命令统计信息

  info cluster    Redis 集群信息

  info keyspace     redis 数据库相关的统计信息

5. slow log get 10    慢查询语句, 在上一个节中有讲过

     http://www.cnblogs.com/huamei2008/p/8850047.html

6.  Redis自身性能压测:

   命令:

  redis-benchmark -p 6379 -c 20000 -n 50000

    -h 表示IP

    -p 表示端口

    -c 表示连接数

    -n表示请求数

    -t 后面跟请求方式, 如get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huamei2008/p/8850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