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泡点药酒,强身延寿活脑!

喝补酒是中国民间最常见的进补方法。自古以来,药酒就被称为“百药之长”。啜一口气味醇正、芳香浓郁的药酒,既没有“良药苦口”的烦恼,又没有打针输液的痛苦,还可解馋过瘾,可谓一举多得。泡药酒的酒也分寒热两种,白酒属热性,例如老白干、二锅头、茅台等,黄酒则属凉性,例如绍兴黄酒等。药材的药性也是寒热分明,例如属凉寒性的药有三黄(黄连、黄芩、黄柏)、灵芝、百合、贝母、龟板、鳖甲等,属温热性的药有附子、干姜、肉桂、人参、鹿茸、虎鞭等。
  中医认为,阳热体质的人适合喝阴虚的酒,即凉性酒泡凉性药材,而阴虚体质的人则适合饮用阳热的酒,即热性酒泡热性药材,寒热和谐才能达到补养身体的目的。 喝补酒是中国民间最常见的进补方法。自古以来,药酒就被称为“百药之长”。啜一口气味醇正、芳香浓郁的药酒,既没有“良药苦口”的烦恼,又没有打针输液的痛苦,还可解馋过瘾,可谓一举多得。泡药酒的酒也分寒热两种,白酒属热性,例如老白干、二锅头、茅台等,黄酒则属凉性,例如绍兴黄酒等。药材的药性也是寒热分明,例如属凉寒性的药有三黄(黄连、黄芩、黄柏)、灵芝、百合、贝母、龟板、鳖甲等,属温热性的药有附子、干姜、肉桂、人参、鹿茸、虎鞭等。
  中医认为,阳热体质的人适合喝阴虚的酒,即凉性酒泡凉性药材,而阴虚体质的人则适合饮用阳热的酒,即热性酒泡热性药材,寒热和谐才能达到补养身体的目的。

药典规定,没有特殊要求白酒 不过实际中,一般用两种,一是米酒,黄酒类,度数较低,常用药酒同制时,就是药和米掺在一起做成,二是白酒,常用做泡药酒,作用多行气活血补虚,度数较高,一般有应低于55度在65度以内,泡酒时间为15--100天

药酒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极广,家庭自备药酒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用来泡药酒的白酒度数不宜过高。因为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有的易溶于水,有的易溶于酒,如果酒的度数过高,虽然可以增加酒精溶性成分的析出,但不利于水溶性成分的溶解。一般而言,泡药酒的白酒度数在50度左右最佳。因为50度左右的酒在浸泡过程中能在很大的程度上杀灭中草药粘附的病菌以及有害的微生物、寄生虫及虫卵。使之安全饮用。
  其次,泡药酒时应将动植物药材分别浸泡,服用时再将泡好的药酒混合均匀。这是因为动物药材中含有丰富的脂肪和蛋白质,其药性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泡出来;而植物药材中的有效成分能迅速溶解于水或酒精中。分开浸泡,便于掌握浸泡时间。
  其三,泡药酒不宜用塑料制品,因为塑料制品中的有害物质容易溶解于酒里,对人体造成危害。最好用陶瓷或玻璃瓶子。同时,泡药酒还应尽量避免阳光照射或灼热逼烤。
  其四,服用药酒时,不宜加糖或冰糖,以免影响药效,最好加一点蜜糖,因为蜜糖性温和,加入药酒后不仅可以减少药酒对肠胃的刺激,还有利于保持和提高药效。

 
 
药酒的浸泡加工涉及到药材的选择和具体的加工工艺以及看色矫味等问题,这些问题处理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药酒的保健效果,应认真对待。    一般来说,浸泡滋补类药酒,宜选择乙醇含量稍低一些的酒,如黄酒或低度白酒。将已选好的药材用纱布包裹或散放于带盖的陶瓷罐及带塞的玻璃罐等容器中,按照处方要求的比例加入白酒或黄酒,密封共浸泡。    浸泡期间从开始的第1周算起,要每日晃动或搅拌1次,待1周以后可改为每周振动或搅拌1次,一般认为,晃动或搅拌的次数愈频,其浸出的药酒效果则愈好。浸泡时间一般以30天为好,若以1个月为准或浸泡更长时间,效果会更好。浸泡好以后即可过滤饮用。所剩药渣仍可再加原泡酒量的一半进行再次浸泡,以充分发挥被浸泡药材的药用效果。在饮用时,若因药酒辛辣味和药味太浓,可适量加入冰糖与蜂蜜用以矫味。如果不能饮用白酒,可根据自己的爱好选用低度米酒、葡萄酒或其它果酒作为基酒进行浸泡。  黄酒属于酿造酒,酒度一般为15度左右。黄酒,原意是黄颜色的酒,但黄酒的颜色并不总是黄色的,也有黑色的,红色的。黄酒实际上是指用谷物酿成的酒,以粮食为原料的酿造酒(不包括蒸馏的烧酒),都可归于黄酒类, 炮制药酒使用质量优等的酒为佳。以白酒为例,好的白酒应是无色透明,不混浊,无沉淀物,气味芳香,口味甘醇浓烈。而黄酒的质量则要求色黄褐而透明,气味浓郁淳厚,口感柔和爽口。制作药酒时,根据所需药酒的性能和功效,把握好酒的浓度,十分重要。如果酒的浓度过高,药物中的水分容易被渗出,而药质变硬,有效成分反而难以溶解析出。如果酒的浓度过低,则药物可能因吸收水分而体积膨胀,同时一些苦味质及杂质等易被溶出,影响药酒的气味。一般来说,配制滋补类药酒时,应用的原料酒的浓度可以低一些;配制祛风湿,、活气血、疏经络的药酒,则原料酒的浓度可高些。 
  
用中药泡酒 药、酒比例1:3最好

泡药酒方法。被誉为“河南小药王”的河南中医学院三附院侯士良教授如是说。
  药借酒力药效更强   侯士良教授说,目前药酒分两类,一类是有完整国家药监部门批号,统一名称,经过严格加工程序,有严格药量、酒量比例的药酒,如风湿酒、国公酒等。另一种是由个人喜好,根据自身情况自泡的药酒。   药与酒相遇,酒劲会更大,而药借酒力,药效会更强。   侯士良教授说,中药要靠浸、泡等方法把有效成分析出,只有这样中药才能起到更好的作用。但是绝大多数植物药中有脂溶性物质和挥发油、生物碱等成分,如果仅用水等无机物浸泡,不能达到析出的目的,而酒则是有机物,可把中药中脂溶性物质和挥发油、生物碱等成分有效析出,以使药效发挥到极致,特别是治疗风湿的药物,制作成药酒的效果更好。
  泡药酒不要选曲酒   除啤酒、红酒外,所有的饮用酒,如白酒、黄酒都可用来泡药。   酒的度数越高,酒对药物的溶出速度越快。如果药物中没有特殊矿石类药物,或者不是用黄酒泡的治疗妇科病的药酒,一般情况下自泡酒之日起,向后推算7~10天即可饮用。   不同的酒对疗效影响不大,一般根据个人喜好选取酒的度数和气味。酒量小者,可选38度左右的低度酒;酒量大者可选52度左右的高度酒。   通常不选曲酒,因为曲酒是由酒曲发酵而成,其含有的酒曲香会和药物的气味混合,产生怪味。而老白干和黄酒与药材混合后气味清淡。   本草国药馆高志军药师说,如果饮用药酒较急切,酒量较小者,可先选用度数高的白酒进行浸泡,泡好后再倒入适量纯净水以稀释药酒度数。此时药酒里有可能会有沉淀物,但只要不是絮状物,便属正常现象,只管饮用不必担心。   如果感觉药酒口味古怪难以接受,可像马德华那样在药酒里放入适量的蜂蜜,也可放入红糖、姜汁,这些做法都可使药酒更好喝、更爽口。
  泡酒用药不能随意   家庭药酒的“配料”有很大自由性,用什么药,用多少药常常是自作主张。侯教授提醒,在制作药酒前,一定要咨询中医、中药师,以免对身体造成伤害。在个人选择中药泡酒时,马钱子、附子等毒性较大的中药不能成为泡药酒的药材。   除了一些“禁用”中药外,药、酒的比例也是大家需要注意的问题,一般酒量应该是药(膨胀较大的药品除外)的3倍。
  药酒独酌最好   侯士良提醒,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的人,也不要饮用药酒;不要把药酒拿到酒桌上与朋友同饮,一方面你泡的药酒不一定适合酒桌上的朋友,另一方面酒桌上饮酒的量容易失控,而药酒非同一般白酒,喝多了容易出意外。因为酒和药混合后,酒劲会加大,如果平时能喝半杯酒,对于药酒,就只能喝一口。   泡药酒者,最好的办法是在家里吃饭时拿出来独自小酌,既达到了保健目的,又解了酒馋。

人参、枸杞子、蛤蚧等滋阴壮阳的中药泡白酒
药酒的泡法与宜忌
  中药泡酒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内经素问》载有“上古圣人作汤液醪醴”,“醪醴”就是治病的药酒。时至今日,药酒仍在广泛使用。
  药酒又名酒剂,系用白酒浸提药材而得到的澄明液体制剂,多供内服,少数作外用,也有些药酒内服与外用兼有效。为了矫味,药酒也常酌加适量的冰糖或蜂蜜。
  药酒的制作有冷浸、热浸、渗漉和回流热浸四种方法。民间通常采用冷浸法,即将药材与白酒共置于密闭的容器内,室温下浸泡,定期搅拌,一般浸渍30天以上。
  由于酒本身有行血活络的功效,易于吸收和发散,因此药酒通常用于风寒湿痹,具有祛风活血、止痛散淤的功能。常见的有舒筋活络酒、胡蜂酒、国公酒、三两半药酒、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等(以上均为《中国药典》所收载)。此类药酒严禁孕妇服用,即便是外用,也严禁涂搽腹部,以免引起流产。
  此外,酒精是很好的溶媒,对药材可以提取出较高比例的成分,民间习惯用贵重药材浸泡药酒,用于滋阴补肾、养血固精。常见的有参茸酒、三鞭酒、人参酒等。
  值得注意的是,市售的药酒都有固定配方,符合中医方药理论。这一方面,老百姓往往重视不够,经常随意调配中药,浸泡药酒饮用,配方的不合理会使药酒失去原有的功效,饮用无益,严重的还可能引起中毒。自己浸泡药酒,应该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调配处方,并按照一定比例添加白酒,一般为1:4~1:30。
  浸泡药酒所用白酒的酒精含量通常为50~60%。因为含有高浓度的酒精,会刺激消化道,加快血行速度,增加心脏负担,抑制甲状腺素分泌等,所以药酒不适合高血压、心脏病、胃溃疡、支气管炎、哮喘患者等服用,也不适合儿童、孕妇服用。另外,服用其他药物的同时,也应该避免饮用药酒。
  李时珍说:“酒,天之美禄也。少饮则和血行气,壮神御寒,消愁遣兴,痛饮则伤神耗血,损胃亡精,生痰动火,此物损益兼行。药酒亦然。”可见药酒虽好,但必须适度饮用,一般以一日2~3次、一次10~50毫升为宜,切不可过量饮用。孙思邈说:“冬服药酒二三剂,立春即止,此法终身常尔,则百病不生。”说明冬季是饮用药酒的最佳时节,尤其对于中老年人。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hnyei/p/2383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