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 PRO的知识结构

原创作品,允许转载,转载时请务必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 原始出处 、作者信息和本声明。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http://z00w00.blog.51cto.com/515114/522039

我一直想帮助新入行的朋友建立一个知识结构,但是一直也没有想好怎么写。在我之前的文章中,我曾提到了,从事计算机IT PRO,需要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这方面的文章,估计介绍的很少,需要作者丰富的行业阅历。在这方面,本人也觉得资历不够,不过还是想写一写,算是抛砖引玉吧。

首先给从事计算机的工作来一个分类。根据医学家的介绍,人的大脑实际上是两半,左脑控制逻辑和语言,右脑控制感知和创造。好了,回到我们的正题,计算机工作我也分为2种,一种是逻辑设计,一种是感知设计。关于后一种,就是以美工为主的人,通常我们说的美术设计人员。这类人一般不属于计算机专业类。前一种又分为开发设计,和管理类。IT PRO就属于后一种。好了,我们慢慢开始正题了,IT PRO需要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取决于你要从事什么类的岗位工作。一下知识对IT PRO的技术做一个简单的分类。

一、网络技术类的知识结构。毫无疑问思科公司是全球领先的网络技术公司。以它的认证系统为依据,如果要从事网络技术的工作,就要建立这类的知识结构。按照实际网络通信TCP/IP协议集网络被划分为4层。网络技术基本上都在下三层活动,物理层、网络层和传输层。关于最上层的应用层,考虑的很少。关于网络技术的书籍和资料,思科出版的读物是最权威,最全面和最系统的。所以如果想学习这个方向的技术,购买思科的教程去学习是一个比较不错的选择。关于官方教程,可能有些人会有异议。在这里我不想做过多的辩解。在这里我主要想提示一点的是。产品和技术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思科的教程除了传授网络技术原理和知识的同时,还融合了自己的产品,很多一些实例化的实施和解决方案,是和其产品分不开的。为此我强烈建议大家一定要努力去把这两者分开,不管这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因为毕竟网络设备还没有到思科一统天下的时候(实际上也永远不会发生)。在掌握网络技术原理的同时,多多去了解和学习其它网络设备,比如华为的设备或者其它的设备。也许大家需要花费一点时间,但是这是有好处的。因为你就职的企业未必就使用思科的产品,当你的企业使用其它的产品时,你不会因此而手忙脚乱,也不会成为井底之青蛙。具体的实施方案是应用在产品上,对产品不熟悉,甚至不知道,那结果恐怕是可很怕的。

网路技术类知识结构的纵深。网络规模越大,网络拓扑会越复杂,网络实施起来也越困难。更多的设备,更多的知识需求,更多的策略和配置,维护以及管理,造就了技术层次的出现。传统的按照思科的认证来划分层次是比较直观的 CCNA-CCNP-CCIE

中小企业、初级需求:CCNA-CCNP

大型企业、高级需求:CCNP-CCIE

骨干网络(比如一些电信等服务商 CCIE或同等技术层次)

二、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知识结构。微软--作为巨头级的软件公司,微软开发的软件太多了。不过与我们不相关的产品我们不考虑。比如开发软件。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作为微软的旗舰产品,WINDOWS操作系统就是一个起点。由于操作系统软件的特殊性,造就了系统平台这个概念。对于桌面型应用,WINDOWS操作系统几乎占据了绝大部分的江山。当我们把个人计算机从多功能的特性中剥离掉生活的需求,那么只剩下了企业工作需求这一部分来考虑。我们把操作系统加上一些微软开发服务软件,就组成了企业需求的信息化管理模块。从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角度来看,我们必须有一个机制来管理企业员工所使用的终端(个人用计算机)还包括一些共享的工作站机器(服务器)。要解决这个问题的第一步,就是要熟悉微软的操作系统。当然仅仅掌握一个WINDOWS操作系统,如果你对外人说,可能会遭到业内人士包括非业内人士的耻笑。你需要做的是把企业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集中的管理,那么第二步就是掌握微软的AD(活动目录)组件了。关于活动目录的功能,和一些具体的步骤,在这里就不多讲了。因为内容太多,也不符合主题。请大家自行参考相关书籍。整合资源和集中管理是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一个核心问题,但AD显然不是万能的,当我们需求更多的应用时,比如让企业内部员工进行通信,管理企业内部员工网络资源的使用,对企业内部软件的管理。就需要在AD的基础上搭建微软开发的其他服务软件了。比如EXCHANGE,ISA,SCCM,SMS等。

企业信息化管理知识结构的纵深。微软有着一整套的产品可以实现企业信息化管理,从而满足从小到大企业的需求。不过必须要知道和印在脑子里的是,微软的大部分产品都是商业软件,这就意味着这些软件都付费后才能使用的。也许有些技术人员觉得这些问题根本不是我们需要关心的。但是你要明白,不是所有的产品都是可以D(这个D就是DAO的拼音,是什么,我想你应该懂的)来使用的,当企业无力支付时,也就表示你无法使用某些产品来解决问题。在实践中限制了你的技术增长。最后说一句我个人的感受。基于微软的技术和产品,在学习过程中理解和认知是比较困难的,而操作和实施相对来说反而容易一点 ,这与下面的开源技术正好相反。

中小企业、初级需求:WINDOWS WINDOWS SERVER产品的熟悉使用 AD的熟练使用

OFFICE产品,EXCHANGE产品。可能会涉及到部分Forefront产品和SharePoint产品或System Center产品。

大型企业、高级需求:基于MS的所有产品,掌握的越多越好。

三、开源软件类知识结构 LINUX

按照我个人的理解开源技术,目前在SERVER领域用的最广泛。特别是基于WEB的,更是开源技术大行其道的地方。当然基于MAIL,存储技术,虚拟化和云计算,开源软件也是喜欢渗透的地方。想要进入这个知识结构,像上面描述一下,必须有一个系统平台做支撑,那么LINUX当仁不让的成为大家首选的学习目标。因为LINUX本身遵守开源协议,所以在旗下就开发出了更多的开源软件。对于新手朋友,我们不妨设想一个有趣的问题?在WIN平台的软件,为什么要么是免费的,要么是收费的,怎么没有开源的呢?呵呵~答案大家自己想。LINUX系统的学习是进入开源领域的大门,但是很多人在大门前徘徊很久,驻足停留了。原因是很多人没有开始思考开源技术知识结构。当把系统熟悉掌握后,发展方向还是两个:要么是开发方向,开发新的开源软件,要么是管理方向,使用这些开源软件。当然具体要使用或开发那些软件,就是要根据你的需求来定了。你想做WEB方面的,就去找这方面的软件。你想做MAIL方面的,就是找这方面的软件。总之,需求什么,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就去找什么方面的软件。

开源软件的纵深。与上面的一和二的知识结构积累方式不同。上面两个都有明确的厂家做底层的产品或是设备的支持。开源软件像是一盘撒沙。各路豪杰纷纷登场,使得我们总结和条理他们很困难。不过还是一条,你掌握的越多,你的水平也就越高。

中小企业、初级需求:LINUX熟练(所谓熟练就是安装,调试,管理,操作LINUX系统)安装开源环境,比如基于WEB的LAMP架构。LVS等。

大企业、高级需求:LINUX精通(定制或编译LINUX )架构开源环境。架构就是设计:在几台机器上搭建什么环境,安装什么软件

 

四、数据库管理知识结构。 数据库对很多企业来说,是企业的核心机密。正所谓,设备有价,数据无价。一台设备坏掉了,可以修,可以换。但是如果数据坏掉了,可能就找不回来了,所以数据的管理是一些企业非常重视的地方。当我们把数据与数据之间关联,形成集合,也就有了数据库,也就有了数据库的管理。广义上数据库的管理工作有很多,安装,维护,安全,调优等都是数据库管理的工作。

数据库管理知识结构的纵深。最初就是日常的管理,比如数据库的备份,数据库故障的处理,数据库的安装。高级的就是数据库的调优(优化),数据库的架构(当有多台数据库的时候,要考虑数据库如何分布)还有就是最困难的灾难性的恢复。数据库产品有很多常见的有MYSQL、 MS SQL、 ORACLE、DB2、MongoDB 不在乎你能掌握多少,而是在意你对这些数据库管理能完成到什么程度。

中小企业、初级需求:安装,日常维护,迁移、备份

大企业、高级需求:调优、架构、灾难恢复

五、存储知识结构。说实话,这个是我最朦胧最不擅长的部分。但是这部分很重要,太重要了,所以必须要说。对于一般企业,数据直接存储在硬盘或磁盘等媒介就OK了。但是对于一些特殊企业或者大企业,存储问题就变的不是那么简单了。海量的数据,分布式的数据如何通过网络从一个节点到达另一个节点。如何保证数据海量数据的存储(一块或几块硬盘恐怕是不行了)

 

存储知识结构纵深。初级了解简单的存储技术,然后是例如RAID的阵列技术,到后面就是NAS和SAN技术了。

中小企业、初级需求:DAS存储 部分需要NAS

大企业、高级需求:DAS、NAS、SAN、容灾、云存储

五、虚拟化知识结构。虚拟化技术如今开始逐渐成熟,虚拟化的应用也越来越高,把虚拟化单独列为一个知识体系结构我觉得还是很有必要的。目前市面上的虚拟化技术按照产品去划分学习,我觉得是比较合适的。主要是VMware的系列产品,微软的Hyper-V 还有思解的Citrix 产品。从应用上分有服务器虚拟化,存储虚拟化,网络虚拟化和桌面虚拟化。按照四个方向和三大产品来定位和学习是不错的选择。

初级需求:虚拟化自身的实现。

高级需求:为别人实现虚拟化服务。

六、企业信息安全知识结构体系。这个体系应该是上面几个体系的部分集合。做安全的人所需要的知识多而且杂。上面我提到的几个体系需要从中提炼出安全需求的知识,然后再加以整合,就是企业信息安全的需求了。

初级需求:企业信息安全的防御

高级需求:企业信息安全的加固,策略优化。

其实以上知识一个简单的分类,对于不同岗位来说,所需要的知识体系可能存在着某种交集。总之一句话,每个人的知识体系不可能完全一样,你所接触的信息,你所在公司的岗位,你对知识的渴求和认知,通过时间的积累,造就了你自己的知识体系。之所以在文中反复强调知识体系这个名词,就是希望大家能够把知识进行集合,像滚雪球一样,而不是像沙子一样处于松散的状态。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思路,能够尽量去解决我们当前的问题。

注:不是说小企业的需求一定是初级的,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希望大家不要被我上面的“中小企业、初级需求”所误导,这是的顿号,是“或”的逻辑

 作者心语:这片文章终于写完了。之前是写了一半就停止了。说实话,对文章的后半部分不很满意,希望各位大牛,高人多多指点,希望能够完善这篇文章,主要还是想帮助一些新入行的朋友。

 

本文出自 “丁胖胖的BLOG” 博客,请务必保留此出处http://z00w00.blog.51cto.com/515114/522039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hnrainll/p/2155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