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学习笔记:vi常用命令

  在Linux系统中常用vi命令进行文本编辑。

  vi命令是UNIX操作系统和类UNIX操作系统中最通用的全屏幕纯文本编辑器。Linux中的vi编辑器叫vim,它是vi的增强版(vi Improved),与vi编辑器完全兼容,而且实现了很多增强功能。

  • 编辑模式:文本的编辑功能(insert mode)
  • 命令模式:文件的操作命令(command mode)

  默认情况下,打开vi编辑器后自动进入命令模式。从编辑模式切换到命令模式使用“esc”键,从命令模式切换到编辑模式使用“A”、“a”、“O”、“o”、“I”、“i”键。

  vi编辑器提供了丰富的内置命令,有些内置命令使用键盘组合键即可完成,有些内置命令则需要以冒号“:”开头输入。


一、最经常使用命令:

vi myfile —— 编辑文件

hjkl —— 光标上下左右

esc —— 返回命令行模式

a —— 光标之后插入

i —— 光标之前插入

o —— 插入下一行

x —— 删除一个字符

X —— 删除前一个字符

dd —— 删除整行

yw —— 复制

p —— 粘贴

u —— 恢复操作

:w filename —— 按指定的文件名保存

:wq —— 保存并退出

:q! —— 强制退出

  注意:
  1.用vi打开文件后,是处于「命令行模式(command mode)」,要切换到「插入模式(Insert mode)」才能够输入文字。切换方法:在「命令行模式(command mode)」下按一下字母「i」就可以进入「插入模式(Insert mode)」,才可以开始输入文字。

  2.编辑好后,需从插入模式切换为命令行模式才能对文件进行保存,切换方法:按「ESC」键。

  3.保存并退出文件:在命令模式下输入:wq即可!(别忘了wq前面的:)  


 二、全部命令:

1.进入vi的命令

vi filename —— 打开或新建文件,并将光标置于第一行首

vi +n filename  —— 打开文件,并将光标置于第n行首

vi + filename  —— 打开文件,并将光标置于最后一行首

vi +/pattern filename —— 打开文件,并将光标置于第一个与pattern匹配的串处

vi -r filename —— 在上次正用vi编辑时发生系统崩溃,恢复filename

vi filename....filename —— 打开多个文件,依次进行编辑

2.移动光标(上下左右箭头也可以,正规的为hjkl)

h —— 左

j —— 下

k —— 上

l —— 右

Ctrl+u —— 向文件首翻半屏

Ctrl+d —— 向文件尾翻半屏

Ctrl+f —— 向文件尾翻一屏

Ctrl+b —— 向文件首翻一屏

0(零) —— 当前行首

G —— 最后一行

$ —— 所在行的行尾

^ —— 所在行的行首

w —— 下个字母的字首

e —— 下个字母的字尾

b —— 上一个字母的字首

3.插入文本

i —— 插入模式,光标前

a —— 插入模式,光标后

o —— 插入模式,下一行行首

r —— 替换光标所在处的字符

R —— 替换光标所到的字符,知道按下“esc”键为止

4.删除文字

x —— 删除光标所在位置后面一个字符

8x —— 删除后面8个字符

X —— 删除光标前面一个字符

8X —— 删除光标前面8个字符

dd —— 删除光标所在行

8dd —— 删除8行

5.复制粘贴

yw —— 将光标所在之处到字尾的字符复制到缓冲区中

5yw —— 复制5个字到缓冲区

yy —— 复制整行

5yy —— 复制6行

p —— 将缓冲区内的字符贴到光标所在位置。注意:所有与“y”有关的复制命令都必须与“p”配合才能完成复制与粘贴功能。

6.恢复上一次操作

u —— 恢复上一个操作,多次按“u”可以执行多次恢复

7.更改

cw —— 更改光标所在处的字到字尾处

5cw —— 更改5个字

8.跳至指定行

ctrl + g —— 列出光标所在行号及百分比

5G —— 移动至第5行行首

9.Last line mode

在处于“command mode”模式下,按“:”进入“last line mode”

:set nu —— 列出行号(set number)

:set nonumber —— 不显示行号

:f —— 显示比例

:#(5) —— 跳到第5行

:/key —— 查找字符,一直按n可以往后搜索

:?key —— 查找字符,一直按n可以往前搜索

:w —— 保存文件

:q —— 退出vi

:q! —— 强制退出vi

:wq —— 保存并退出


END 2018-08-21 16:46:05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hider/p/9512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