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跳棋「LCA+二分答案」

跳跳棋「LCA+二分答案」

题目描述

跳跳棋是在一条数轴上进行的。棋子只能摆在整点上。每个点不能摆超过一个棋子。

我们用跳跳棋来做一个简单的游戏:棋盘上有3颗棋子,分别在(a,b,c)这三个位置。我们要通过最少的跳动把他们的位置移动成(x,y,z)。(棋子是没有区别的)

跳动的规则很简单,任意选一颗棋子,对一颗中轴棋子跳动。跳动后两颗棋子距离不变。一次只允许跳过(1)颗棋子。

写一个程序,首先判断是否可以完成任务。如果可以,输出最少需要的跳动次数。

输入格式

第一行包含三个整数,表示当前棋子的位置(a) (b) (c)。(互不相同)

第二行包含三个整数,表示目标位置(x) (y) (z)。(互不相同)

输出格式

如果无解,输出一行(NO)

如果可以到达,第一行输出(YES),第二行输出最少步数。

输入输出样例

输入 #1

1 2 3
0 3 5

输出 #1

YES
2

说明/提示

(20)% 输入整数的绝对值均不超过(10)

(40)% 输入整数的绝对值均不超过(10000)

(100)% 绝对值不超过(10^{9})


思路分析

声明:本蒟蒻喜欢把东西讲的很详细(因为我不会),所以篇幅有点长

此题神级建模!
——老姚

没有思路

神级建模,暗示看不出来

清华集训,暗示本蒟蒻不配

这题是真滴没想到能扯到(LCA)果断一个特判一个NO骗分就走

  • 这题只有三个棋子,棋子的移动还算比较单一,尽管可以构成数不清的情况,以这个作为一个突破点

  • 假设三颗棋子的初始位置是(x,y,z),棋子的移动情况大体上一共就两种:

    1. 两端向中间跳
    2. 中间向两端跳
  • 不难发现,对于第(2)种情况,棋子的跳动是没有限制的,想跳多远就能跳多远,关键在于第1种情况

  • 针对第(1)种情况,我们设(x)(y)的距离为(d_{1})(y)(z)的距离为(d_{2}),此时可以再划分出三种小情况(注意都是向中间):

    1. (d_{1})>(d_{2}):这时候只能(z)跳到(x)(y)的中间,等价于(y)(z)向左平移(d_{2})个单位长度(注意这里的(xyz)是三个棋子的相对顺序,而不是编号)
    2. (d_{1}<d_{2}):与上述情况相似,(x)跳,等价于(x)(y)向右平移(d_{1})个单位长度
    3. (d_{1}==d_{2}):划~重~点~。不难发现,此时两边的棋子已经无法再向中间跳了,我们将其成为终极状态,再次找到突破点
  • 以这个终极状态为出发点,通过棋子的花式跳动可以跳出许多状态,我们称其为子状态。显而易见的一个性质就是,这个终极状态的任意两个子状态,都可以通过先转化为终极状态,再互相到达彼此的状态

  • 由此,有没有联想到什么??是不是和很像?终极状态就是根节点,而子状态就是这个树上的任意一个节点。那么对于两种棋子的状态是否能互相转化,我们只需要判断其跟节点,即终极状态是否相同即可,只不过每个节点是三个点的坐标的结构体。

  • 那最小步数到这里应该也比较明了了,和判断是否能互相转化的思想类似,只不过不需要跳到终极状态而已,但肯定需要一个相同的中间状态来转化,而且还需要步数最小,那不就是最近公共祖先(LCA)吗?

  • 剩下最后一个问题,数据范围这么大你总不能建一棵树出来吧?那要怎么收敛状态?考虑转移过程,对于像(1,2,1e9)这种数据,我们其实可以一下处理出跳的次数的,在这种情况下,每一次跳的距离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可以求出连续跳 (k=(d_{2}−1)/d_{1}) 次后 (d_{1}>=d_{2})(记得-1,否则可能重合)

  • 那么公共祖先就可以在这个数轴上二分枚举了,这道题基本解决


细节见代码

Code

#include<cstdio>
#include<cstring>
#include<cmath>
#include<algorithm>
using namespace std;
inline int read(){
	int x = 0,f = 1;
	char ch = getchar();
	while(ch<'0'||ch>'9'){if(ch=='-')f=-1;ch=getchar();}
	while(ch>='0'&&ch<='9'){x = (x<<1)+(x<<3)+(ch^48);ch = getchar();}
	return x*f;
}
const int inf = 0x3f3f3f3f;
struct Node{
	int x,y,z;
	void Init(){
		x = read(),y = read(),z = read();
		if(x>y)swap(x,y); //记得维护顺序
		if(x>z)swap(x,z);
		if(y>z)swap(y,z);
	}
}a,b,ra,rb;
bool check(Node u,Node v){ //判断终极状态相同与否
	return u.x==v.x&&u.y==v.y&&u.z==v.z;
}
int step,k;
Node getroot(Node t,int s){ //转移到终极状态,s表示距离,step表示跳的步数
	for(step=0;s;step+=k){
		int d1 = t.y-t.x,d2 = t.z-t.y;
		if(d1==d2)return t;
		if(d1<d2){
			k = min((d2-1)/d1,s); //跳多些
			t.x+=k*d1,t.y+=k*d1;
			s-=k;
		}
		else{
			k = min((d1-1)/d2,s);
			t.z -= k*d2,t.y-=k*d2;
			s-=k;
		}
	}
	return t;
}
int main(){
	a.Init(),b.Init();
	ra = getroot(a,inf);
	int step1 = step;
	rb = getroot(b,inf);
	int step2 = step;
	if(!check(ra,rb)){ //不同
		printf("NO
");
		return 0;
	}
	if(step1<step2){ //一般求LCA的思想,先让远的先跳
		swap(a,b);
		swap(step1,step2);	
	}
	a = getroot(a,step1-step2);//跳到相同位置再一起跳
	int l = 0,r = step2;
	while(l<r){
		int mid = (l+r)>>1; //枚举到祖先的距离,一起跳
		if(check(getroot(a,mid),getroot(b,mid)))r = mid;
		else l = mid+1;
	}
	printf("YES
%d
",(l<<1)+step1-step2);//记得×2和加上a先跳的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hhhhalo/p/13374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