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W微功率放大器

电路结构

电路摘自《晶体管电路设计(上)》。

电路采用+5V单电源供电,两级结构。Tr1构成共射极放大电路作为电压放大级;Tr3,Tr4构成推挽的射极跟随器作为输出级;Tr2作为射极跟随器的偏置电路,具有温度补偿作用。无负反馈。

参数计算

确定电源电压

负载(假设带8Ω负载)上的电压为:

 

假设输入信号为正弦波,输出波形的峰-峰值为:

图中计算为4.4V,书中建议将电源电压设定为比这个电压高出个几伏(考虑晶体管饱和压降,射极跟随器电阻压降等)。

不过作为微小功率放大器,将电压设定为5V也可以吧。

确定共射极放大电路的工作点

原则是将共射极放大电路的集电极电流设定为远大于射极跟随器的基极电流。

8Ω负载输出0.3W功率时,负载电流最大值为:

假设Tr3,Tr4的β=100,其基极电流大约2.8mA,于是可以将Tr1的集电极电流设定为10mA(或者更大)。

Tr1的基极电流可由其射极电阻决定,也就是图中的两个20Ω电阻,书中建议一帮将共射管的射极电压设定为2V(考虑温度效应)。

但是这里要想在输出得到4.4V的峰峰值电压输出信号,Tr1的射极电压也就不能高于0.6V了,图中取0.4V。

那么Tr1的射极电阻为:

Tr1的射极电压为0.4V,那么其基极电压大约为1V;已经将Tr1的集电极电流设定为10mA,如果其β值为100,那么基极电流约为0.1mA;

Tr1的基极偏置电路中的电流应远大于其基极所需的电流(0.1mA),不过图中Tr1是超β晶体管,β>100,所以偏置电路的电流可取0.1mA;

于是两个基极偏置电阻便可确定。

确定放大倍数

首先设定Tr1的集电极电位,由于Tr1的射极电位为0.4V,电源电压为5V,为了在输出端取得最大振幅,可将Tr1的集电极电位设定为2.7V,这样可以获得最大2.3V的摆幅。

图中将Tr1的集电极电位设为2.6V,最大可以得到2.2V的摆幅。

所以Tr1的集电极电阻为:

如果将Tr1的射极电阻拆成两个20Ω之和,放大倍数就是240/20=12倍。

射极跟随器的偏置电路

射极跟随器的偏置电路直接插在Tr1的集电极与240Ω的负载电阻之间。

Tr2左侧基极偏置电路的电流由那个620Ω电阻确定,设定原则同样是使偏置电路的电流远大于其基极需要的电流,图中设定为1mA,于是620的电阻也就确定了。

为了使Tr2的集电极-基极间电压为2Vbe(Tr3与Tr4的Vbe之和),偏置电路中的另一个电阻也就与620相同,图中使用了1k的电位器,便于调整输出级的空载电流。

周边元器件

1. Tr2集电极-射极间的电容,对偏置电路进行旁路,使Tr3,Tr3的基极“见到”的阻抗相等(应该说的是交流阻抗),图中取3.3μF。

2. 输入电位器,1k,调节音量。

3. 输入隔直电容,10μF,与共设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组成高通滤波器,截止频率为:

4. 输出隔直电容,1000μF,与负载电阻(假设是8Ω)构成高通滤波器,截止频率为:

5. 输出隔直电容的放电电阻,1k。

6. 输出级的射极电阻,0.5Ω,限制输出电流,一般取远小于负载电阻的值。

7. 射极电阻旁路电容,470μF,提高放大倍数,与其并联的20Ω电阻构成高通滤波器,截至频率为:

8. 电源滤波电容,1000μF,此处还可加上高频小容量滤波电容。

电路调整

只需调整1k电位器的阻值便可调整输出级的空载电流,可用万用表测量0.5Ω电阻上的压降。

实际操作

5V电源取自microUSB

三极管是常见的8050和8550,最大集电极电流500mA

电阻也是常见的1/4W金属膜电阻

用电脑作为音源有较大的底噪,用手机的话倒是很安静,这个功率勉强能带个小扬声器吧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heyxiaotang/p/7360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