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t 常用命令速查

git 常用命令速查 

命令速查表

一.克隆项目

把远程仓库上的项目克隆到本地。一般来说项目是有1个或2个分支,主要是做开发和线上的区别。既然所属分支不一样,那命令也会有一点区别。这里假设是有2个分支,dev 和master

克隆master分支

master分支一般就是默认的分支,这里的方法同样适用于只有一个分支的情况。

//最常见的用法
git clone 仓库地址

克隆dev分支

git clone -b dev
// -b 即使-branch 的缩写,就是指明dev分支。
//语法: git clone -b 分支名

二.更新本地项目

更新项目一般是远程仓库上的项目已经更新了,本地仓库需要拉去那个更新,把当前项目更新为最新状态。 
就是更新本地仓库 
这里又分为两种,只有一个分支的,和有多个分支的。

更新只有一个分支:master

//最简单
git pull

更新某一个分支,比如dev

// 只更新dev分支
//方法1(亲测可用)
git pull origin dev
//方法2 (备用,网上看到的)
git fetch origin master
git log -p master.. origin/master
git merge origin/master

三.更新远程仓库的项目

既然是更新,那么在这个远程仓库地址上就已经有项目了,现在就是把修改后的代码同步更新到远程仓库上。

更新master分支

git push

更新dev分支

git push origin dev

常见方法(3种)

  • add 并且commit,再checkout,提交到当前分支;
  • add但不commit,可以stash,然后checkout回来之后stash apply ,再commit ,提交到当前分支
  • add ——checkout ——commit,提交记录就在切换分支下面。
这是方法一的具体过程。
  1. 在对应的文件夹根目录打开git bash 界面
  2. 将索要提交的文件信息(修改过和更新过的文件)添加到索引库git add .
  3. 根据索引库的内容进行文件提交 git commit -m "描述信息"
  4. (如果已存在分支可以跳过这步)新建分支 git branch 分支名,如dev
  5. 查看该项目的所有分支(本地和远程),并在当前所在分支前加*标记。git branch -a 
    • 只查看本地分支 git branch
    • 只查看远程分支 git branch -r
  6. 切换本地分支 git checkout 分支名,如dev
  7. 将远程分支的代码pull到本地分支 git pull origin dev:dev 
    • git pull <远程主机名> <远程分支名>:<本地分支名>
  8. 把本地分支的代码推到远程分支中git push origin dev:dev 
    • git push <远程主机名> <本地分支名>:<远程分支名>

如果忽略远程分支名,则表示将本地分支推送至与之存在”追踪关系“的远程分支(比如,两个同名),如果该分支不存在,就会新建一个分支。

新建本地分支

git branch 分支名,如dev
//语法:git branch <branchName>

四.查看该项目分支数(本地+远程)

有些时候,我们可能忘记了当前项目下有几个分支了,因为在本地,所以没办法直接查看这个项目的分支数。所以用命令来查看。

//查看当前项目的所有分支数(本地+远程)
git branch -a
//查看本地分支
git branch
//查看远程分支
git branch -r

切换本地分支

git checkout 分支名,如dev

五. 查看本地项目对应的远程仓库地址

git remote -v
// git remote ,查看当前配置有哪些远程仓库

初始化项目

进入项目文件夹的根目录里,通过初始化该项目,让这个项目变成git可以管理的仓库。

git init

把文件添加到版本库里

在提交文件之前,需要把所有的文件都先添加到暂存区里去。

这里的点(.) 和前面的单词之间要隔一个空格。点的意思,就是添加这个文件夹下面的所有文件。

git add .
//方法2
git add --all .

添加提交文件的备注说明

git commit -m "备注信息"
//方法2
git commit -am "备注信息"

关联到远程库

git remote add origin 远程仓库地址
比如:git remote add origin http://github.com/demo.git

参考资料: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helingjuan/p/9451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