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库开发组

其它开发组是基础库开发组的用户,上级是基础库开发组的客户。基础库开发组和其它开发组不是协作关系,因为其它开发组的成果不影响基础库开发组的质量。

推动基础类库,而不是拉动基础类库。拉动基础类库,至少会有如下个问题:

一,没人能100%正确,我自然也是。

二,就算我是正确的,我和使用者的思维不一定是同一层次。水平高的认为简单无用,刚入门的认为太复杂。

三,拉动不容易尊重用户的使用习惯。想教育用户的人,往往会被用户教育。除非垄断产品,否则别想改变用户的习惯;就算是垄断产品,强行改变用户习惯,也会让用户愤怒。

四,人天生是扛精,同样的观点,如果是自己提出的,更高的几率支持;如果是别人提出的,更高的几率反对。

分五个阶段:

一,熟悉同事。收集大家的库、类、函数,整理并推广公共库。推广是主要工作。这是长期的过程。

二,熟悉代码。协助一个项目,收集好的东西,提一些书面的建议。一般24周。

三,收集天使用户,种子用户。主导一个项目或虚拟项目,优化到用户、绝大部分程序员满意,大部程序员(种子用户)比较满意,少数程序员(天使用户)很满意。一到3个月。

四,完成框架。在第三阶段的基础上,完成一个框架,并根据程序员的建议修改。一个月左右。

五,验证、完善框架、培养人才。和至少一个程序员协作,利用新框架完成一个项目。等项目基本完成后,我退出此项目,进入新项目。一到2个月一项目。

不同类型的项目,可能使用不同的框架。一个类型一类型来。 第一个框架建议最简单(万事开头难),第二个框架用得最多的,第三个框架最难的。

工作内容(减少重复造轮子):

1抽取已经封装的函数或类,整理文档和测试用例。

2,发现多次重复的代码,列出可能封装的函数和类供大家选择。

3,根据选择的结果封装类和函数。

4,完成相关相关类和函数的自动化测试。

5,反复测试可能的缺陷(尤其崩溃,避免坑调用者。

6,请不忙的同事,进行评审。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反复修改,直到大家满意。

7查阅代码,看此函数可以代替那些代码。和作者沟通,告诉他那些代码可以直接用封装的类代替,如何代替。由作者自己决定是否代替,如果代替出问题及时反馈给我,我负责解决。

我以前看过一本书,新发明是否存活,和能否让用户爽有关,能否提高效率反而是次要的。所以,刚开始推广公开库的时候,不能因为提高效率而让用户不爽。推广结束,提高效率才是重要的。不影响其他开发组程序员手头的工作,这是作死之路

拆掉一个可用但不完美的房子,必定弄得天怒人怨,众口难调耳。每次拆掉几块坏了的砖,换上新砖,只有人赞成,无人反对。等砖换光了,问题依然存在,这时大家的意见就统一了:框架的问题。一般而言,换掉部分砖,大家的意见就统一了:每次更换都有少量好处。少量好处证明优化的方向完全正确,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如果把基础类库当成一个产品,程序员是用户,公司是客户。开发过程中,用户重要,用户搞几个小动作,就让开发成本翻倍;开发的结果,客户重要,付款、评价权在客户手中。所以整个开发过程,用户的重要性不断降低,客户的重要性不断升高。显然,第一阶段以用户最强的需求开始。我估计:某些程序员对驻场深恶痛绝,此乃基础库开发组的天然同盟。如果找不到此类同盟,试图寻找其他类型的同盟。

2021年目标:完成新书《闻缺陷则喜》,本博客右上公告有下载、阅读链接。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he-zhidan/p/15314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