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OJ#424. 【集训队作业2018】count

UOJ#424. 【集训队作业2018】count

如果一个序列满足序列长度为(n),序列中的每个数都是(1)(m)内的整数,且所有(1)(m)内的整数都在序列中出现过,则称这是一个挺好序列。

对于一个序列(A),记(fA(l,r))(A)的第(l)个到第(r)个数中最大值的下标(如果有多个最大值,取下标最小的)。

两个序列(A)(B)同构,当且仅当(A)(B)长度相等,且对于任意(i≤j),均有(fA(i,j)=fB(i,j))

给出(n,m),求有多少种不同构的挺好序列。答案对(998244353)取模。

输入格式

一行两个正整数(n,m)

输出格式

一行一个整数,表示有多少种不同构的挺好序列。

样例一

input

3 2

output

4

显然(n<m)时答案为(0)

解决这种题的思路就是找一个“等价条件”来计数。关于区间最大值的问题,我们可以用笛卡尔树。

对于一个笛卡尔树的每个节点(v)(ls_v<v,rs_vleq v)。所以,如果一个笛卡尔树的最长左链,也就是根到某个点的路径上经过的左儿子数量(加上根)超过(m)的话,那么就是无解的,因为此时至少要分配(m+1)个不同的权值。满足条件的话就一定有解。

有一个非常厉害的(O(nlogn))的生成函数做法可以参考这篇博客https://www.cnblogs.com/Mr-Spade/p/10215081.html

其实还有个(O(n))的做法。

一棵多叉树唯一对应一棵二叉树,反过来也是唯一对应的。一棵(n)个二叉树对应一棵(n+1)的点的多叉树(要补一个根)。原来的二叉树最长左链(leq m),对应多叉树的最大深度(leq m)(根深度为(0))。

考虑用括号序来解决这个问题。一棵(n+1)个点的树的可以表示为((X)),其中(X)表示一个括号序列,左右两个括号是根,所以我们先将其删除,于是对应了一个(n)对括号的括号序列。我们设(()(+1)())(-1),那么树的最大深度就是最大的前缀和,所以任意位置的前缀和(x)要满足(0leq xleq m)

我们将这个东西抽象到一个坐标系上。初始起点在((0,0)),每次操作使横坐标(+1),纵坐标可以(+1)或者(-1)。要求任意时刻这个点不能达到(y=m+1)(y=-1)这两条直线,求最终走到((2n,0))的方案数。

折线定理

如果没有任何限制,那么从((0,0))走到((n,m))的方案数是(C_{n}^{frac{n+m}{2}}),设这个东西为(path(n,m))

如果只有一个限制,比如(y=-1),那么我们可以用折线定理。将((0,0))沿(y=-1)对称到((0,-2)),每一条((0,-2) o (n,m))的路径都唯一对应了原问题的一个非法路径。考虑将第一次达到(y=-1)的路径沿着(y=-1)对折回来就可以理解了。所以答案为(path(n,m)-path(n,m+2))

如果有两条线,那么就要容斥了。设这条线分别为(a,b)。一个非法序列可以表示为类似于(aaabbb...aaabbb)的一个序列,表示经过这两条线的情况。于是我们枚举这个序列的一个子序列(ababab...)。然后算出一定包含这个子序列的非法序列数。以包含(ab)的序列为例,我们先将起点(p)沿(a)翻折得到(p'),然后再将(p')沿(b)翻折得到(p''),然后算出(p'')((2n,0))的方案数(path(2n,0-{p''}_y))。计算跟复杂的序列就多次翻折。容斥系数为((-1)^k)(k)(a,b)的个数和。我们可以发现,(p)经过一次翻折,(p_y)就会增大,当(p_y>n)时,(path)一定为(0)

代码:

#include<bits/stdc++.h>
#define ll long long
#define N 20000005

using namespace std;
inline int Get() {int x=0,f=1;char ch=getchar();while(ch<'0'||ch>'9') {if(ch=='-') f=-1;ch=getchar();}while('0'<=ch&&ch<='9') {x=(x<<1)+(x<<3)+ch-'0';ch=getchar();}return x*f;}

const ll mod=998244353;
int fac[N],ifac[N];
ll ksm(ll t,ll x) {
	ll ans=1;
	for(;x;x>>=1,t=t*t%mod)
		if(x&1) ans=ans*t%mod;
	return ans;
}
int n,m;
void pre(int n) {
	fac[0]=1;
	for(int i=1;i<=n;i++) fac[i]=1ll*fac[i-1]*i%mod;
	ifac[n]=ksm(fac[n],mod-2);
	for(int i=n-1;i>=0;i--) ifac[i]=1ll*ifac[i+1]*(i+1)%mod;
}

ll C(int n,int m) {return n<m?0:1ll*fac[n]*ifac[m]%mod*ifac[n-m]%mod;}
ll cal(int n,int m) {return n<m?0:C(n,n/2+m/2);}
ll ans;
int main() {
	pre(2e7);
	n=Get(),m=Get();
	if(n<m) {cout<<0;return 0;}
	n=n*2,m++;
	ans=cal(n,0);
	ans=(ans-cal(n,2*m)-cal(n,2))%mod;
	for(ll i=2*m+2;i<=n;i+=2*m+2) {
		ans=(ans+2*cal(n,i)-cal(n,i+2*m)-cal(n,i+2))%mod;
	}
	cout<<(ans+mod)%mod;
	return 0;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hchhch233/p/10966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