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t使用教程

配置Git


首先在本地创建ssh key;

$ ssh-keygen -t rsa -C "your_email@youremail.com"

后面的your_email@youremail.com改为你在github上注册的邮箱,之后会要求确认路径和输入密码,我们这使用默认的一路回车就行。成功的话会在~/下生成.ssh文件夹,进去,打开id_rsa.pub,复制里面的key

回到github上,进入 Account Settings(账户配置),左边选择SSH Keys,Add SSH Key,title随便填,粘贴在你电脑上生成的key。

为了验证是否成功,在git bash下输入:

$ ssh -T git@github.com

如果是第一次的会提示是否continue,输入yes就会看到:You've successfully authenticated, but GitHub does not provide shell access 。这就表示已成功连上github。

检出仓库

执行如下命令以创建一个本地仓库的克隆版本:

git clone /path/to/repository 

如果是远端服务器上的仓库,你的命令会是这个样子:

git clone username@host:/path/to/repository

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本地仓库传到github上去,在此之前还需要设置username和email,因为github每次commit都会记录他们。

$ git config --global user.name "your name"
$ git config --global user.email "your_email@youremail.com"

进入要上传的仓库,右键git bash,添加远程地址:

$ git remote add origin git@github.com:yourName/yourRepo.git

后面的yourName和yourRepo表示你再github的用户名和刚才新建的仓库,加完之后进入.git,打开config,这里会多出一个remote "origin"内容,这就是刚才添加的远程地址,也可以直接修改config来配置远程地址。

工作流

你的本地仓库由 git 维护的三棵"树"组成。第一个是你的 工作目录,它持有实际文件;第二个是 暂存区(Index),它像个缓存区域,临时保存你的改动;最后是 HEAD,它指向你最后一次提交的结果。

你可以提出更改(把它们添加到暂存区),使用如下命令:
git add <filename>
git add *
这是 git 基本工作流程的第一步;使用如下命令以实际提交改动:
git commit -m "代码提交信息"
现在,你的改动已经提交到了 HEAD,但是还没到你的远端仓库。

trees

推送改动

你的改动现在已经在本地仓库的 HEAD 中了。执行如下命令以将这些改动提交到远端仓库:
git push origin master
可以把 master 换成你想要推送的任何分支。 

更新与合并

要更新你的本地仓库至最新改动,执行:
git pull
以在你的工作目录中 获取(fetch) 并 合并(merge) 远端的改动。
要合并其他分支到你的当前分支(例如 master),执行:
git merge <branch>
在这两种情况下,git 都会尝试去自动合并改动。遗憾的是,这可能并非每次都成功,并可能出现冲突(conflicts)。 这时候就需要你修改这些文件来手动合并这些冲突(conflicts)。改完之后,你需要执行如下命令以将它们标记为合并成功:
git add <filename>
在合并改动之前,你可以使用如下命令预览差异:
git diff <source_branch> <target_branch>

实践中,常用开发流程:从零开发,最好的方式是先创建远程库,然后,从远程库克隆。 
第一,在github上创建一个新的仓库,仓库名为learngit,勾选Initialize this repository with a README; 
第二,HTTP连接克隆到本地: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dumengnanbuaa/learngit.git

第三,修改本地仓库代码,完成后,用git add .命令告诉git,将所有文件修改添加到仓库:

git add .

第四,用git commit命令告诉git,将文件提交到仓库:

git commit -m "add a new file"

第五,推送到远程github仓库:

git push origin master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guoteng/p/6194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