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一》

1,D. 探索未知世界之前,却要求先拿出地图。学术活动是创新的过程,创新是探索未知领域的。严格来说,探索是不能规划的,或者至少是不能非常具体地规划的。而我们由于审批时需要拿出科研项目的具体材料,所以就需要科学家们事先把学术活动规划好。这就好像探险家们在探索一片完全未知的原始森林前,先要求他们画出地图。这是很荒唐的。,

是啊,我们老板就是非要写今天做多少,要狗屁量化,

2,我们现在的培养制度,是以论文为硬指标的(少数地方目前有改革)。论文已经成了指挥棒,老板需要论文给评审专家交差,学生需要论文毕业。不同的是,老板需要高水平的论文,有利于自己升官发财,或者混个院士啥的。学生则是能毕业就行,这就是矛盾。但一般因为具体科研活动需要学生去做,所以大部分文章都是刚好够毕业就行。谁都明白做个大文章谈何容易,有很多课题,理论分析就得五六年。而且,探索未知领域,本身有风险,一般学生不敢冒险,万一五六年后课题做不完,或者做不成功,毕业就困难了。所以,我们的文章数量多(因为每年毕业的研究生数量多),质量普遍不高,或者简直可以说很低,浪费了大量的科研资源,同时也浪费了大量的研究生的宝贵年华。

研究个屁啊,实验实验,全是屁啊,原来,不过 要情商智商都高的人才行,

3,害了研究生们。我们的宝贵年华,我们的纯真梦想,都在一片浮躁中慢慢耗尽。逐渐变得呆头呆脑,谨小慎微,没有眼界,没有胆量,没有开拓精神,没有创新精神,也没有了为科学奋斗终身的激情,只是盼着毕业。这样的生活不是在做科研,而是在生产论文

中科院都是这样,其它的呢,研究出个狗屁啊,红旗倒了,呵呵,清算了,

4,

帮了美国,帮了英国,帮了日本,帮了德国。

我们的科研活动,每年消耗大量的仪器、试剂、以及其他实验耗材。而这些东西大部分都是进口的。就拿生物学来说,大部分仪器都是从日本和德国进口的,大部分试剂都是从美国进口的,价格高得惊人,我们买的数量也很惊人。而这些东西都在热热闹闹的所谓科研活动中消耗殆尽。投入是看得见的,产出却没踪影。就拿生物学领域来说,全国每年能发三五篇顶级杂志的文章,就高兴地庆贺半天,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同时,我们为美国培养了大量的熟练工人,我们的很大部分博士毕业之后,都到了美国做博士后,说白了就是廉价劳动力,为美国的科研殚精竭虑,耗费青春,等到"人老珠黄",再回国混个教授当当,又淹没在中国科研的滚滚洪流中。

生命周期原来是这样的啊,呵呵,全是 扯淡啊,原来到头是一个熟练的工人,谁,谁,谁还在真正的活着,

5,

中国早就没有人搞真正的科研了

拿外国做过的东西,自己模仿着做一次就很了不起的成就了,填补国内空白!这还算是比较务实的人干的事

更多的人是请客吃饭,应酬交际,酒足饭饱之际盖上一堆章,就变成了高新科技成果,大批的经费就这样进了私人的荷包

经费啊,经费啊,税收啊,税收啊,奶奶的,酒囊饭袋,

6,

我家里有人在上海某重点高校的重点学科念过博士。第一年,上课,接下来的几年是给老板所属的公司打工。开很低的工资,全职的工作,有加班,通宵熬夜,还要出差做项目,因为还是学生,不需要交社保和其他补贴。最后没时间写论文,只能辞职,论文,老板(即博导)根本不管,只能自己在宿舍里关门导自己,还得按照要求发SCI的文章,必须得属老板的名字。老板还要求你多发,他缺这个。


该博士,最后念到心力交瘁,几乎崩溃。30岁的人了,什么都没有,很多人念博士念着念着,离婚了的,女朋友跑了的,跳楼了的,很正常。

他同学,念了五年了,老板不闻不问,最后熬到一头白发,鸭梨太大,退学了。

真尼玛书呆子了,呵呵,狗屁,

7,

是这样的,我们用的仪器是进口的,药品是进口的,实验方法是国外的,最后的文章也是发表在外文期刊上的。我国投入巨资培养的生物博士们最后的结局,往往是去美国给他们做廉价工(2-3万美元每年,相当于美国超市收银员的收入)多数人最终还会选择加入美国国藉。这么多年来,我们鲜有明显的创新性成果,中国人的研究没有提出任何新的理论,没有开辟任何新领域,所有成果几乎都可以归结为对已有理论体系的完善或验证。

第四,研究生待遇过低,我在的学校给博士生的生活费用是800元每月,今年刚提升到1000元每月。一般博士需要读五到六年,很多博士生年近三十,一千元的收入女朋友不跑才怪呢。

不跑才怪呢,哈哈,真逗,对理论的验证和完善,

8,好学校,有个单子,赖学校,混混毕业了,狗屁啊,跟老师说的一个球样,我在大学应该谈次恋爱,哎,太jb保守了,项目,项目,呵呵,关系,流动,

9,

我是法国里昂二大的退学博士研究生,博士生涯给我唯一的好处是拿着那个学生证到处骗吃骗喝。 我正准备申请国内的博士研究生,为了继续骗吃骗喝。。。

另外:面对国内悲观的研究氛围,大家不要以为国外要比我们好,其实都是一样的,等你奋斗到国外了自然也就知道了

敢不敢来点实心的,想想也是啊,有个基础,培训下,就ok了,

10,

体制的改革不会是你想做就做成的,中国没有这么多的钱可以投入,但相对很多国家,有着不小的优势。07年中国的博士超过5万名,首次超过美国,不能不说,中国的科研环境拥有别的国家没有的优势,科研环境其实还不错。

在这么多内因外患的环境下,中国有自己的科研特色,那就是举国体制,这个体制就类似于沿用美国做阿波罗计划,以及日本产经联的钢铁攻关。中国聚集了大量各领域的人才和大部分的金钱,集中起来做一项科研,集中全国优势资源进行攻坚,集中优势资源攻克重大科研项目。这些项目不会多,只会精,像文中普遍的拉帮结派,轻验收的风气,绝对不会带到这种国家推动的项目当中。

作为个人,应树立一种心态,大环境从来没好过,而且文中涉及的全世界都普遍存在,关键在于博士生是否有钻研精神和幸福感,国家能否钻研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就业和科研在人才的招揽上是两难,或者思考恶劣环境下如何破茧成蝶的问题。是的,不是每个做博士的人都会幸福,有认同感,每一个博士都能发挥作用,教育体制保护不了这些,但教育体制可以做得更好,更好地保护到每一个人,当然也不是那么美好,因为那也是牺牲某部分人,或是大力投入才能换得的不是双赢的事情。个人心情浮躁的,就不应该选择博士以及后来的教授作为职业,帮助国家赚钱,帮助自己赚钱才是正解,要不然和性情不符了,也会像此文怨声载道地,却对问题的解决少有建树,如果提醒不算问题的缓解的话。

大环境,大局,你眼中看到的只是局部,你懂么,重点,重点,国家的重点,你别嚷嚷了,这点委屈,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guligei/p/3548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