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架构设计师-软件架构建模技术

  软件架构用来处理软件高层次结构的设计与实施,它以精心选择的形式将若干结构元素进行装配,从而满足系统的主要功能和性能需求。软件架构设计的首要问题是如何表示软件架构,即如何对软件架构建模。根据建模的侧重点不同,可以将软件架构模型分为结构模型、框架模型、动态模型、过程模型和功能模型。Kruchten在1995年提出了“4+1”视图模型,将5种模型有机的统一在一起。

  “4+1”视图模型从5个不同的视角来描述软件架构,每个视图只关心系统的一个侧面,所有视图结合在一起才能反映系统的软件结构的全部内容。这5个不同的视角包括逻辑视图、开发视图、进程视图、物理视图和场景。

1,逻辑视图:逻辑视图主要支持系统的功能需求,即系统提供给最终用户的服务。在该视图中,系统分解成一系列功能的抽象,这些抽象主要来自问题领域。在面向对象技术中,通过抽象、继承和封装,可以用对象模型来代表逻辑视图,用类图来描述逻辑视图。

2,开发视图:该视图也称为模块视图,在UML中被称为实现视图。它主要侧重于软件模块的组织和管理,要考虑软件内部的需求。

3,进程视图:该视图侧重于系统的运行特性,主要关注一些非功能性需求,并且强调并发性、分布性、系统集成性和容错能力,以及逻辑视图中功能抽象如何适应进程结构等,并定义了逻辑视图中的各个类的操作具体是在哪一个线程中被执行。进程视图可以描述成多层抽象,每个级别分别关注不同的方面。

4,物理视图:该视图在UML中被称为部署视图,主要考虑如何把软件映射到硬件上,它通常要考虑解决系统拓扑结构、系统安装和通信问题。

5,场景:场景可以看做是那些重要系统活动的抽象,使4个视图有机联系起来,它对应UML中的用例视图。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guanghe/p/15294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