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整理和其他一些想法

原帖

Borland C++ 3.2? 只用过3.1, 还装过4.0和4.5,但没成功: 最初我家机器的4M内存有一位是坏的, 4.0以上的版本不能正常运行。

我最怀念的VB版本则是3.0~ 另外,自从Visual Studio出了1.5以后, 基本就没再碰过Borland的东西了~

虽然年纪可能比老兄小,我从那个时代过来,到今天也已经十几年了, 也不过是个初学者。 和老兄也许有所不同的是, 我当过一阵子张嘴某某方法论、 闭嘴框架式解决方案的人。

但是有一点我是很清楚的, 真正走过来、 回顾过去, 就发现, 95年之后东西, 与其说是给程序员准备的, 不如说给工程人员而且可能更多的是给*不合格*的工程人员准备的:

这是为了提高他们的效率,防止他们作出不恰当的事情。 真正的程序员的需求, 就不是大中小型商业组织和出版商最关心的事情了;当然这也是因为,好的程序员总能快速的自给自足。

变的其实不是真正的技术, 而是基于那些技术构造的工具; 而工具玩家当然也自有其乐趣。 最苦的就是两边不靠或都靠的人了,过去他们是第一代被争取的对象, 现在却被遗弃了。

我至今还记得, 十几年前的毛毛细雨中,一个人骑自行车十多公里去中关村带着特有异味的胡同中买盘的情形。 之所以每次都去其中一家, 很大程度上还因为那儿有一个漂亮的小姐姐....

现在那片平房先是被海龙、接着被一系列大楼占领了,而我唯一喜欢过的市场,海淀黄庄的中关村电子配套市场也不在了。

时代真是变了...

个人总结及多余的话:

近年来,对我最大的一个影响应该是加入博客园了。 我在这里学到了很多,这不代表我想说什么恭维的话; 恰恰相反, 在博客园,我真正得到的、思考的、加强的, 恰恰是我的一切不认同。 而我之所以偶尔被骂, 也不过是因为, 我自己也不过仅仅是一个不那么合格的工程人员, 却试图给自己带上*真正的*的程序员的帽子,还要不合时宜的传播自己未必正确的价值观。

想想我刚来的时候, 一副“理智使用面向对象”的丑恶脸孔, 到后来因为不轻信的个性,对一些国外方法论开始初步质疑; 到今天, 我脑子里开始有一些模模糊糊但真实的概念。 一言以蔽之, Strustroup、Anders,这些是真正的程序员, 而Fowler和其他一些明星则是好的工程人员; 前者的工程能力我无法了解; 但如果管后者叫程序员, 毫不客气的说, 是对程序员的侮辱。

这是我第一次如此极端的表达一直吞吞吐吐的观点。 又有几个真正的程序员会不了解, 比如对于类似“用测试也可以充分保证正确性”这样的可笑言论, 在30年前就被迪杰斯特拉轻描淡写的一番话,科学的、根本性的枪毙了。诚然,真正的程序员也必须向当前有限的手段妥协,而求助于工程上的解决之道; 但是他绝不会通过强调工程、人文的考虑, 在谬误上建立自己的阵地。

这看起来我还在执着于人与对错, 其实它表达的是,如何就我们面对的这些信息进行一个相对正交、且有一定严谨性的分类; 它同时还能指导我, 从不同种类的师傅那里,可以学到什么, 又应该小心什么。虽然我现在脑子中的部分结论还是支持我过去的一些臆测, 但其意义已经有所不同了。这个成长过程,固然和我浪费了大量时间取证有关,但起点却是从质疑引发的讨论。

从现在开始, 我希望这一切和我无关。  我个人必须、也绝对有能力去施行很多工程上的做法, 同时, 我也不会轻易的被蒙蔽双眼;和其它一些方法论支持者、反对者相比, 我也可以确信自己是经过更多的调查与反思的; 总而言之, 知道何时、采取什么样的策略是相对有益的, 以及初步学会探测风险所在,这足够了。 再继续下去,只能是深入论证, 那实际上是缺乏建设性的。

当然, 否定一个极端不代表走向另一个极端。 我个人一直对纯算法的练习持相当大的抵触情绪, 我自己很少进行这种训练,并认为那是不切实际的。 大多数算法都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诞生的; 但无论是针对这些算法的练习, 还是发散练习,如果占据了太多的视线, 对于“掌握算法背后的思想”这一目的来说,恐怕是边际递减的; 最终不但不能算法大成, 甚至可能走向反面。

在博客园, 我就各种问题跟不同的朋友争论过多次, 也和一些其它兄弟待过同一个战壕, 这对我是一个非常难得的经历。可最终我却发现, 也许就像上次“纸毛巾”同志说的, 我和大多数人, 也许很大程度上都不是一个路子的。所以无论我对别人, 别人对我, 赞同也好反对也好,恐怕在根本上都是鸡同鸭讲; 这个结论让我有些失落, 恐怕也会让一些把我当朋友的人失望。

一个正确的态度是什么呢? 我是来学习的。 很早我就说过, 曾经不屑于“深入XX”、“XX技巧”这些对手册二次消化的知识的我, 最终明白了, 如果没有这些资料的支持, 我个人也不可能在选择另一条路的同时, 可以快速的掌握任何一种工具的使用; 这实际上全是兄弟们的无私奉献。 而更广泛的, 对于一些我质疑的东西, 哪怕真是垃圾的,不用就是了, 又何必抱有抵触情绪呢?


总要有人把这些拿出来说, 我才能去判断好坏, 筛选出其中有利用价值的方法。 过去Allen Lee说,我的冲动来自于“权威”尤其是“伪权威”对独立思考的扼制, 不过从另一个方面来说, 别人认可流行文化不代表人家没有反抗的能力; 毕竟是另一条路上的人, 他们又能怎样呢?即使是对真相的漠视也自有其道理, 目的不同造成了选择的不同; 从人生的角度来说, 谁受了蛊惑还不一定呢。

也许我以后还会跳出去说些什么, 不过至少这一阶段, 已经结束了; 或者说我希望它结束。 该收收心了。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guaiguai/p/1258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