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学习2——学习路线规划

一、学习路线

1)理论基础:微积分、线性代数、概论论与数理统计、典型算法;

2)编程语言、工具和环境;

3)基本工作流程;

=====================================================

二、理论基础

2.1微积分 

微分的计算及其几何、物理含义,是机器学习中大多数算法的求解过程的核心。比如算法中运用到梯度下降法、牛顿法等。如果对其几何意义有充分的理解,就能理解“梯度下降是用平面来逼近局部,

牛顿法是用曲面逼近局部”,能够更好地理解运用这样的方法。凸优化和条件最优化 的相关知识在算法中的应用随处可见,如果能有系统的学习将使得你对算法的认识达到一个新高度。 

2.2线性代数 

大多数机器学习的算法要应用起来,依赖于高效的计算,这种场景下,程序员GG们习惯的多层for循环通常就行不通了,而大多数的循环操作可转化成矩阵之间的乘法运算,这就和线性代数有莫大的

关系了向量的内积运算更是随处可见。矩阵乘法与分解在机器学习的主成分分析(PCA)和奇异值分解(SVD) 等部分呈现刷屏状地出现。 

2.3概率与统计 

从广义来说,机器学习在做的很多事情,和统计层面数据分析和发掘隐藏的模式,是非常类似的。  极大似然思想、贝叶斯模型 是理论基础,朴素贝叶斯(Na?ve Bayes )、语言模型(N-gram)、隐马尔

科夫(HMM)、隐变量混合概率模型是他们的高级形态。常见分布如高斯分布是混合高斯模型(GMM)等的基础。

2.4典型算法 

绝大多数问题用典型机器学习的算法都能解决,粗略地列举一下这些方法如下: 

处理分类问题的常用算法包括:逻辑回归(工业界最常用),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朴素贝叶斯(NLP中常用),深度神经网络(视频、图片、语音等多媒体数据中使用)。

处理回归问题的常用算法包括:线性回归,普通最小二乘回归(Ordinary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逐步回归(Stepwise Regression),多元自适应回归样条 (Multivariate Adaptive Regression 

Splines)处理聚类问题的常用算法包括:K均值(K-means),基于密度聚类,LDA等等。

降维的常用算法包括:主成分分析(PCA),奇异值分解(SVD) 等。推荐系统的常用算法:协同过滤算法模型融合(model ensemble)和提升(boosting)的算法包括:bagging,adaboost,GBDT,GBRT

其他很重要的算法包括:EM算法等等。 

我们多插一句,机器学习里所说的“算法”与程序员所说的“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里的“算法”略有区别。

前者更关注结果数据的召回率、精确度、准确性等方面,

后者更关注执行过程的时间复杂度、空间复杂度等方面。当然,实际机器学习问题中,对效率和资源占用的考量是不可或缺的。

=====================================================

三、环境准备

3.1 python环境搭建和各类工具包介绍

python有着全品类的数据科学工具,从数据获取、数据清洗到整合各种算法都做得非常全面。 

scrapy: 网页爬虫,数据挖掘;

pandas:模拟R,进行数据浏览与预处理;        

numpy:数组运算;        

scipy:高效的科学计算;        

matplotlib:非常方便的数据可视化工具。 

scikit-learn:远近闻名的机器学习 package。未必是最高效的,但是接口真心封装得好,几乎所有的机器学习算法输入输出部分格式都一致。而它的支持文档甚至可以直接当做教程来学习,非常用心。对于不是非常高纬度、高量级的数据,scikit-learn胜任得非常好(有兴趣可以看看sklearn的源码,也很有意思)。        

libsvm:高效率的svm模型实现(了解一下很有好处,libsvm的系数数据输入格式,在各处都非常常见)        

keras/TensorFlow:对深度学习感兴趣的同学,也能很方便地搭建自己的神经网络了。 

nltk:自然语言处理的相关功能做得非常全面,有典型语料库,而且上手也非常容易。 交互式环境:         

ipython notebook:能直接打通数据到结果的通道,方便至极。强力推荐。

3.2 操作系统建议

推荐linux或mac,安装软件和配置环境更加便捷;

=====================================================

四、工作流程

以上我们基本具备了机器学习的必要条件,剩下的就是怎么运用它们去做一个完整的机器学习项目。其工作流程如下: 

(1)抽象成数学问题 

明确问题是进行机器学习的第一步。机器学习的训练过程通 常都是一件非常耗时的事情,胡乱尝试时间成本是非常高的。 这里的抽象成数学问题,指的我们明确我们可以获得什么样的数据,目标是一个分类还是回归或者是聚类的问题,如果都不是的话,如果划归为其中的某类问题。 

(2)获取数据 

数据决定了机器学习结果的上限,而算法只是尽可能逼近这个上限。数据要有代表性,否则必然会过拟合。而且对于分类问题,数据偏斜不能过于严重,不同类别的数据数量不要有数个数量级的差距。  还要对数据的量级有一个评估,多少个样本,多少个特征,可以估算出其对内存的消耗程度,判断训练过程中内存是否能够放得下。如果放不下就得考虑改进算法或者使用一些降维的技巧了。如果数据量实在太大,那就要考虑分布式了。 

(3)特征预处理与特征选择 

良好的数据要能够提取出良好的特征才能真正发挥效力。 特征预处理、数据清洗是很关键的步骤,往往能够使得算法的效果和性能得到显著提高。归一化、离散化、因子化、缺失值处理、去除共线性等,数据挖掘过程中很多时间就花在它们上面。这些工作简单可复制,收益稳定可预期,是机器学习的基础必备步骤。  筛选出显著特征、摒弃非显著特征,需要机器学习工程师反复理解业务。这对很多结果有决定性的影响。特征选择好了, 非常简单的算法也能得出良好、稳定的结果。这需要运用特征有效性分析的相关技术,如相关系数、卡方检验、平均互信息、条件熵、后验概率、逻辑回归权重等方法。

(4)训练模型与调优 

直到这一步才用到我们上面说的算法进行训练。现在很多算法都能够封装成黑盒供人使用。但是真正考验水平的是调整这些算法的(超)参数,使得结果变得更加优良。这需要我们对算法的原理有深入的理解。理解越深入,就越能发现问题的症结,提出良好的调优方案。 

(5)模型诊断 

如何确定模型调优的方向与思路呢?这就需要对模型进行诊断的技术。  过拟合、欠拟合判断是模型诊断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常见的方法如交叉验证,绘制学习曲线等。过拟合的基本调优思路是增加数据量,降低模型复杂度。欠拟合的基本调优思路是提高特征数量和质量,增加模型复杂度。  误差分析也是机器学习至关重要的步骤。通过观察误差样本,全面分析误差产生误差的原因:是参数的问题还是算法选择的问题,是特征的问题还是数据本身的问题……  诊断后的模型需要进行调优,调优后的新模型需要重新进行诊断,这是一个反复迭代不断逼近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尝试, 进而达到最优状态。 

(6)模型融合 

一般来说,模型融合后都能使得效果有一定提升。而且效果很好。  工程上,主要提升算法准确度的方法是分别在模型的前端(特征清洗和预处理,不同的采样模式)与后端(模型融合)上下功夫。因为他们比较标准可复制,效果比较稳定。而直接调参的工作不会很多,毕竟大量数据训练起来太慢了,而且效果难以保证。 

(7)上线运行 

这一部分内容主要跟工程实现的相关性比较大。工程上是结果导向,模型在线上运行的效果直接决定模型的成败。 不单纯包括其准确程度、误差等情况,还包括其运行的速度(时间复杂度)、资源消耗程度(空间复杂度)、稳定性是否可接受。  这些工作流程主要是工程实践上总结出的一些经验。并不是每个项目都包含完整的一个流程。这里的部分只是一个指导性的说明,只有大家自己多实践,多积累项目经验,才会有自己更深刻的认识。

=====================================================

相关链接

机器学习最佳学习路线:https://blog.csdn.net/ufv59to8/article/details/80970586

机器学习扫盲与学习路线:https://www.jianshu.com/p/9fa6fca386c2

机器学习入门方法与学习路径:https://wenku.baidu.com/view/43d09c0e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41.html

从0到机器学习工程师 —— 学习路线及资料汇总: https://ask.julyedu.com/question/85365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grooovvve/p/10686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