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接模式(Bridge)体验

1.UML设计

2.代码实现
由于代码文件太多,以下只贴出了调用的代码
           //小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
            AbstractRoad Road1 = new SpeedWay();
            Road1.Car = new Car();
            Road1.Run();
            Console.WriteLine("======================");

            //公共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
            AbstractRoad Road2 = new SpeedWay();
            Road2.Car = new Bus();
            Road2.Run();
            Console.WriteLine("======================");

            //男人开着公共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
            AbstractRoad Road3 = new SpeedWay();
            Road3.Car = new Bus();
            People p = new Man();
            p.Road = Road3;
            p.Run();

            Console.Read();
        }
效果


效果及实现要点:
1.Bridge模式使用“对象间的组合关系”解耦了抽象和实现之间固有的绑定关系,使得抽象和实现可以沿着各自的维度来变化。
2.所谓抽象和实现沿着各自维度的变化,即“子类化”它们,得到各个子类之后,便可以任意它们,从而获得不同路上的不同汽车。
3.Bridge模式有时候类似于多继承方案,但是多继承方案往往违背了类的单一职责原则(即一个类只有一个变化的原因),复用性比较差。Bridge模式是比多继承方案更好的解决方法。
4.Bridge模式的应用一般在“两个非常强的变化维度”,有时候即使有两个变化的维度,但是某个方向的变化维度并不剧烈——换言之两个变化不会导致纵横交错的结果,并不一定要使用Bridge模式。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goooto/p/1081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