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英语学习

如何提高英语口语
2007年06月28日 星期四 17:42

英语口语是怎样飞速练成的(反述式英语学习法)

 问:在我们学校里面大多数人都羞于张口,所以我没办法练习口语,这样情况下如何提高口语?

  曲刚答:

  最理想的练习口语的方法是有个说英语的外国人天天在你身边陪你说英语,但这个条件一般谁也不具备,那么怎么来练习口语呢,有一个好办法非常可行,就是自己和自己说练习英语口语(当然后期还要找一些外国人进行语言交流体验),请相信自己和自己练习口语这一办法很管用,快步英语中有一个方法,叫“反述式口语练习法”,推荐给你:

  拿出一篇英语文章来先看懂,反复看几遍,争取记住里面的内容(注意千万别背),然后把文章翻扣在桌上,对着墙用自己的英语将刚才读过的文章反说出来(注意是述说,不是背诵),一开始根本记不住,就打开文章再看一遍,然后再翻扣过来用英语述说,遇到卡壳的地方就翻过文章再看一看,看看人家原文怎么说,再翻扣过去述说…… 直到把整个文章说完,反复练习多遍后,不仅可以流利地述说这篇文章,还可以改换说法,用各种各样的方法述说,如先说开头后说结尾、先说中间后说两头,长话短说、短话长说…… 不用多,只需几篇文章,我就可以练出流利的英语口语,而且保证地道正确,比外国人说的还标准,因为所有的句子和表达方法都来自书上,还能有错?这样练习口语,进步飞速。比和外国人面对面说英语进步还快,因为面对面听不懂还不好意思问人家,现在是自己说了算,有任何不懂的地方马上可以查字典,查一个小时也没人管你。用“反述式口语练习法”学习英语口语,大学生几个月就可以讲一口流利的英语,信不信由你,请试试吧。

  祝你早日说出一口流利的英语口语.

最重要的是要“快乐阅读”、“兴趣阅读”

网友提问:看考试卷上的阅读理解能提高英语阅读吗?

我买过很多英语考试卷,反复做其中的阅读理解题,但每次都有做错的地方,很难得满分,请问老师怎样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怎样在阅读理解上取得高分?谢谢!

曲刚答复:

  提高阅读能力的根本方法是要多读,但要注意,一定要选择好练习阅读的材料,做到“快乐阅读”和“兴趣阅读”。很多人在练习阅读英语时,不是选择有兴趣的英语文章来阅读,而是专门挑那些又难又复杂的文章来阅读,特别是选择历年英语考题中的“阅读理解”来阅读,以为天天读阅读题理解就可以提高考试阅读水平,这种为应付考试而天天读考题的方法实在要不得,必须放弃。读文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好的文章是为了让人读懂的,读懂了才能有乐趣,才会读得下去,阅读的水平才会提高。看到一份报纸或一篇好玩的文章时,大家都抢着要读,为什么要读,因为读完了有乐趣。咱们学汉语的过程中都有快乐阅读的过程,我们的阅读能力也都是在无穷无尽的快乐阅读中不知不觉地提高的,没有谁为了提高汉语阅读水平专门去读汉语的“阅读理解”。因此,要多选择那些容易读懂的有思想,有美感,有艺术性,有内容感染力的文章来读,如诗歌、散文、优美的句子,好听的故事。而不要特意选择艰难复杂的文章或考试卷上的阅读理解题来读。考试卷上的阅读理解题不是为了让你看懂和体验美感的,恰恰相反,是为了让你看不懂和糊涂的,看不懂才会答题选错,选错了才会有人得高分,有人得低分,才能拉开分数距离,才叫考试,否则大家都看懂了,都得了100分,那还叫什么考试?想考试的人为了适应一下考试在考前复习时看一下考试卷上的阅读理解题是可以的,但平时学习时可千万别抱着考试题读来读去,那样阅读会事与愿违,不仅难以提高阅读水平,反而会伤害了阅读的兴趣,对英语阅读产生厌恶感。请相信我的观点,读简单的文章就是在提高阅读水平,简单的文章读会了,复杂的文章自然就会读了。中国人每天看的报纸上的文章都是简单的汉语文章,谁也没专门练习过复杂的汉语阅读,但真要是哪天报纸上冒出一篇复杂的汉语文章来,大家也照样看得懂,因为读复杂文章的能力就是在读简单文章的过程中积累出来的。

警惕英语阅读中徒劳的“假读”,是它让你的英语永远难过关

  问:曲刚老师你好! 我是一个大学生,是一个英语学习爱好者,为了提高英语水平,我几乎每周都读一篇英语文章,有时是到图书馆读英语杂志,有时是读英语报纸,有时上网搜索一些英语文章来读,我读了无数的英语文章,第一年提高得最快,英语阅读能力大幅度增长,但第二年开始就似乎没有什么明显长进,现在已经三年多了,虽然我还保持着阅读英语的习惯,但我的阅读水平始终不见增长,好像卡在一个地方停滞不前了。这种感觉就是拿来任何一篇难懂的英语文章(比如很难懂的Newsweek上的文章)我都可以一下子看懂它讲的是什么,可一句句看下去又几乎没有一句可以顺利看懂得,老是猜来猜去不敢确定有些单词和句子究竟是什么意思。更糟糕的是我发现即使拿来很简单的英语文章让我看我也感到不是很容易(比如看一个产品的英语说明书),也一样要猜来猜去,总不像看汉语报纸那么轻松简单。这种看复杂文章不难、看简单文章又不容易的总也“看不透”的英语能力到底是怎么回事?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是因为我阅读的数量不够吗?是因为我的语法不过关吗?我是否应该坚持下去我的阅读习惯?还要坚持多久?是否只要坚持下去会出现突然有一天早上起来阅读一切英语文章都过关的景象?请老师给我以指点,谢谢您!

  曲刚回答:

  感谢你的提问!中国有上亿的人在学英语,而其中起码也有上千万的人有阅读英语文章的习惯,可为什么很多年过去了,却没发现身边有什么人的阅读能力彻底过关了呢?请听我给你道破迷底。

  经过我对英语阅读问题的多年研究后,我发现了人大脑中有一个神秘存在的现象,叫做“母语转移现象”,这个现象的存在是学外语的大敌,它造成中国人在阅读外语时刀枪不入,使我们旷日持久坚持的阅读英语的学习习惯变成了几乎颗粒无收的“假读”。什么是“假读”呢?请大家做一个试验,请你找一篇简单的英语文章,找旁边的一个人(比如你的同学)来让他阅读,等他读完了把书合上,你先问问他读懂了没有,如果他说读懂了,你就让他用汉语把文章的内容讲一讲,你会发现他讲得头头是道,等他讲完了汉语后,你突然地问他:“你能不能用英语把你刚才读过的文章讲一讲,哪怕讲得很简单?”这时侯你就会发现他哑口无言,基本讲不出来,甚至连文章中最主要的单词和最重要的句子都讲不出来。这种读完了一篇英语文章后在大脑里英语印象全无的阅读结果就是“假读”。假读造成你读过的英语文章根本没进入大脑,读来读去仅是在吸收汉语,英语根本就没进入大脑。为什么读完了一篇英语文章后在大脑里会印象全无呢?这又是由“母语转移现象”造成的。我们的大脑在阅读外语时有一个顽固的习惯,就是顽固地把一切读进来的英语单词都统统转化成汉语来理解和记忆,并且达到了顽固不化的程度。当我们读一篇英语文章时,几乎在读完每个英语单词的同时就把他们都转换成了汉语,然后用汉语判断和记住这句话的意思,而对这句话中的英语符号本身却没有什么理会,更没有什么深刻印象,因此便出现了“看英语、读汉语”的假读。“母语转移现象”是由大脑中汉语和英语严重的不平衡造成的,中国人的脑子里汉语十分地发达,汉语的年龄与人的年龄一样长,它是一个庞大的符号系统,像一棵大树一样把大脑占据得非常牢固,控制着我们的大脑对外界的认识和反映。只要我们的眼睛、耳朵获取了一丁点语言符号信息,我们的大脑就会毫不犹豫地立刻把它们“抢过来”,转化成汉语来接收,不到一秒钟就被转化完了,什么时候转化的都感觉不出来。这种强大的不可抗拒的母语转换力量造成了外语学习的巨大困难,使外语读来读去根本进不到你的脑子里。别看你眼睛看的都是英语文章,可读到眼睛里面后就不是英语了,而是汉语,英语刀枪不入,记不住,读完了说不出来。而对于初学英语的人来说,英语在你的大脑里仅是一棵很弱的小草,英语哪里能“抢”得过汉语?因为大脑里汉语在那把守着呢,外语根本进不去。母语转移现象造成我们大脑里英语这颗小草得不到营养,得不到连续的英语信号的刺激,因此总也长不大,英语水平总难提高。

  由母语转移现象造成的假读现象对学外语的人来说危害很大。假读造成中国人的英语阅读其实不是真正的英语阅读,而是在阅读汉语,只不过眼睛看的文字符号是英语单词而已。假读还造成中国人在阅读英语时永远也无法出现轻松阅读的景象,就算是读一张十分简单的英语产品说明书也要紧锁眉头,猜来猜去,因为你不是在读句子的意思,而是在猜句子的意思,而且你看到的“汉语”句子也不是正规的汉语句子,而是用英语单词书写的、打乱了汉字次序的、并且可能是缺文少字的、错句病句的汉语句子,当然读起来不轻松。用假读来阅读简单的英语文章还算勉强,若阅读地道复杂的英语文章就不行了,因为地道复杂的英语文章无论是用词还是句型上都和汉语相差很大,必须靠真正的英语阅读能力直接阅读文章的意思,而靠拐弯来猜测文章的意思的难度已十分大,甚至根本猜不出来。比如大学四级、六级英语考试中的阅读部分,还有新概念英语第四册中的文章,对于很多中国学生来说已经像天书一样难懂,但对于外国人来说却是十分简单的科普读物。假读还造成中国人单靠阅读来提高英语水平的学习计划难以实现,练来练去只练习了把英语转换成汉语来理解的能力,而不是练习真正的英语直接阅读能力,英语初学者由于水平尚低还感觉不出假读的存在,假读可以帮助他们熟悉英语单词,并且即使是拐了弯的英语阅读能力也可以让初学者感到很大进步,给他们鼓励。但达到中等阅读水平时就会出现问题,就会出现长期阅读而停滞不前的令人不解的现象,让学习者既苦恼万分又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怎样克服“母语转移现象”造成的“假读”呢?办法只有一个,就是用“口语”来克制母语转移,来克制假读,使英语信号进入大脑,使大脑中的外语小草正常生长。读进来的英语信号不是印象不深吗?不是要被转化成汉语吗?不要紧,我们用口语来加强它,口语在听说读写中是在大脑里产生语言刺激最强的办法,什么话一旦从人的嘴里亲口一个字一个字地讲出来,印象不深也得深。每当你读完一篇文章后,别急着把文章翻过去,趁着对刚才读过的英语还有点印象赶快逼着自己用英语把刚才读过的文章内容讲一讲,讲文章的大意,讲故事情节,讲文章的观点…… 讲什么都行,只要能把刚才读过的微弱的英语信号再制造一遍就行。一开始很难,几乎什么都记不住,什么都讲不出来,不要紧,把文章再打开看一看,然后合上书再讲,还讲不出就再打开书看看再讲…… 一点一点地,一遍一遍地,直到能讲出点东西,直到能大概讲解,直到能长篇大论,直到能滔滔不绝…… 这样做了之后,你就会发现真正读懂一篇文章原来这么不容易,我们的大脑里,汉语对英语有这么大的排斥,不用口语来加强英语的刺激,英语几乎难以进入大脑。学英语的过程,就是用口语和大脑里的汉语做斗争的过程,让汉语给英语让路,让英语进入大脑。因此学会母语者可以不开口讲话,不善言辞的人也有可能当个作家,而学外语的人必须口语很好,因为口语是使外语信号不被转移并且进入大脑的唯一通道,是使外语信号在大脑中生根的唯一方法。

  以上用口语来提高阅读水平并同时提高口语、听力、乃至整个英语水平的方法,是我在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一个十分有效的方法,叫“反述式英语学习法”。

不知道“语言风格”学不好英语

网友提问:请教问题,我是英语专业大二的学生,我认识的英语单词不少,但我对于英语表达这方面很欠缺,有的时候想表达就不知道怎么说出口,有时候脑子里出来了几个词就是不知道哪个是正确的,我该怎么办?希望您能给我解答。

曲刚答复:

  你是英语专业的学生,有良好的英语基础,但仍然觉得表达上有困难,你的问题属于不了解英语的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是学好英语的第四大基本功,是英语四大基本功的最后一步。但遗憾的是,由于以往人们对语言风格的概念一直没有很好地发现和重视,也一直没有完整而令人信服地总结出一套英语语言风格的成形理论,造成语言风格这一重要的语言学概念始终处于一种模模糊糊似有非有的状态,导致中国人永远也难以认识清楚英语“长得”是什么样子,永远也难以找到掌握英语的感觉。

  中国的国画和外国的油画的风格不同,中国古代建筑和外国古代建筑的风格不同,同样道理,汉语的语言风格和英语的语言风格也很不一样。比如,英语用词简朴(汉语用词华丽)、英语是写实语言(汉语是写意语言)、英语句子偏长(汉语句子偏短)、英语语法偏详细工整(汉语语法偏省略)、英语里虚词多(汉语里虚词少)、英语里尽量用“借用词”表达新概念(汉语里则尽量用“组合词”表达新概念)、英语里尽量用系动词加介词等静态词表达(汉语里则偏向于用动态的行为动词表达)、英语里尽量用疑问句表达客气的请求(汉语里多用陈述句前面加“请”字表达客气的请求)等等,这些语言特征在快步英语里叫做英语的“十大语言风格”。不了解英语的这些语言风格特征,你就不知道英语长的是什么样,就算你认识很多英语单词,也不知道怎样用这些单词来构造地道正确的英语句子,就会“用英语的砖头来盖汉语的房子”,用英语单词说汉语,并且在使用英语时会出很多别扭和笑话。举两例为证:

  计算机专业里有一个词,叫“菜单”,现在大家都知道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但当初这个词在翻译上实际上闹了个大笑话。英语里用26个字母组合出一个新词来很困难,因为组合出来的词大家往往不认识,因此英语里在表达一个新问世的概念时往往不是新造一个词,而往往是借用过去已有的旧词来表达一个新概念,这样就形成了“尽量用‘借用词’来表达新概念”的语言风格。“菜单”这一事物刚刚问世时,美国人借用英语里已有的一个单词“菜单(menu)”来给它命名,以形象地表达出它的功能,其实它跟“吃菜”毫无关系,外国人第一次看到这个词时可能也会发楞一下,但马上他就会理解这样命名的用意,因为英语里这种借词使用的现象很普遍,他们不会觉得奇怪。而中国人把这个词翻译成汉语时,由于第一位翻译者不了解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风格的差别,把它活生生地翻译成了“菜单”,造成这一大笑话传遍天下,现在大家反而见怪不怪了。汉语里造词很容易,用几千个汉字组合出一个新词来大家很容易认识,因此翻译成汉语时就应该将其翻译成“选单”更为合适,以避免计算机里冒出个“菜单”这么个奇怪的词。现在中国人都已经知道“菜单”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反而将错就错倒也不影响理解,但中国人在翻译英语文章(特别是科技英语文章)时这种错误大量存在,这造成了理解上的很大困难,学计算机的人都有这个体会,到书店里买本翻译过来的计算机专业书看时十分费劲,看来看去也看不明白,英语好一点的人干脆直接看英语原文,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因为翻译人员对英语的语言风格不了解,翻译过来词汇有“菜单”之类的问题。计算机专业里有很多词在当初的翻译上都有问题,如“软驱”、“访问”、“监视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等等,幸好当初没有人把“总线(bus)”一词翻译成是“公共汽车”,把“鼠标(mouse)”一词翻译成“老鼠”,否则计算机里冒出个公共汽车和老鼠,还不知会把人吓成什么样子。

  另一个语言风格的例子是如何比较客气地用英语表达请求和提问等。

  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表达习惯,要想做到客气和不误解,光语气和气还不够,还要了解对方的语言习惯。比如英语多用“疑问句”的方式表示客气,而汉语多用陈述句前加“请”字表示客气,比如汉语说“请喝茶”,英语则说成“Would you like a cup of tea?”,如果用陈述句对外国人说“Please have a cup of tea.”,就是在命令他喝茶,不喝不行。外国人到中国人家做客时,中国人总是用汉语的方式说“请坐、请喝水、请吃饭、请再吃个水果、请再坐一会儿……”等等,美国人曾不解地问我:“我到中国人家去作客的时候,为什么中国人总是命令我做这做那,搞得我好不自在?”,我反问道:“那你们美国人怎么对待客人?”,他说:“我们美国人会说,请随便,就像在自己家一样,想吃什么就拿什么”,我又问:“那客人真的会想吃什么就拿什么吗?”,他说:“是的,客人会自己打开冰箱拿饮料喝”,我说:“在中国正好反过来,如果你让他把这儿当自己的家,想吃什么自己拿,他肯定什么都不拿,若你真心想让客人吃,就要不断地劝他吃才行”,他回答说:“在美国这叫侵犯人身自由”。因此了解语言风格十分重要,否则你热情了半天,反而可能被误解,出现尴尬还蒙在鼓里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god_like_donkey/p/1578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