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de.js环境搭建及简单demo

Node.js:最简单的Web服务器

1,下载并安装node

  官网下载:https://nodejs.org/en/download/

  我的版本

     

   安装完后,在cmd中检查是否安装成功,如下图:

      

       输入:node -v 表示node.js已安装成功并显示版本号

       输入:npm -v 表示自带的npm也安装成功并显示版本号

  说明:新版的Node.js已自带npm,安装Node.js时会一起安装,

       npm的作用就是对Node.js依赖的包进行管理,

       也可以理解为用来安装/卸载Node.js需要装的东西

  备注:

  1.npm:安装依赖包从国外下载,速度较慢(node自带)

  2.cnpm:需要手动安装,从国内下载,速度较快

    cnpm 相对 npm 速度快

    cnpm 跟npm 用法完全一致,只是在执行命令时将npm改为cnpm。

  3.Git工具:git bash 是 Windows 下的命令行工具。

  

  所以:下面第二步骤,根据各自需求,可以装也可以不装

2,选装cnpm和Git工具

     2.1,选装cnpm

  安装完node后,在cmd命令行中输入:

  npm install -g cnpm --registry=http://registry.npm.taobao.org

  如下,安装进度示意图,一直等待,直到完成显示 

      

  加载完后,如上图:cnpm安装完毕

     

 2.2,选装Git工具

   官网下载:https://gitforwindows.org/

  我的版本:

  

   

  安装成功后,桌面会有Git的快捷方式,鼠标右键会显示相应的Git信息

       

  安装完Git后,双击桌面的"Git Bash",即可输入cnpm或者npm下载资源

       

       

      

  

3,生成依赖包管理文件和安装依赖包

  3.1. 生成依赖包管理文件

    生成依赖包管理文件:package.json

  第一、新建文件夹

    要求:不能有中文(即下文中的目标文件夹)

  

  第二、如何定位到目标文件夹

  1. 选中文件夹路径

   

  2,输入cmd回车

   

  c,弹出cmd的对话框,即定位到当前文件夹

  

  第三、生成依赖包管理文件

  a,  定位到目标文件夹,输入:npm init -y

            -y:表示一直yes

   

  

     b,安装完成后,显示如下图信息:

  

  c,目标文件夹中生成相关文件:package.json

  

  到此依赖文件生成完成

  3.2.  安装依赖包

  安装依赖包:定位到目标文件夹

  命令行中输入:npm install express -S

    或者输入:cnpm install express -S

  两者选一个,因为cnpm速度快,根据需求自己选择

  -S:表示保存到package.json(即安装完成后,会修改package.json文件)

  

   

  如上图,表示依赖包下载完成

  并且目标文件夹中会生成文件夹node_modules

  到此安装依赖包完成

   

4,创建node服务文件

  在目标文件夹中,创建空的js文件

  

  具体内容如下:(编写一个简单的接口)

  

  server-run.js 是一个简单的 demo 服务器

 

5,启动服务

  用步骤4中创建的js文件(server-run.js),进行本地启动web服务 

  5.1. 通过cmd启动服务

   cmd启动服务,定位到目标文件夹

  输入:node + 空格 + 服务文件名.js

 

  

  如上图,服务已正常启动

 

 

  5.2. 服务中的接口测试

  5.2.1 用浏览器测试

  如下图,测试成功,浏览器中的页面,正常显示服务器中的信息

   

   

  5.2.2 用postman工具测试

   

  5.3. 通过Git工具启动服务

    相对于cmd的另一种启动服务器的方式

  a、定位到目标文件夹中,点击右键选择:Git Bash Here 

  

 

  b、启动服务,输入:node + 空格 + 服务文件名.js

  

  到此,通过Git工具服务,启动成功

  5.4. 停止服务

    Ctrl+C停止当前服务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ggll611928/p/13300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