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1.14)Redis日常管理与维护

【1】持久化

如果不做持久化,用replication去保证可用性,另外最后可以通过引用从数据库同步最新数据。

因此注释掉所有的持久化策略,添加一条带空字符串参数的save指令,也能移除之前所有配置的save指令。

【1.1】RDB持久化

  RDB持久化把当前进程数据生成快照(.rdb)文件保存到硬盘的过程。有手动触发和自动触发

  (1)手动触发(save和bgsave)

    save:阻塞当前redis,知道RDB持久化过程完成为止,若内存实例比较大会造成长时间阻塞。线上不建议使用。

    bgsave:redis进程执行fork操作创建子线程,由子线程完成持久化,阻塞时间很短(微妙级)。

        是save的优化,在执行redis-cli shutdown 关闭redis服务时,如果没有开启AOF持久化,自动执行bgsave;

  (2)RDB文件

#参数
config set dir /usr/local  #设置rdb文件保存路径

#备份
bgsave #将 dump.rdb 文件保存到 dir 参数目录下

#恢复
将 dump.rdb 放到 redis安装目录与 redis.conf同级目录,重启redis即可

#优点:
1.压缩后的二进制文件适用于备份、全量恢复,用于灾难恢复
2.加载RDB恢复数据远快于AOF方式
#缺点
1.无法做到实时持久化,每次都有创建子进程,频繁操作成本过高
2.保存后的二进制文件,存在老版本不兼容新版本rdb文件的问题

  (3)RDB相关配置参数

#RDB文件参数
save 900 1
save 300 10
save 60 10000
stop-writes-on-bgsave-error yes #后台存储错误停止写
rdbcompression yes #在进行镜像备份时,是否压缩。压缩需要更多CPU,不压缩需要更多磁盘空间
rdbchecksum yes #一个CRC64的校验被放在了文件末尾,当存储或者加载rdb文件时会有10%性能问题,为了性能可以关闭这个配置
dbfilename dump.rdb #快照的文件名
dir /var/local #快照的存放目录

  (4)关闭rdb

《1》把持久化策略关闭即可

#save 900 1
#save 300 10
#save 60 10000

总结:

  (1)当开启RDB持久化时,在满足save条件、手动save、正常关闭的时候都会被持久化。异常关闭终止的时候数据会丢失。

  (2) 当关闭持久化时,只有在手动save/bgsave的时候数据会被持久化,正常关闭与异常关闭数据均丢失。

  

【1.2】AOF持久化

(1)基本原理流程

  参数:redis.conf 配置

    appendonly yes #开启AOF

    appendfilename "appendonly.aof"   #文件名,appendonly.aof是默认文件名

  AOF持久化流程:

    命令写入(append),文件同步(sync),文件重写(rewrite),重新加载(load)

  详细流程说明:

    《1》所有的写入命令(set hset 等)会append追到到aof_buf 缓存区中

    《2》AOF缓存区向硬盘做sync 同步

    《3》随着 AOF文件越来越大,需要定期rewrite重写,进行压缩

    《4》当redis服务重启,可load加载aof文件进行恢复

(2)AOF配置参数详解:

appendonly yes      #启用aof持久化

#appendfsync always   #每收到命令就立即强制写入磁盘,效率最慢,但是保证完全的持久化,不推荐使用

appendfsync everysec   #默认为该值,每秒强制写入磁盘一次,性能和持久化的折中选择,推荐使用

#appendfsync no    #完全依赖os,性能最好,持久化每保证(操作系统自身按情况同步)

no-appendfsync-on-rewrite yes   #正在导出rdb快照的过程中,是否停止同步aof

auto-aof-rewrite-percentage 100    #aof文件大写比起上次重写时的大小,增长率100%时,重写

auto-aof-rewrite-min-size 64mb      #aof文件,至少超过64M时,才会有重写操作

(3)如何从AOF恢复?

  《1》设置appendonly yes;

  《2》将 appendonly.aof 放到 dir 参数指定的目录;

  《3》启动redis,redis会自动加载 appendonly.aof 文件

(4)redis重启恢复加载AOF与RDB顺序及流程

  《1》当AOF和RDB文件同时存在时,优先加载AOF

  《2》如果关闭了AOF,加载RDB文件

  《3》加载AOF/RDB成功,redis启动成功

  《4》AOF/RDB存在错误,redis启动失败并打印错误信息

总结:

  redis重启载入数据的时候,读取aof的文件要优先于rdb文件,所以尽量一开始使用redis的时候就开启aof选项,不要在中途开启,容易导致数据出问题。

  如果非要中途开启,那么先修改配置文件开启aof参数,然后再执行bgrewriteaof,再重启redis 服务,这样就会把之前的记录重写一份到 aof文件中,不会导致数据丢失了。

【1.3】备份恢复

  备份很简单,只需要把RDB,AOF的文件复制备份起来就好了。

  相同版本的备份文件可以任意使用,不同版本的可能会有问题(没有实践过)。

  步骤:备份文件-》停止-》拷贝回来恢复

【2】慢查询

  与mysql一样,当执行时间超过阀值,会将执行时间耗时的命令记录

  redis命令什么周期,发送、排队、执行、返回

  慢查询只统计第3个执行步骤的时间

  预设阀值:两种方式,默认为10毫秒

【2.1】阀值设置

(1)动态设置

6379:>config set slowlog-log-slower-than 10000

#这里的10000 是微秒 = 10毫秒

使用config set 完成后,若想将配置永久保存到redis.conf,要执行config rewrite

(2)redis.conf修改

找到 slowlog-log-slower-than 10000,修改保存即可

注意,slowlog-log-slower-than             # 0记录所有命令,-1命令都不记录

config set slowlog-max-len 128    #最大日志长度,最多128条命令

【2.2】基本命令

(1)获取队列里慢查询的命令

  slowlog get

(2)获取慢查询列表当前的长度

  showlog len

(3)对慢查询列表清理(重置)

  slowlog reset

【3】安全设置

【3.1】基本解决办法与思路

(1)设置密码

(2)修改默认端口

(3)监听内网IP

(4)设定专用账户

(5)修改configure命令

【3.2】实际配置redis.conf

(1)设置密码

  requirepass 123456

  #如果设置了,登录时要用 redis-cli -a 123456

(2)修改默认端口

  port 16000

(3)监听内网IP

  bind 192.168.135.173 192.168.135.174 192.168.135.175   #可以多个IP。用空格隔开,最好不要用127.0.0.1

(4)设置专用账户

  就是使用专用账户来安装使用redis,相关操作参考:Redis(1.1)linux下安装redis

(5)修改configure命令

#将config命令改名

  rename-command CONFIG "FGCONFIG"

#禁用掉config命令

  rename-command CONFIG ""

【4】redis集群迁移

【step 1】:开发中断程序,登录各个主节点查看key信息

复制代码
INFO

# Keyspace
db0:keys=573153,expires=23977,avg_ttl=6721214720
# Keyspace
db0:keys=574792,expires=24263,avg_ttl=6741152890
# Keyspace
db0:keys=574647,expires=24500,avg_ttl=6733187087
复制代码

【step 2】:在各个主节点进行AOF的写入

[root@YC-ss1 ~]# redis-cli -h ****** -p 7014 -a *******
10.144.128.242:7014> BGREWRITEAOF
Background append only file rewriting started

【step 3】:将各个主节点的AOF文件拷贝到新的redis集群的主节点,新的redis必须关系AOF而且关闭所有集群

scp appendonly.aof root@host_ip:/tmp/

用这个AOF文件覆盖新的redis集群主节点的AOF文件

【step 4】:依次提起新redis集群的主节点。启动完毕,启动从节点

redis-server /home/redis/redis7013/redis7013.conf 

【step5】:重启新的redis集群,打开新的集群的AOF

重启修改其配置文件即可,停的时候先停从节点,启动的时候先启动主节点

【step 6】:迁移完毕

 

【5】基本优化

(1) Master最好不要做任何持久化工作,如RDB内存快照和AOF日志文件;(Master写内存快照,save命令调度rdbSave函数,会阻塞主线程的工作,当快照比较大时对性能影响是非常大的,会间断性暂停服务,所以Master最好不要写内存快照;AOF文件过大会影响Master重启的恢复速度)

(2) 如果数据比较重要,某个Slave开启AOF备份数据,策略设置为每秒同步一次

(3) 为了主从复制的速度和连接的稳定性,Master和Slave最好在同一个局域网内

(4) 尽量避免在压力很大的主库上增加从库

(5) 主从复制不要用图状结构,用单向链表结构更为稳定,即:Master <- Slave1 <- Slave2 <- Slave3...;

  这样的结构方便解决单点故障问题,实现Slave对Master的替换。如果Master挂了,可以立刻启用Slave1做Master,其他不变。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gered/p/11836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