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 os模块常用方法及属性小结

主要记录os 模块常用的方法

1. os 模块常用的方法及属性

os.sep:取代操作系统特定的路径分隔符

os.name:指示你正在使用的工作平台。比如对于Windows,它是'nt',而对于Linux/Unix用户,它是'posix'。

os.getcwd:得到当前工作目录,即当前python脚本工作的目录路径。

os.getenv()和os.putenv:分别用来读取和设置环境变量

os.listdir():返回指定目录下的所有文件和目录名

os.remove(file):删除一个文件

os.stat(file): 获得文件属性

os.chmod(file): 修改文件权限和时间戳

os.mkdir(name): 创建目录

os.rmdir(name): 删除目录

os.removedirs(r“c:python”): 删除多个目录

os.system(): 运行shell命令。os.system 的结果只是命令执行结果的返回值,执行成功为0

os.popen(command[, mode[, bufsize]]): os.popen() 方法用于从一个命令打开一个管道。popen返回的是file read的对象,对其进行读取使用read()

os.exit(): 终止当前进程

os.mknod(): 创建空文件

os.linesep: 给出当前平台的行终止符。例如,Windows使用'
',Linux使用'
'而Mac使用'
'

os.path.exist(): 检验给出的路径是否真的存在

os.listdir(dirname): 列出dirname下的目录和文件

os.getcwd(): 获得当前工作目录

os.curdir: 返回当前目录('.')

os.chdir(dirname): 改变工作目录到dirname

os.path.isdir(name): 判断name是不是目录,不是目录就返回false

os.path.isfile(name): 判断name这个文件是否存在,不存在返回false

os.path.exists(name): 判断是否存在文件或目录name

os.path.getsize(name): 或得文件大小,如果name是目录返回0L

os.path.getatime(path): 返回上次访问路径的时间,返回值是一个浮点数

os.path.getmtime(path): 返回上次修改一路径的时间,返回值是一个浮点数

os.path.getctime(path): 返回系统的ctime,在某些系统(如Unix)上是最后一次元数据更改的时间,而在其他系统(如Windows)上则是路径的创建时间。返回值是一个数字

os.path.abspath(name): 返回一个目录的绝对路径

os.path.realpath(path): 返回指定文件的标准路径,而非软链接所在的路径

os.path.isabs(): 判断是否为绝对路径

os.path.normpath(path): 规范path字符串形式。示例: os.path.normpath('c://windows\System32\../Temp/')    # 输出'c:\windows\Temp'

os.path.split(name): 分割文件名与目录(事实上,如果你完全使用目录,它也会将最后一个目录作为文件名而分离,同时它不会判断文件或目录是否存在),示例: ('F:/Technology-20161005/python/python_project/demo/os_sysdemo', 'sysdemo.py')

os.path.splitext(): 分离文件名和扩展名  # ('F:/Technology-20161005/python/python_project/demo/os_sysdemo/sysdemo', '.py')

os.path.join(path,name): 连接目录与文件名或目录

os.path.basename(path): 返回文件名

os.path.dirname(path): 返回文件路径

2. 常用方法

  • 统计当前目录下已经创建的文件
    current_path = os.path.realpath('.')
    start_time = time.time()
    # 判断当前路径下比当前时刻早的已经创建的文件
    created_files = [name for name in os.listdir(current_path) if os.path.isfile(os.path.join(current_path, name)) and
                     os.path.getctime(os.path.join(current_path, name)) < start_time]
    print created_files
  • 统计当前目录下后创建的文件
    current_path = os.path.realpath('.')
    start_time = time.time()
    # 判断当前路径下后创建的文件
    created_files = [name for name in os.listdir(current_path) if os.path.isfile(os.path.join(current_path, name)) and
                     os.path.getmtime(os.path.join(current_path, name)) > start_time]
    print created_files
  • 删除文件操作
import os, errno

def silent_remove_of_file(file):
    try:
        os.remove(file)
    except OSError as e:
        if e.errno != errno.ENOENT:
            raise e
        return False
    return True
  • os.walk 的使用
    os.walk 的返回值是一个生成器(generator),每次遍历返回的都是一个三元组(root,dirs,files)
root 所指的是当前正在遍历的这个文件夹的本身的地址
dirs 是一个 list ,内容是该文件夹中所有的目录的名字(不包括子目录)
files 同样是 list , 内容是该文件夹中所有的文件(不包括子目录)

示例: 遍历一个目录下的所有文件,包括子目录中的,输出文件的地址及文件的大小

file_operate.py 文件

import os


def search_all_file(start_dir):
    """
    遍历一个目录下的所有文件,包括子目录中的,输出文件的地址及文件的大小
    :param start_dir:  起始目录
    :return:
    """
    for dirpath, dirname, files in os.walk(start_dir):
        print 'current path: {}'.format(dirpath)
        print 'current sub dir: {}'.format(dirname)
        # TODO 获取目录下的所有文件的路径 及 对应的 文件大小, 单位 byte
        for f in files:
            print '{}, size: {} byte'.format(os.path.join(dirpath, f), os.path.getsize(f))

if __name__ == '__main__':
    search_all_file('.')

执行结果如下:

current path: .       # 当前目录
current sub dir: ['dir1']  # 当前目录下的子目录名称
.1.jpg, size: 120780 Byte # 当前目录下的文件
.1.txt, size: 368 Byte
.config.ini, size: 116 Byte
.file_operate.py, size: 4418 Byte
.file_operate.pyc, size: 183 Byte
.module_demo.py, size: 11593 Byte
.\__init__.py, size: 148 Byte
current path: .dir1   # 当前目录下的第一层子目录
current sub dir: ['dir2'] # 当前目录下的第一层子目录 下的子目录名称
.dir11.txt, size: 368 Byte
current path: .dir1dir2 # 当前目录下的第一层子目录下的子目录
current sub dir: []
.dir1dir21.jpg, size: 120780 Byte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gaozhidao/p/12317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