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nkphp 跳转和重定向

页面跳转

在应用开发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带有提示信息的跳转页面,例如操作成功或者操作错误页面,并且自动跳转到另外一个目标页面。系统的ThinkController类内置了两个跳转方法success和error,用于页面跳转提示,而且可以支持ajax提交。

使用方法很简单,举例如下:

  1. $User = M('User'); //实例化User对象
  2. $result = $User->add($data);
  3. if($result){
  4. //设置成功后跳转页面的地址,默认的返回页面是$_SERVER['HTTP_REFERER']
  5. $this->success('新增成功', 'User/list');
  6. } else {
  7. //错误页面的默认跳转页面是返回前一页,通常不需要设置
  8. $this->error('新增失败');
  9. }

success和error方法的第一个参数表示提示信息,第二个参数表示跳转地址,第三个参数是跳转时间(单位为秒),例如:

  1. // 操作完成3秒后跳转到 /Article/index
  2. $this->success('操作完成','/Article/index',3);
  3. // 操作失败5秒后跳转到 /Article/error
  4. $this->error('操作失败','/Article/error',5);

跳转地址是可选的,success方法的默认跳转地址是$_SERVER["HTTP_REFERER"],error方法的默认跳转地址是javascript:history.back(-1);

默认的等待时间success方法是1秒,error方法是3秒

successerror方法都可以对应的模板,默认的设置是两个方法对应的模板都是:

  1. //默认错误跳转对应的模板文件
  2. 'TMPL_ACTION_ERROR' => THINK_PATH . 'Tpl/dispatch_jump.tpl',
  3. //默认成功跳转对应的模板文件
  4. 'TMPL_ACTION_SUCCESS' => THINK_PATH . 'Tpl/dispatch_jump.tpl',

也可以使用项目内部的模板文件

  1. //默认错误跳转对应的模板文件
  2. 'TMPL_ACTION_ERROR' => 'Public:error';
  3. //默认成功跳转对应的模板文件
  4. 'TMPL_ACTION_SUCCESS' => 'Public:success';

模板文件可以使用模板标签,并且可以使用下面的模板变量:

变量含义
$msgTitle 操作标题
$message 页面提示信息
$status 操作状态 1表示成功 0 表示失败 具体还可以由项目本身定义规则
$waitSecond 跳转等待时间 单位为秒
$jumpUrl 跳转页面地址

success和error方法会自动判断当前请求是否属于Ajax请求,如果属于Ajax请求则会调用ajaxReturn方法返回信息。 ajax方式下面,success和error方法会封装下面的数据返回:

  1. $data['info'] = $message; // 提示信息内容
  2. $data['status'] = $status; // 状态 如果是success是1 error 是0
  3. $data['url'] = $jumpUrl; // 成功或者错误的跳转地址

重定向

Controller类的redirect方法可以实现页面的重定向功能。

redirect方法的参数用法和U函数的用法一致(参考URL生成部分),例如:

  1. //重定向到New模块的Category操作
  2. $this->redirect('New/category', array('cate_id' => 2), 5, '页面跳转中...');

上面的用法是停留5秒后跳转到New模块的category操作,并且显示页面跳转中字样,重定向后会改变当前的URL地址。

如果你仅仅是想重定向要一个指定的URL地址,而不是到某个模块的操作方法,可以直接使用redirect函数重定向,例如:

  1. //重定向到指定的URL地址
  2. redirect('/New/category/cate_id/2', 5, '页面跳转中...')

Redirect函数的第一个参数是一个URL地址。

控制器的redirect方法和redirect函数的区别在于前者是用URL规则定义跳转地址,后者是一个纯粹的URL地址。

大理石平台精度等级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furuihua/p/11782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