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眼中的中国传统文化王阳明《传习录》6

【31】問:「看書不能明,如何?」

先生曰:「此只是在文義上穿求,故不明。如此,又不如為舊時學問。他到看得多,解得去。只是他為學雖極解得明曉,亦終身無得。須於心體上用功。凡明不得,行不去,須反在自心上體當,即可通。蓋四書、五經,不過說這心體,這心體即所謂道,心體明即是道明,更無二。此是為學頭腦處。」

释:‘此只是在文义上穿求,故不明’,看书不能明的原因是只在文字的表面意义上琢磨,所以不能明了真谛;‘只是他为学虽极解得明晓,亦终身无得’,只是这些人虽然把文章中表面的意思解释的非常清楚,由于不明根本,因此一生没有什么长进;‘须反在自心上体当’,必须在内心上下功夫;‘心体明即是道明’,内心明净,就是悟道;‘此是为学头脑处’,这是圣人之路的根本。

感:无。

【32】「虛靈不昧,眾理具而萬事出。心外無理,心外無事。」

释:内心明灵处没有晦暗,通晓众理而能应对万事。如果脱离内心修为,则不能知晓规律,应对纷繁之事。

感:无。

【33】或問:「晦庵先生曰:『人之所以為學者,心與理而已。』此語如何?」

曰:「心即性,性即理,下一『與』字,恐未免為二。此在學者善觀之。」

释:‘晦阉’,朱熹;‘心即性,性即理’,内心彻明的状态下所体悟的内容就是世间万物运行的道理,真性道理也只有在内心明彻的情况下才能体悟;

感:理学认为理先存在,心要不断去琢磨理,去学习理,而理可以从先儒的书中获取,最终能够心理一致。心学认为心、理不能脱节,心明则理到,理并非书上的教条,即便知道所谓的‘理’,如心为明,则‘理’也是假的,就像个戏子演戏,并非真理。

【34】或曰:「人皆有是心,心即理,何以有為善有為不善?」

先生曰:「惡人之心,失其本體。」

释:‘人皆有是心,心即理,何以有为善有为不善’,人既然都有一颗明心,心中明了真理,那么怎么会有些人做的事地道,有些人做的事不地道;‘恶人之心,失其本体’,恶人的心,已经被蒙蔽了。

感:是‘幡然醒悟’的根本吧,如那明月,被乌云遮蔽,天地昏暗,伸手不见五指,被一阵疾风吹去那云,复明于大地,恰那时,自有嚎啕悔觉,非换了一颗新心。

【35】問:「『析之有以極其精而不亂,然後合之有以盡其大而無餘。』此言如何?」

先生曰:「恐亦未盡。此理豈容分析?又何須湊合得?聖人說『精一』自是盡。」

释:‘析之有以极其精而不乱,然后合之有以尽其大而无余’,对理可以分条剖析,尽其精义,然后聚合得大理而无所不通;‘恐亦未尽。此理岂容分析’,此说恐怕没有说透,理怎么能够分开进行剖析呢。

感:心学认为无晦明心自具本性真理,心明则理通,从内心修起;而理学认为理存于外部,万象各具其理,因而需分别理解,最终能尽理。

【36】「省察是有事時存養,存養是無事時省察。」

释:在有事时省察自心,就是存养内心,在无事时存养自心,就是省察内心。

感:不论有事无事,都需照着那明心,是个修炼的功夫。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furan/p/2799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