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的双减政策在主张什么

最近中办、国办联合印发了一份文件,名叫《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这份文件是7月24日发布的,是一个周六。市场在之前的周五晚上就收到了风声,于是在美国上市的新东方、高途和好未来这样的教育行业中概股,一天的跌幅就都超过了50%。转天到了周一,A股市场上的教育类上市公司也纷纷暴跌。

再结合之前很多城市整治学区房的行动,很多同学给我留言,让《商业参考》也聊一聊这件事。大家都很关心,我的工作怎么办?我的股票怎么办?我的学区房怎么办?我的幼崽怎么办?

聊聊就聊聊。这份文件确实动摇了教育培训行业的根基,但它并不是一份突发禁令,它其实5月份就在中央层面审议通过了,跟过去两三年的监管意图是一致的。中国从2018年开始就针对教培机构的规范管理问题出台过很多次文件了。进入2021年之后监管越来越严格。到了6月份,教育部还单独成立了一个司,叫消费教育培训监管司,用来专门治理校外教培市场,推动学生的减负。

而且,这次这份文件也不仅仅是一份禁令,只不过资本和教培公司在其中伤得最痛,所以市场的注意力也大多跟着它们的视角来走。

这份文件的名字重点确实是放在给学生减负上,它也因此被称为「双减政策」,但它全文其实对教育终端提了4个维度的改革意见,其中两个确实是扣题减负的,还有两个却是在要求增加有质量的教育资源供给。

你知道,在中国,发展从来都是硬道理,破除是为了建立。你看到了它对现有教培行业的压减,但这之外,我还想邀请你去看看它关于建设性的部分。

那我们怎么聊呢?分两步:

第一步,先拉着你认真读一读这份双减政策文件的原文,前面说了,它除了提出要从严治理培训机构,其实还有很重要的信息细节。

第二步,我想探讨一下减负是为了构建什么,它可能给商业公司留出哪些机会空间。

借助这两步,我想尝试跟你达成一个共识:这份双减政策文件所代表的,是一场中长期的教育变革,它的启动也是为了承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总基调

我们先从第一步阅读原文开始。这份双减政策文件有三个总基调你应该注意:

第一个,它是定有具体目标的:学生的负担、家庭教育的支出负担和家长的精力负担,都要在1年内有效减轻、在3年内成效显著。而且光减负还不够,人民群众的教育满意度要明显提升。

所以你要是有心,到了2022年和2024年,可以分别回顾一下这场教育改革的进展。

第二个,全国全面开展治理校外培训的同时,还会另行设立试点,来做更进一步的探索,比如说借助重新审核登记的方式,来大幅压减市场已有的学科类培训机构;对非学科类的校外培训机构,允许其中合格的玩家成为学校课后服务的供应商;还有对校外培训服务进行政府指导定价,遏制高收费等等。

那谁来当这个试点呢?这份文件也直接确定了9个试点城市:北京、上海、沈阳、广州、成都、郑州、长治、威海和南通。你可以看一看有没有你的所在地,要是有的省份没有城市在这份名单里,那也得自己选出至少一个地市来开展试点。

第三个,这个「双减」工作的领导者是党委,而不仅仅是政府。文件说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要把这个工作当作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重点任务,学校党组织要负责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校外培训机构也得加强自身的党建工作。

那政府部门在双减工作当中的角色是什么呢?是让事情落地。这份文件几乎把所有的政府部门都点了一遍,要求它们都参与进来,构建一张大跨度、大分工的协作网络,中央和地方的教育部门是当仁不让的统筹者,此外宣传、网信、工信部门也有任务,还有机构编制部门要多给学校安排教师编制,财政部门要做好经费保障,公安部门要做好应急处置,央行、银保监、证监部门也要清理整顿培训机构的融资上市。这里面我认为多给教师编制和多给财政预算是尤其重要的,这是在先给出资源,再布置任务。

你上次听说这么大一张政府协作网络是在哪里?是在209讲我们讲过的另外一份中央文件,是打击证券违法活动,建设中国特色资本市场的。

在我的笔记本里,这次的教育改革是重要程度更高的事件,因为它比起打击证券违法活动来还多了一项工作任务,就是要去统一参与者的价值观。

 

从严减负

好,进到这次教育改革的内容本身,文件里其实展示了两类改革动作:做压减和做增量。

做压减的部分,就是去减轻学生负担、家庭的财务负担和家长的精力负担。这些东西你已经在媒体和公众号上听说不少了。我再简单地梳理一下:

首先是减轻第一种负担,学生的作业总量和时长,一二年级的小学生不能给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到六年级的小学生,家庭作业的平均完成时间也不能超过60分钟,初中生不能超过90分钟。要是有个别学生努力之后也完不成作业的,那也应该优先按时睡觉。

批改作业的工作要还给教师,不能要求家长来检查和批改作业,也不能让学生自批自改。

那孩子们的时间多出来之后干嘛用呢?参与做做家务,运动运动,读读书和参与文艺活动。但是不能沉迷网络,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长也会在新的教育体系里面被控制起来,不知道这里面会不会包含小天才手表。

其次,减轻第二种负担,学生的校外培训。

学科类的培训机构(相当于对标校内课程的增强补习班),以前已经拿到过培训资质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以前的线上学科类培训做了备案就能开业,现在不行了,要重新提请审批。学科类的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尤其是不能有外资参股。这是在砍培训机构的总量,减少供给,也确保价值观的主导权。

在这样的严管之下如果仍然有培训机构愿意经营,那也不能打广告,而且要在培训内容和培训时间上面接受严格的管理。不能超纲,不能提供境外的教育课程,不能占用法定休息日等等。搞线上培训的,为了保护学生视力,每个课时不能超过30分钟,而且必须在晚9点前结束。以前有的App有拍照搜题这类功能,就会影响学生独立思考,也不能做了。那培训机构聘用外籍教师可以吗?外籍教师人在境内的话,合规的话可以,人在境外的话彻底不行。

 

以学校为主体做增量

前面这两项改革举措就是减负。而减负的同时,不能够减少大众的教育获得感。减负不是为了让孩子们从学龄就开始躺平12年,然后随便进个电子厂的。更何况12年后的电子厂对工人的要求也会很高,这个我们后面讲。

那怎么弥补这部分获得感呢?这份文件的思路是,用学校这个主体来做增量。这个增量又分成两大类:

第一类是由学校来提供有质量的课后服务,可以辅导作业和答疑,也可以开兴趣班。这等于是把校外培训机构原本挖掘出来的用户需求给接过来,进行了校内替代。这些课后服务的结束时间不能早于当地的正常下班时间,这样一来,家长就不用请假接孩子,看孩子了。

那教师自己的作息怎么办呢?像我幼崽的幼儿园老师,她自己就有孩子也在读小学。她要是照顾我孩子到6点,那她孩子的老师就得等她到6点半。那要是那位老师也有孩子在别的学校呢?就算老师没孩子,人家也不能无限制加班啊。这份文件也考虑到类似问题了。文件说,课后服务可以安排本校教师倒班,也可以聘请退休教师或者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员或者志愿者。这又等于是在坚守学校这个主阵地的前提下,还是留出了校外机构参与的空间。

这之外,国家队还要提供一种特殊供给:免费的线上学习服务。以前很多培训机构不是都在卖线上课程吗?以后教育部门也要提供类似的线上教育资源,而且是免费开放给所有学生。在以前,岭南只有苏东坡一个语文特级教师,他只在岭南附小开课,别的学校学生听不到;以后呢,地方政府要组织苏老师、黄老师、杜老师统统在线免费答疑,整个岭南的学生都能看到。

用文件里的话说,这是「推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在不同的城市、区域和学校之间,把教育水平差距给缩小。

这是课外的部分。那课内呢?课内也做增量,要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

学足学好这个词挺有意思的。我听过一位一线城市的妈妈朋友给我讲她的经历:她孩子上小学的第一天,拼音课老师问说,这些这些大家是不是都会啦?多数小朋友举手,老师就说,那我们从第三课讲起。

你看这样来设定教学起点,就会倒逼着小孩们更依赖校外培训和提前培训。放在今天的语境里,那就算是增加负担,就算是不合规。

所以双减政策文件说,学校要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严格按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做到应教尽教,确保学生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业质量标准。这是在说校内教育质量的评估,不能以尖子生为标准,而要做到一个也不能落下。

 

以上是我读完这份教育领域的双减政策文件,划出来的重点。原来的教培公司们还有没有生存空间?我认为是有的,在基础教育这个领域里,可以成为教育部门的供应商,去提供课后服务或者线上课程,但前提是把基础教育的基本属性回归到民生,让基础教育做到公平覆盖。

那在基础教育之外的领域里呢?我想先请你跟我一起去看看德国的玩法。我们下一讲继续。

再见。

 

参考文献: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209 | 怎样打击证券违法活动来建设「中国特色资本市场」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公司敞开聊,股票别瞎买。

 划重点

 
所以双减政策文件说,学校要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严格按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做到应教尽教,确保学生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业质量标准。这是在说校内教育质量的评估,不能以尖子生为标准,而要做到一个也不能落下。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flyingsir/p/15089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