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JGUI消息设计-兼谈MFC、QT和信号/槽机制

星期六下午4点,还在公司加班。终于写完了下周要交工的一个程序。

郁闷,今天这几个小时写了有上千行代码吧?虽然大部分都是Ctrl-C+Ctrl-V,但还是郁闷。

作为一个有10年经验的MFC程序员,郁闷啊......

当初上大学的时候,就是冲着MFC这3个字去学的。

Microsoft Foundation Classes

多么的NB。仿佛这些C打头的类就是构建微软大厦的一根根螺钉。

记不清有多少个日日夜夜守在电脑旁,用VC6的ClassWizard不知疲倦的添加一个又一个的类。

也记不清翻看了多少本VC与MFC的书,并一次又一次的迷失在MFC中几个小时解不了一个Bug...

正如某个外国的程序员所说的“The Microsoft Foundation Classes (MFC) are a nightmarish mess. I'll say it again - the MFC is a programmer's nightmare.”

MFC确实成了很多程序员的噩梦。当我坚持把这个噩梦做醒时,大学已经上完了。。。

再做了3、4个项目以后,我终于可以较熟练的用MFC解决大部分问题了。我曾经(现在也有)这种想法,在MFC里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也确实是这样,MFC只是WinAPI的一个thin wrapper,灵活度是没问题的。

这种满足感一直持续到我接触了QT,看到了它最经典的消息设计(Signal & Slot)。

卖糕的,这是蒸的馍?

原来消息响应可以如此的优雅,如此的直接,如此的简单。回过头来看看MFC中的Message Map,那感觉,就像刚吃完一份多汁的牛扒后被强迫吃了一块臭豆腐。

我想,作为吃了10年的臭豆腐的人,突然吃到了多汁的牛扒,是有理由狂喜的,同时他又不得不继续吃臭豆腐,是有理由郁闷的。

言归正传,VJGUI是我为开源2D引擎IndieLib写的一个GUI类库。在设计阶段时,我就一直在想各个Widget的消息应该怎样响应。第一个想法自然是callback function,会不会too simple?作为一个吃了10年臭豆腐的人,有理由多想一下。其实我一直在避免使用Callback function,它的耦合性太强了,使得代码很难复用。同时,callback function is not type safe,难道我们喜欢在代码中埋雷?还有一个问题,这些函数使得代码很难看......。下一个想法,实现一个简单的类Windows消息机制,细节还没太想清楚。但要为每种widget加上message pump会不会显得太蠢苯了?另外,使用起来估计可用性不高。最后,利用了一个周末的休息时间,我决定了,为什么不实现QT的信号/槽机制呢?

QT的实现是需要moc的,有没有更清爽的解决方案?回答是肯定的,我找到了sigslot和slotsig这哥俩。

内部它们使用N多的模板(template)来实现信号/槽(本质还是callback function,只不过耦合度降低了,编译时会做有效性检查,更加安全)。C++中那么不起眼的模板,原来还可以这样用。看来学习C++真是永无止境啊。

这样的实现比QT会快一些。slotsig甚至还做了各种信号/槽实现的benchmark。有兴趣的人可以去这里看看。

---------------------------------------------------------------------------------------------------------------

3楼 彩阳 2012-02-28 10:42发表 [回复] [引用] [举报]
Boost里面也有signal2类,我正在学习,这的确是一个好的经历。
2楼 superjoel 2009-07-15 16:30发表 [回复]
还是通过STL知道GP的,是个让人充满期待的技术。
我一直觉得VC2008的STL效率有些问题,最近听说VC2010中STL的效率将会大幅提升(看测试vector push back操作只需要原来30%的时间)。还真想尽快试试VC2010正式版,看看能否像MS的目标那样成为新的VC6。
1楼 lynx090 2009-07-13 17:03发表 [回复]
1:敬仰博主的经验 2:Signals和function在BOOST里都有实现,用来解耦是非常方便的。 3;在C 设计前沿领域,用的最多其实是GP而不是OO,STL、BOOST就是GP的代表作。Matt Austern、Andrei Alexandrescu等大师都是GP领域的神人。C 的模板要比其他语言的模板要强大多了。

http://blog.csdn.net/superjoel/article/details/3990219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findumars/p/5089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