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Variant(相当于是Java里面的Object,是万能的容器,但要注册)

这个类型相当于是Java里面的Object,它把绝大多数Qt提供的数据类型都封装起来,起到一个数据类型“擦除”的作用。比如我们的 table单元格可以是string,也可以是int,也可以是一个颜色值,那么这么多类型怎么返回呢?于是,Qt提供了这个QVariant类型,你可以把这很多类型都存放进去,到需要使用的时候使用一系列的to函数取出来即可。比如你把int包装成一个QVariant,使用的时候要用 QVariant::toInt()重新取出来。这里需要注意的是,QVariant类型的放入和取出必须是相对应的,你放入一个int就必须按int取出,不能用toString(), Qt不会帮你自动转换。
数据核心无非就是一个 union,和一个标记类型的type:传递的是整数 123,那么它union存储整数123,同时type标志Int;如果传递字符串,union存储字符串的指针,同时type标志QString。
QVariant 属于 Qt 的Core模块,属于Qt的底层核心之一,ActiveQt、QtScript、QtDeclarative等都严重依赖于QVariant。
 

QVariant 可以保存很多Qt的数据类型,包括QBrush、QColor、QCursor、QDateTime、QFont、QKeySequence、 QPalette、QPen、QPixmap、QPoint、QRect、QRegion、QSize和QString,并且还有C++基本类型,如 int、float等。QVariant还能保存很多集合类型,如QMap<QSTRING, QVariant>, QStringList和QList。item view classes,数据库模块和QSettings都大量使用了QVariant类,,以方便我们读写数据。

  QVariant也可以进行嵌套存储,例如


QMap<QString, QVariant> pearMap; 
pearMap["Standard"] = 1.95; 
pearMap["Organic"] = 2.25; 

QMap<QString, QVariant> fruitMap; 
fruitMap["Orange"] = 2.10; 
fruitMap["Pineapple"] = 3.85; 
fruitMap["Pear"] = pearMap;

  QVariant被用于构建Qt Meta-Object,因此是QtCore的一部分。当然,我们也可以在GUI模块中使用,例如


QIcon icon("open.png"); 
QVariant variant = icon; 
// other function 
QIcon icon = variant.value<QIcon>();

  我们使用了value()模版函数,获取存储在QVariant中的数据。这种函数在非GUI数据中同样适用,但是,在非GUI模块中,我们通常使用toInt()这样的一系列to...()函数,如toString()等。

  如果你觉得QVariant提供的存储数据类型太少,也可以自定义QVariant的存储类型。被QVariant存储的数据类型需要有一个默认的构造函数和一个拷贝构造函数。为了实现这个功能,首先必须使用Q_DECLARE_METATYPE()宏。通常会将这个宏放在类的声明所在头文件的下面:


  Q_DECLARE_METATYPE(BusinessCard)

  然后我们就可以使用:


BusinessCard businessCard; 
QVariant variant = QVariant::fromValue(businessCard); 
// ... 
if (variant.canConvert<BusinessCard>()) { 
BusinessCard card = variant.value<BusinessCard>(); 
// ... 
}

  由于VC 6的编译器限制,这些模板函数不能使用,如果你使用这个编译器,需要使用qVariantFromValue(), qVariantValue()和qVariantCanConvert()这三个宏。

  如果自定义数据类型重写了<<和>>运算符,那么就可以直接在QDataStream中使用。不过首先需要使用qRegisterMetaTypeStreamOperators().宏进行注册。这就能够让QSettings使用操作符对数据进行操作,例如

https://blog.csdn.net/ok_4444/article/details/38292241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findumars/p/10023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