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的层级,像极了多维空间

王之涣诗云: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格局不同,视野就不同。

——说的都是同一个道理。

认知的层级,像极了多维空间。高维空间的生物可以理解低维,但低维空间的生物却无法理解高维。

认知层级高的人,能够理解认知层级低的人。但是,认知层级低的人,打破了脑瓜,也无法理解认知层级高的人。

具体来说,一维空间是只有长度,没有宽度的一条直线。二维空间是有长度、宽度,但没有高度的一个平面。三维空间则是我们所生活的空间,既有长度、宽度,也有高度。

生活在一维空间里的线段a,无法理解生活在二维空间里的三角形b。在a看来,b只是从A点到B点的另一条线段。

a看不到b的全貌——因为它生活在直线上。但b却能看到a的全貌——因为它生活在平面中。

再比方说,影子就好像是三维物体在二维空间的投影。

生活在二维空间的b,看到物体X的投影是个圆形,就判断X是个圆。

生活在三维空间的我们,同样看到物体X的投影是个圆形,却会有很多种推测:它有可能是个圆,但也有可能是个球体,或者是管子,是碗,是帽子,是弹簧……总之,有无限多种可能。

除了圆,其他的种种可能都超出了b的理解能力。

所以,认知层级越低的人,往往固执、偏狭、一根筋。而认知层级越高的人,则往往豁达、包容,能够理解和接受世界的复杂性。

认知的局限:像一座城池

一个人的认知形成的过程,就像是修建一座供自己居住的城池。我们建筑房屋,布局街道,垒砌高高的城墙,开挖深深的护城河。

我们亲手为自己的认知划定了领地范围,建立了坚固而严密的城防。我们用高墙深壕来捍卫自己,抵御入侵。殊不知,也用高墙深壕禁锢了自己:

一是让外来的新观念不得其门而入,使我们自己陷入封闭;

二是给城市的扩张人为地增添了许多困难——当我们想要拓展认知领域时,不得不拆掉城墙、填平护城河,外移一段再重新修筑——这整个过程都伴随着痛苦和损失。

所以,认知的城市是越大越好、越繁荣越好,但认知的城防却是越弱越好、越空虚越好。

老子言:

“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虚怀若谷,不是要在表面上装出一副谦虚的样子,而是要在内心里时时做好腾空自己的准备,迎接新观念的碰撞和冲击。

《荀子·解蔽》篇说:

“人何以知道?曰:心。心何以知?曰:虚一而静。”

意思是,人要虚心、专心、静心,才能得出正确的认知。荀子接着解答:究竟什么是虚呢?

“不以所已藏害所将受谓之虚。”

——虚就是不因为既有的老观念,而妨害对新观念的吸纳。

更进一步说,虚就是要有一点怀疑自我的精神,要有一点否定自我的勇气:

一是怀疑自己有没有可能,就是那个小圆,正在大圆的面前,洋洋自得、沾沾自喜。

二是怀疑自己有没有可能,还处于较低的认知层级,看不到整个事件的全景。就好像透过他人的镜头,观察一桩凶杀案:

三是“觉今是而昨非”,因为否定昨天的自己,而怀疑今天的自己。在今天的“我”看来,几年前的“我”大错特错。那么,在几年后的“我”看来,今天的“我”也有可能是个蠢蛋。所以,哪敢太过笃定呢?

人的视野、格局、胸怀,各各有别。归根结底,是因为人的认知有高下之分。

人脑就像操作系统一样,每隔一段时间就需要升级更新。而自我,也需要打碎、捏烂,再重塑一个自己。在打碎、捏烂的时候,切莫心疼。

https://www.baidu.com/home/news/data/newspage?source=pc&nid=3511590805562813979&n_type=1&p_from=4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feng9exe/p/7805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