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动态分析和静态分析(4.7)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3a84550102ws60.html

在对事物分析的思维活动中,基本都可以归纳到动态分析和静态分析两大类上,在博客很早以前的文章我也专门谈到过动态分析方法和静态分析方法,以及动静分析方法结合的普遍适用性。

静的分析包括分类,分解,分层,架构,组成,组合等。其核心是通过分而治之的方法来研究事物的内部结构和组成,以全面的了解事物的构成和组成要素。动的分析包括阶段,流程,活动,步骤,方法,排序等。其核心的研究事物的生命周期和运行机制,以全面的了解事物发展过程,在不同阶段下表现出来的状态特征。

动静结合则是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既研究事物的动态活动,又研究事物静止状态的内部结构,同时将事物的外在动态表现深入到事物内部组件间的交互和协同。只有这种动静结合才能够深入理解事物。


今天进一步谈动静分析,主要是在知乎也看到一个问题,即思维导图本身是否能够反映出一个人思考的过程?对于这点,我的回答很明确,即思维导图能够反映出相当片面的一部分思考过程,绝对不是全部。

思维导图本质仍然是分析方法中的静态构图法,其沟通的核心思路是基于跟节点进行分解,同时又符合基础的MECE法则的要求。因此思维导图更多的是反映出事物内部的组成或构成,但是很难真正反映出这些组成单元之间的内在协同机制。

这也是思维导图更多的是辅助自己思考,而不能代替思考过程总结原因。也就是当你看到一个思维导图的时候,你可能马上能理解到一个知识体系或知识结构的组成是怎么样的,但是如何达到这个知识结构,行动路线应该是如何的?同时这些分解后的知识点之间是如何协同和交互的,先后和关联依赖关系是如何的?这些你并不能从思维导图中得到明确的答案。

说这一点的核心原因是想说明一个关键,即:

一个完整的思考和呈现过程应该是通过动态分析视角来逐步推导和形成静态构图。


这个在我们IT咨询和信息化规划,日常工作汇报,PPT呈现过程中都相当重要。所有的这些内容一个本质就是你要把整个思考过程讲清楚,或者说你要把整个故事讲清楚,最后才是形成一个故事点的构图。如果我们一开始就拿出一个完整的静态思维导图或架构图,反而会让对方疑惑这个图是如何构成的?图中过的各个组件之间的运作和协同机制是如何的?这个图上的各个组件和我们的业务日常运作流程之间是如何匹配的?

这些问题如果解释不清楚,再漂亮的构图也是空中楼阁而无法落地或者和实际业务匹配起来。

在做IT规划和SOA架构咨询的时候,我们强调的最多的就是流程驱动IT,业务驱动IT,即首先还是讲动态的流程分析入手,否则类似SOA,如果我们一开始就拿出系统间集成架构图,那么这些集成点究竟来源于哪些业务协同,接口和业务流程协同间什么关系我们反而讲不清楚。

由动态分析来驱动静态分析的核心思路就是:

首先从动态分析入手,通过流程线和时间线的视角,先梳理清楚核心的业务阶段和业务活动单元,搞清楚这些单元是如何交互和协同的,然后再讲这些组件以静态分类,聚合的思路重新抽象为静态的各种架构视图呈现。完成动态分析和静态分析的结合。

如果是对你相当熟悉的专业领域,你可能一下就能给出完整的静态架构图,但是如果要让外面非专业的人理解你的思考过程,那么就必须从流程讲到组件,从动态讲到静态。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feng9exe/p/6909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