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第一次作业补充

对于第一次作业的补充(请大家大家在截至日期之前,对照下面的要求修改自己的作业)

1.对于作业“在一周之内快速看完《构建之法》,列出你不懂的5-10个问题”,邹欣老师在看了大家的博客之后提出了以下建议,大家根据要求修改这个作业。
  • a.在每个问题后面,请说明哪一章节的什么内容引起了你的提问,提供一些上下文
  • b.列出一些事例或资料,支持你的提问
  • c.说说你提问题的原因,你说因为自己的假设和书中的不同而提问,还是不懂书中的术语,还是对推理过程有疑问,还是书中的描述和你的经验(直接经验或间接经验)矛盾?
    • 例如:我看了这一段文字 (引用文字),有这个问题 (提出问题);我查了资料,有这些说法(引用说法);根据我的实践,我得到这些经验(描述自己的经验);但是我还是不太懂,我的困惑是(说明困惑);或者我反对作者的观点(提出作者的观点,自己的观点,以及理由)。
      如何进行提问,大家可以参考娄老师的博客:如何提问
1.在看到96页的代码复审的时候,像书上所说的那样如果进行复审的目的之一为找到可能需要改进的地方的话 ,查了有关资料(反复审查当然是为了确保质量,保证不出现更多的错误和异常,软件复审就是以对质量保证为目的的。软件复审包括了对需求文档、详细设计、数据库设计、功能设计、编码功能实现及质量、错误跟踪等的审查,以避免使用过程中出现更多的差错)那么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是不是会产生一些矛盾或者因为想法不同而导致功能不同(就像1000个人有1000个哈姆雷特),虽然最终可能都满足顾客的需要,但是思考的方向却不一样,是不是会造成团队内部一次次的修改,一次次的改变,从而资源浪费呢?本来是可以一个人做的,但现在需要五个人一起来,不一定做的会比一个人快。
2.在看到书上面94页的瀑布模型的时候,举到的例子(顾客在安装整体出来后还想要添加另一项功能)查了资料发现(瀑布模型有以下缺点:1.各个阶段的划分完全固定,阶段之间产生大量的文档,极大地增加了工作量。2.由于开发模型是线性的,用户只有等到整个过程的末期才能见到开发成果,从而增加了开发风险。3.通过过多的强制完成日期和里程碑来跟踪各个项目阶段。4.瀑布模型的突出缺点是不适应用户需求的变化。)如果按着客户的需求设计一个软件,那么就像书上的例子一样可能会在交付最终版本的时候,客户想起来还有遗忘的东西没有加进去,是不是就有代表这整个要重新设计或者小部分重新设计?这是不是也说明在做需求分析的时候不到位?如果在事先就考虑到这些问题是不是就不需要返工了?那瀑布模型是不是完全不可取?
3.在看到书上第106页中说道“如果团队成员能主导任务的估计和分配,他们的能动性得到较大的发挥”,那么在团队里有组长,还有组员,如果每一个人他们的想法不同是不是会造成一些分歧,并且在位团队的一员怎么才能做到主导任务的估计和分配?但我认为有的时候由组长统一调配的话,组长会清楚怎么样的整体布局才是最好的,甚至让每一个人起到最大的最用。就好比一个建筑队,如果没有队长的整体布局,那么即使每一个工人想让自己干什么,但因为合作不顺利反而会推迟工期。
4.在书本257页上面写道“按测试的目的分类有:功能测试、非功能测试”那么一个软件有千百种功能,如果对已经差不多的软件进行测试,怎么才能具体的将基本功能和非基本功能进行区别?
5.再看到书本183页上面写着“PM要能够分析重点,找到优先级,做判断,做决定……”那么作为一个PM,怎么才能更好的分析出重点?有些问题可能在你看来很重要,但是别人却不这样认为。(比如你饿了,你认为吃饭很重要,但别人是饱的,他不需要吃饭,那他就会认为吃饭这件事情不重要。)每一个人的想法是不一样的,那么怎么能保证一件事情的重要程度或者紧急程度是一样的呢?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erdai/p/6732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