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村系列之八:村长开会

1.开会的名词解释

  小村的人相信开会起源于一种非常奇特的嗜好。从来到人世的那天起,“开会”这个词就伴随着他们。   字典上说,开会就是召集若干人议事,这显然是个中性词。   但每一个小村人都认为这种解释太书生气,不科学,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开会时领导从头讲到尾,谁跟谁“议”呢?经常开会不去干正事儿,一个劲儿地“议”来“议”去,顶屁用哩?台下的人像猴子一样焦急地等待会议结束,经常被弄得精神恍惚,怎么可能是中性词呢?   于是,小村的人对“开会”一词作出了自己的解释:“会议就是小村里的很多人聚集在一起无可奈何地听村长放狗屁”。当然,小村的人承认这种解释在客观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世界可是比小村大呢!   这种解释引起了一些人的嘲笑。有人问:假如是乡长开会呢?   勤劳勇敢、有着几千年优秀传统、充满智慧的小村人最终没有被这个问题难倒,他们在经过仔细研究之后,认为掉换几个字就行了。以乡为例:开会就是全乡的很多人聚集在一起无可奈何地听乡长放狗屁。   当然,这种变更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来回替换实在太麻烦。但小村的人已经很满足了,他们认为这是目前对“开会”最为合理最为科学的解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创举。

  2.村长开会

  小村村长对开会的爱好达到了近乎疯狂的程度,以痴迷来形容亦不为过。   在村长参加的为数不多的由上级组织的几次会议里,领导的讲话他从来都记不住,但对每位倒茶水的服务小姐却都过目不忘,记忆犹新,过了很久还能眉飞色舞地跟村里会计谈起。   领导的讲话并不怎么样,村长甚至认为领导的表演连自己都不如,村长的评价是“太拙劣”。但台下“雷鸣般的”掌声仍然经久不息。     傻瓜虽傻,还有更傻的人送上崇拜的目光。村长不得不信了这个邪。     但村长却不是一个甘愿当傻瓜的人。   作为村一级领导人,村长参加上级组织的会议的机会并不是太多,但作为一村之长,他的机会又无限多,因为他自己就可以组织会议。

  3.逃避“议”区

  村长频频召开会议,让村民痛苦不堪,谁能跟村长比呢?村长什么不干也有钱花,开会纯粹是一种娱乐和消遣。村民就不一样了,每时每刻都要为生计而劳作。   村长对开会的形式并没有太大的奢望,小村毕竟还不富裕。有的时候,村民正在地里劳动,村长就走过去,让周围的村民蹲坐在地头听他讲话。后来,村民一见村长就仓皇逃窜,跟城里的小商贩躲避城管没啥两样。   找不到人,会议就没有办法开,村长马上采取了一个“与时俱进”的办法。

  4.会议的规定

  村长规定,凡是开会,每家每户都要出席,大人有事儿可让孩子顶替。不久,村长发现他的这种宽容存在着一个非常明显的漏洞,有家庭竟然用出生不久的婴儿顶替大人开会。   村长虽然不反对婴儿来聆听他的宝贵讲话,但婴儿显然没有能力对他的讲话作出正确理解、贯彻和落实,更不能作出积极响应,给村长带来他渴望的掌声,而且,婴儿时不时发出的“不和谐”的声音会让一向敏感的村长,凭空生出某种不良反应:以为有人在公然制造杂音,故意反对他。   截至到目前,关于人性本善和人性本恶的争论还没有结果,其实,即便是人性本恶是正确的,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又能拿他这个村长怎么样?但村长就是对“杂音”害怕,莫名地害怕。   村长果断废除了这个规定,开会时一律不准代替,每家大人都必须到位,否则将给予重罚。

  5.会议的改进

  村长很快发现了强行开会的后果,这种做法太遭人嫉恨。每次会议结束后就有人往他家里扔石头子儿,害得村长晚上出去解手都得顶着一个洗脸盆,以免不明飞行物从天而降毁了容。     村长不得不对会议的形式进行改革。   村长想了一个好主意,专门在放电影的时候开会。电影没放映之前,村长在上面讲着,滔滔不绝,口吐白沫,几近奄奄一息。   不过,事态的发展证明村长的这种选择同样是一个错误。看电影的大都是年轻人和小孩,除了小村的还有很多外村的。一个小时之后,村长的话还没有停止。下面早已不耐烦。     有人突然高声骂了一句:“妈的X!”声音极亮,带点童音。周围的人哄堂大笑。   村长听见了,抓着话筒:“谁,谁骂的,站出来!”下面没有人吭,村长接着讲,刚讲两句,下面又一声清亮的骂:“妈的X!”   这次村长火了,村长对着话筒:“你妈的X!”   下面的人齐声喊:“村长妈的X!”   如是,反复不已。一唱一和,场面宏大,令人不由想起阅兵式上,首长和士兵惺惺相惜,激情对话时的热烈场面。村长盛怒之下,让放电影的反着放,电影里的人一律头朝下,害得人们不得不歪着头看,有几个还不幸扭了脖子,第二天去看医生的时候被村长派出的人“守株待兔”,抓个正着。       6.会议的内容

  村长开会永远都和上级保持一致。乡里开,他开;县里开,他开;市里开,他开……由于下级永远只能学习上级的指示,只有聆听的份儿,所以,村长组织的会议是上面各级会议的总和。   上级的指示经常成为开会的首要内容。比如:在上级提出“与时俱进”的口号后,村长就赶紧贯彻,从早到晚,“与时俱进”不离口,尽管他本人也不明白“与时俱进”到底是个什么东东。但村长相信,既然那么多有头有脸的人物,整天“与时俱进”不离口,这肯定是个很不一般的宝贝。村长揣摩数日之后,认为这个口号大概是个跟“阿弥陀佛”差不多的东西,多念几遍能够消灾避邪。     村长赶紧跟进,即便有人问起村长年龄这样的简单问题,村长也会回答:“我与时俱进,41了。”   问话的人差点昏厥过去。      7.关于本文的补充     既然提到了开会,就不能不提及小村(小村所在的县是全国有名的贫困县)最小型的会议——救济会。一般在春节这样的大节日到来的时候才举行。   具体程序是:村长、乡长陪着上面的领导(上面的领导不在,乡长当领导,村长依然作陪),在记者的摄像镜头下,非常慈善地走到一个贫苦的农民跟前,把100元现金或者一袋粮食交到村民手里。   村民马上根据村长事先作出的指示作感恩戴德状,背诵事先排练好的台词。   刚开始的时候,救济来的钱、粮食农民自己还能得,到了后来,领导前脚走,村长后面就强行回收。以至于出现了个别“不法分子(村长原话)”趁领导走的时机,拿着救济钱粮逃离小村的事情。村长在懊恼之余,不得不在救济会开始的时候,派人把守着小村的路口。     由于不断有人向上告状,村长被迫采取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只回收50%,余下的钱归贫苦村民自己。     关于这一点,村长在一次全体村民会上总结说:见一面,分一半;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与时俱进,直奔小康!     村民当时的反应现在已无从考证。但有目击者说,当天晚上村长上厕所的时候,头上顶了两个洗脸盆。

       2003年7月8日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engine1984/p/3301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