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中的规则整理笔记

大多数父母教育都是推己及人(老人带孩子容易穿得多也是这个原因),这样很容易受限于父母自己的认知。孩子带有自己的天性,应该让孩子在一定规则下,按照自己的天性自然生长。

自由是指儿童的行为、心理、意志、情感不受外力的支配和压迫。有规则才会有自由,自由是在规则下完成自律的过程,自己管理自己,自己为自己负责。

建立规则的意义

  • 在规则之内孩子享受充分的自由,给孩子体验为自己负责,自律的机会。
  • 事情处理有一定之规,比临时想的处理办法要更合理。
  • 行为和惩罚之间一定要有通顺的逻辑关
系,比如孩子拿弓箭对着别人发射,应该没收弓箭,而不是不让看动画片。

规则对儿童的意义:


  • 规则保证了儿童的自由;

  • 保证了儿童的尊严;

  • 建立了儿童的内在秩序;

  • 为儿童建构了安全感;

  • 保护了儿童成长的空间;

  • 排除了暴力和权力;

  • 使儿童了解了自己内在和外在世界;

  • 使儿童清明,成为自己的主人,不受支配,有尊严感,有成为完整人的倾向

儿童需要借助于环境不断创造自己建构自己,所有的关系里,都必须让孩子自己体验,哪怕那种体验是不美好的。

  •  我带着我的孩子刚到广州的时候,有一天他结交了一个小朋友,那时候他12岁,那个孩子读六年级跟他一样,来到了我们家。我很高兴他主动交了一个朋友,来了我们家没半个小时那个小孩就把自行车推进来,借走了一大包东西,借完以后那个小孩在屋子里玩游戏机,我孩子就跑到我的卧室了。我说你为什么不跟你的朋友在一起呢?他说:“妈妈,我想在你的卧室待一会儿。”
    我从门口过的时候看到那个小孩在那儿迫不急待地玩,走的时候十点半,我告诉那个小孩你妈妈可能着急了,你需要回家了。那个小孩走的时候就把那些东西都推上,我就有点担忧,我对我儿子是了解的,他憨厚、幼稚。我问那个小朋友:“这些东西是你问他借的吗?”他说:“是的,阿姨。”然后我孩子爸爸在后面给我摇手,我就没有管。那个小孩走了以后我儿子对我说:“妈妈,你把我屋子里的窗户打开,床单都换了好吗?”我说:“好的。”就把他的床单都换了。第二天我问他:“那些东西都是借给你那个朋友的吗?他说:“是的,妈妈。我的朋友说他初二的时候给我还。”
    从此以后他再也没见过那个朋友了。当他到我的卧室去的时候我就知道,他已经不太喜欢这个朋友了,但是他还是那么做了,我这样做的时候我有恐惧吗?有的,我有很大的恐惧。我首先知道我儿子对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人是不知道的,可是这个事情就会让他知道。因为隔了一个月以后他要用那个东西的时候没有了,他就说:“妈妈,我那个东西借出去了,没有了。”我说:“那你觉得呢?”“有可能拿不回来了。”我说:“那就行了,因为你知道了。”他就不说话了。

建立规则,让孩子在规则中自由生活,而不是委屈自己照顾父母情绪

  • 一个婴儿才有五六个月,他奶奶抱到办公室来,婴儿想把手伸到嘴里,当他伸到一半的时候,他的奶奶在婴儿身后做出很惊讶的动作,婴儿并没有看奶奶,但他把手停住了。然后,我能感觉到,他就在里面做挣扎,他挣扎的那部分是:我是照顾奶奶不把手放在嘴里呢?还是满足自己的愿望放在嘴里呢?他做了很长时间的挣扎之后,把手放了下来,一头栽到妈妈的怀里,难受得不得了。这个过程他奶奶是不知道的,因为她读不懂这个孩子里面的世界,她不知道这个小朋友在照顾着大人。
  • 小孩拿着牙刷跑我跟前,“妈妈,你看看,我刷的不错吧”,我回应她,“嗯,你真会照顾你自己”,一脸不屑地跟我说“我才不是照顾自己呢,我是为了照顾你”,我问为啥,她继续,“我自己想刷牙,是为了照顾我自己,你逼我刷牙,我刷牙就是为了照顾你……”好吧,孩子,谢谢你照顾我

家长的规则:


  1. 三个尊重: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环境。
  2. 三不:不伤害健康、不伤害生命、不伤害道德。   
       


我们学校的规则:

  1. 粗野、粗俗的行为不可以。

  2. 别人的东西不可以拿,自己的东西归自己所有,并有权利自由支配。

  3. 从哪里拿的东西请归位到哪里。(“请归位”)
  4. 谁先拿到谁先使用,后来者请等待。(“请等待”)

  5. 不可以打扰别人。
  6. 
学会道歉,并且有权利要求他人道歉。
  7. 儿童拥有保护自己的权利。
学会拒绝别人,学会说“不”。

意识到哪里,方法就到哪里,为孩子提供的自由取决于自己的心理空间有多大。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end/p/5664633.html